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李慧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 圖木舒克 843900)
俗話說有收沒有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養分投入是作物生產中提高作物產量的主要手段[1],養分吸收量是棉花產量形成的基礎[2]。施肥是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的一個重要措施[3],可見肥料在棉花生育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生產中,棉農過于依賴化學肥料,但化學肥料成分單一,雖速效性較強,但持效期較短,難以完全滿足棉花對養分的全面需求。
新疆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而小海子墾區作為新疆的南疆腹地,有著充足的光熱資源,是孕育優質棉的搖籃,但近幾年由于過分追求產量和效益,小海子墾區的棉花品質在全疆乃至全國棉花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逐漸不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究其原因是棉花的產量和品質除了與品種自身有重要關系外,栽培管理措施也承擔著重要作用,合理施肥伴隨著棉花的一生,是棉花栽培管理措施的主要構成部分,肥料利用效率是表征合理施肥的重要指標[4]。當前生產條件下,肥料對棉花產量的平均貢獻率為38.0%[5],但化肥的過量施用會造成棉花品質的下降,因而,作者針對近幾年新疆小海子墾區的棉花品質逐漸不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問題,從化肥減施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闡釋,并提出科學合理的施肥建議,旨在促進小海子墾區棉花高質量良性發展。
在棉花生產中施肥要遵循“以產定肥”原則,過少會影響棉花產量,過多會造成肥料浪費,近幾年主要存在過量施肥的問題,因此要科學合理的減施化肥。小海墾區目前的氮磷鉀配比一般為N∶P2O5∶K2O=1∶0.5∶0.3,不符合以產定肥目標,但以產定肥不能盲目施肥,要結合實際的地力情況,根據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確定地力水平,然后有針對性的施肥。通常情況下,按照生產皮棉3000 kg/hm2計算,需要化學肥料的總量在1650 kg/hm2左右,但采用化肥減施技術則可減少化學肥料的投入,以生物有機肥代替部分化學肥料。
新疆小海子墾區棉花生育期滴水堅持少量多次原則,全生育期滴水次數為6~8次,除基肥外,其余大部分肥料建議隨水滴施,根據棉花生育期的需肥規律,底肥以復合肥和有機肥為主,生育前期以氮、磷肥配施微生物菌肥為主,生育中后期以氮肥和鉀肥配施微生物菌肥為主,其中磷酸二氫鉀、鋅肥及硼肥建議葉面噴施,提高吸收效率。
有機肥能明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為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而微生物的活動又能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化肥肥效,促進棉花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而提高棉花養分運輸,促進棉花生長發育,早開花,增鈴重,最終提高棉花產量和品質。雖然有機肥中大量元素含量偏低,施用量較小效果就不明顯,施用量大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植棉成本,而純施化肥的棉田成本較低;但是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不施或少施有機肥會對土壤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因缺少碳源而逐漸消失,嚴重制約著棉花品質的提升。因此以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既能滿足棉花生長發育中對養分的需求,提高產量、增進品質,又能對土壤環境形成良性循環。雖然減施化肥配施有機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投入,但就綜合效益而言,減施化肥配施有機肥的棉花產量高于純施化肥的棉田、品質優于純施化肥的棉田,能夠同時滿足增產增效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可觀。
在實際生產中有些農民認為自己施了有機肥就可以不施化學肥料,棉花生長發育離不開氮磷鉀,而氮磷鉀最直接的來源是化學肥料。在棉花生產中,雖然有機肥起到的是輔助作用,主要是為微生物提供碳源,而常年大量施用化學肥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急劇下降,有機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種群和數量。因為有機肥當中的氮磷鉀含量偏低,因此化學肥料不能被完全摒棄,化學肥料在當前依然是棉花獲取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
近幾年在實際生產中有些農民自認為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施肥方案,在棉花生產中不施基肥,只進行追肥,由于近幾年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土壤中有富集的養分,不施基肥對棉花產量造成的損失并不凸顯,但常年連作棉田堅持不施基肥將會導致土壤養分的匱乏。基肥應當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微生物菌肥,為棉花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同時為后期化學肥料利用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盲目施肥,單一養分過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不但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和農田面源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集中表現在化肥施用量越來越高,土壤越來越“貧瘠”,產量和品質越來越不具有優勢,嚴重制約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過分強調單一肥料的施用而忽視平衡施肥,注重大量元素的施用而忽略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因而我國大部分植棉地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6],而棉花生長發育除了氮磷鉀大量元素肥料外,還要配施鋅硼等中微量元素,均衡施肥才能滿足棉花生長發育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新疆小海子墾區棉花化肥減施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減少肥料的施用量,而是有減有增,減施化學肥料,增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通過測土配方,利用水肥一體化系統平衡施肥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