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求,藍家樣,韓光明,張勝昔,李國榮,田道剛
(1.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64 ;2.鄂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湖北 鄂州 436000)
湖北省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產棉區,近年來,由于勞動力的轉移和用工成本的增加,雜交棉種子生產的成本不斷增高,優質高產春播常規棉的選育越來越受到育種者的重視[1]。同時植棉效益不斷下降也導致長江流域棉花種植面積不斷下降,選育優良的品種,減少勞動力成本是長江流域棉花生產發展的重要條件。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棉花新品種KB2326于2021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該品種的育成及應用,適應了當前湖北省及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有利于節約勞動力成本,對于確保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KB2326是以“徐244”(江蘇引進)為母本,“5712”為父本,通過雜交配組,對配組后代進行系統選育而育成的轉基因抗蟲常規棉新品種。
2007年配置雜交組合,2007年冬、2008年、2009年連續加代(海南3代,武漢2代),加代過程中用卡拉霉素進行抗蟲性集團選擇,2010年于武漢在F7代中選單株,對獲選單株進行膠體晶蛋白試紙篩選,2011年通過株行圃試驗選獲抗蟲株系KB2326,2012年通過武漢、潛江的多點品系測優篩選試驗,2013年、2014年參加課題組多點品比試驗,2015~2018年參加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聯合品比試驗。2019年和2020年參加湖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2021年通過審定。
2019年區域試驗結果:籽棉產量為4293.00 kg/hm2, 比對照增產5.73 %,居第6位;皮棉產量為1734.45 kg/hm2,比對照增產12.08%,增產顯著,居第6位,9點增產,增產點率為90%;霜前皮棉產量1667.55 kg/hm2,比對照增產11.09%,居第6位;生育期125.4 天,株高135 cm,第一果枝節位7.5 節,果枝數20.3個,單株結鈴34.6 個,單鈴重5.5 g,大樣衣分40.27%,小樣衣分41.15 %,籽指11.2 g,霜前花率95.1 %;抗病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3 mm,整齊度指數85.6%,斷裂比強度35.2 cN/tex,馬克隆值5.0,伸長率5.4%,反射率77.5%,黃度8.6, 紡紗均勻指數161。
2020年試驗結果:籽棉產量3446.55 kg/hm2,比對照增產3.64%,居第7 位;皮棉產量1413.00 kg/hm2,比對照增產9.37%,增產顯著,居第7 位,7 點增產,增產點率為77.8%;霜前皮棉產量1294.95 kg/hm2,比對照增產4.86%,居第8 位;生育期125.9 天,株高134.6 cm,第一果枝節位7.5 節,果枝數19.0個,單株結鈴29.6 個,單鈴重5.99 g,大樣衣分41.16%,小樣衣分42.21%,籽指10.9 g,霜前花率91.9%;抗病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抗蟲性鑒定為抗棉鈴蟲(抗蟲株率100%);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9 mm,整齊度指數85.4%,斷裂比強度33.5 cN/tex,馬克隆值4.9,伸長率5.4%,反射率78.5%,黃度9.4,紡紗均勻指數158。
2019-2020 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籽棉平均產量3869.85 kg/hm2,比對照增產4.79%;皮棉平均產量1573.80 kg/hm2,比對照增產10.85%,16 點次增產,3 點次減產,增產點率為84.2%;霜前皮棉平均產量1481.25 kg/hm2,比對照增產8.28%;抗病性鑒定為耐枯萎病,耐黃萎??;抗蟲性鑒定為抗棉鈴蟲(抗蟲株率100%);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9 mm,整齊度指數85.4%,斷裂比強度33.5 cN/tex,馬克隆值4.9,伸長率5.4%,反射率78.5%,黃度9.4,紡紗均勻指數158。
生產試驗中KB2326的籽棉和皮棉平均產量分別為3426.15 kg/hm2和1362.20 kg/hm2,比對照鄂抗棉13分別增產3.54%和8.35%,均居第5位。該品種生育期126.6天,株高130.7 cm,第一果枝節位8.0節,果枝數19.8個,單株結鈴30.1個,單鈴重5.88 g,大樣衣分40.78%。
KB2326屬轉 Bt 基因常規抗蟲棉品種。該品種植株塔形,較高大,莖稈多茸毛,葉片較大,葉色深綠,鈴圓卵形,中等大小,鈴尖突起中等,苞葉較大,全生育期生長勢較強、整齊度好。生育期125.7 天,株高134.8 cm,第一果枝節位7.5 節,果枝數19.7 個,單株結鈴32.1 個,單鈴重5.75 g,大樣衣分40.72%,小樣衣分41.68%,籽指11.1 g,霜前花率93.5%。耐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纖維品質優(上半部平均長度30.9 mm,整齊度85.4%,斷裂比強度33.5 cN/tex,馬克隆值4.9,伸長率5.4%,反射率78.5%,黃度9.4,紡紗均勻指數158)。
KB2326的優點是出苗好、不早衰、吐絮集中、贅芽少、后勁足,品質優(達到“雙30”標準);其缺點是晚熟,抗病性略差(枯萎病重病田不宜種植)。因該品種要求通風透光性好,播種時應稍微增加密度,并應降低肥料(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同時適時化控(宜少量多次進行)。
選用合格包衣的種子在4月中旬播種,中等肥力田塊和中等施肥水平密度以28500株/hm2左右為宜。
KB2326株型高大、晚熟,前期必須促營養生長,搭好豐產架子,中后期注意及時補肥,加大秋桃產量。底肥、苗肥、花鈴肥和蓋頂肥占總肥量比分別為10%、10%、50%和30%,中等肥力田塊總施肥量為氮肥(N)225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鉀肥(K2O)225 kg/hm2。并在棉花中后期葉面噴施氨化磷酸二氫鉀保葉。
長江流域雨水較多,化學調控的次數及數量應視苗情靈活掌握,應根據棉花長勢長相合理化控,一般7月上旬初花期開始調控,嚴格遵循少量多次、前輕、中適、后重的原則。
栽培管理涉及內容較多,應做到科學栽培,以滿足棉花生長需求。1)及時整枝,清除植株中多余的營養枝和贅芽,保證植株的生長和通風透光。2)長江流域棉田需挖好三溝防治漬害。3)棉花果枝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及時打頂(通常在8月上旬前結束)。
病害以預防為主,苗期主要防治苗病(齊苗后噴一次40%多菌靈500~1000倍液);蟲害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后期主要防治薊馬、蚜蟲、紅蜘蛛、盲蝽象、斜紋夜蛾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