劉廣元 關蒙 倪統
(山東省濟寧市太白湖區文化中心博物館,山東 濟寧 273599)
前言:在我國的社會公益性組織當中,博物館是重要的組成之一,它能夠有效修復和保護歷史文物,并充分發揮自身的文化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觀賞和學習的場所,促進公眾文化水平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但在此過程中,博物館的安全防范工作也需要加以重視。文物具有非常高的價值,一旦損壞或失竊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必須要采取合理措施完善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的構建,以此來提高博物館文物的安全性。
傳承和弘揚古老的優秀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而博物館是此項工作的重要載體。隨著各地博物館開館工作的不斷深入,博物館的安全防范已成為社會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博物館作為永久性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機構,大多數以教育、培訓為主要目的,來為社會公眾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功能。然而,這樣弘揚優秀文化的精神場所,也因其經濟價值而存在安全隱患,文物的保護必須要重視起來,構建出完善的安全防范體系,為其提供充足的保障。
1.依法實施的原則
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的設計應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況下之下進行,滿足規章制度的要求,提高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設計的有效性,確保其具備合理性、合法性,以此來為文物藏品保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因地制宜的原則
在設計博物館的安全防范體系時,相關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對設計規范、博物館建筑圖紙、設備領域、文物分布和儲藏要求等進行掌握,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使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的設計方案能夠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博物館安全性。
3.預防效果原則
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博物館預防目標的層次,深化和完善安全防范體系,充分考慮到預防目標的保護需求,對預防區域進行經濟化調整,全面監控博物館周邊、室內區域、禁區等,以保證博物館的安全防范效果。
4.技防、人防、物防相結合的原則[1]
在設計博物館的安全防范體系時,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安全防護的要求,將技防、人防、物防進行充分結合,全方位完善動態防范系統,避免防護死角,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博物館的安全防范效果。
5.框架合理性原則
在博物館安全防范規劃設計和設備選型時,必須遵循框架的合理性原則和軟硬件結合的原則,從不同層面上提高博物館的抗干擾和抗破壞性能力,也可以為維護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促進博物館安全保護效果的提高做出貢獻。
6.要以博物館管理系統的現行模式為基礎
博物館管理系統是一個以博物館館藏和動態管理為核心,以登記和業務審核為主線的綜合數字化管理系統[2]。它能夠實現數字博物館藏品信息的綜合管理和使用,使博物館藏品管理的業務流程更加高效,館藏管理和使用變得更加高效和安全。就目前情況而言,博物館管理系統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應用效果也十分良好。因此,設計人員可以以現有管理系統的模式為基礎來設計安全防范體系,以確保安全防范體系能夠有效保護管理系統,不僅可以保證博物館藏品的安全,還可以保護博物館的數據,為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博物館安全防范管理的重點內容是管理方法的選擇。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安全防范手段的不斷更新,管理手段的重要性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先進的安全技術所取代,這導致許多博物館將安全管理和安防技術視為同一個內容,甚至導致整個博物館的安防工作都是靠安防設備的技術手段來支撐的。由于過度使用安全設備和技術來保證博物館的安全,博物館安全人員的管理逐漸被忽視,難以發揮科學管理的作用,整個管理過程出現嚴重偏頗和漏洞,給安全防范工作埋下隱患。
在博物館管理制度方面,雖然大多數博物館已經根據自身情況建立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管理人員和領導層沒有重視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全依靠自身的經驗主觀評價博物館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導致該工作缺乏充足監督。另一方面,基層工作人員缺乏責任意識,不重視自身崗位工作,對于管理制度的執行不到位。
博物館雖然不遺余力地加大安全防范技術上投入,也在逐步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但總體效果差強人意。安全防范工作本身具備一定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任何環節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對整個體系的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現階段信息技術正在不斷發展,安全防范體系也必須進一步發展和更新,其整體功能決定著任何環節的工作都不可以出現問題。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博物館采取的安全防范手段往往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難以發揮出最佳效果。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且安防行業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安防專業人才稀缺。與其他領域一樣,大多數負責安全防范工作的博物館工作人員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專業水平不達標,學歷也不是很高,對于文物的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此類工作人員更多地以賺錢心態參與博物館安保管理,缺乏責任感,專業流動性相對較大,給博物館安全防范工作帶來一定的風險。
計算機技術正在不斷發展,為博物館建立功能完備的安全監控系統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正是在這個階段,各行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的信息一體化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安防監控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安全防范體系的安全性,并實現監管的智能化[3]。具體而言,信息化的安防系統能夠對博物館內部的各個方面進行監控,特別是重點區域和重要文物的安全狀況[4]。這種實時的監控信息可以即時反饋到監控室的大屏幕上,讓博物館安防監控室可以隨時監控博物館安全的方方面面[5]。智能化主要體現在博物館監控功能的完善方面,即使是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它也能夠通過紅外傳感器實時記錄博物館情況,檢測是否發生盜竊現象,并對可能發生的火災和水災進行感應,同時自動觸發警報。
在社會生活中,制度是最重要的行為準則之一,社會靠制度來保持平穩發展,人靠制度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需要在管理制度的支持下進行構建,它是博物館安保及其他相關服務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工作規范,是博物館安保工作的實施標準,因此需要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以管理博物館所有員工的行為,確保博物館安全。博物館安全防范體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管理制度,博物館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安全防范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進行明確規定,強化安全保障。雖然部分博物館也制定相應的安全規則,但由于沒有落實到位,這些規則在日常工作中并未得到嚴格遵守或執行。因此,必須重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管理制度的規范下有序開展安全防范工作。
通常情況下,博物館在構建安全防范體系時會涉及到三個大方面的內容,即物防、技防和人防,但這三個方面會分開進行,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能夠有效發揮三個方面的作用。但近年來,安全防范體系經過不斷的發展,這幾方面的防范開始逐漸融合在一起,集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首先,單個設備的功能越來越齊全,除了部分安全防范報警設備還處于專一發展過程中以外,很多設備都試圖兼顧其他要素的功能。例如IPCamera網絡攝像機,它將傳統攝像機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形成功能完備的新式攝像機。從原始視頻信號的單次傳輸,發展成為結合其他傳感器,集成溫度、濕度、入侵報警、對講、照明等功能于一體的設備,有效取代許多模擬報警器的地位。
其次,安全防范體系中各環節的功能存在相互融合的趨勢。在展廳內,紅外語音觸發報警可以通過聲音通知觸發報警的人員,此功能有效避免后臺因延遲效果而報警延遲的問題,有效結合人防和技防兩個方面的內容。再如,門禁系統和安全報警系統的組合,以及物防的自動升降地樁和安全報警系統的組合。此外,人工智能在出現后發展迅速,逐漸滲透到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配備有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網絡攝像機、布置在展廳內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品,這種智能裝備的出現,將使人防、物防、技防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甚至會出現兼容三種防范功能的人工智能展柜,有效提升博物館的安全防范效果。
博物館重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完善網絡技術管理系統,確保安防體系應用能力能夠大幅提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博物館安全防范工作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持,作為對安防體系需求較高的博物館,提高安防體系的實力和水平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引入安全防范體系的構建之中,能夠有效提升安防體系的技術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博物館的安保能力。
結論:通過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博物館能夠有效修復和保護歷史文物,并為公眾提供觀賞和學習的場所,但要注意安全防范體系的構建,為文物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提出幾點建議:建立安防系統、完善管理制度、落實好物防、技防、人防工作和引入先進科學技術,通過實施以上措施能夠有效提升博物館的安全防范水平,促進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