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林
第一,單一傳統媒體被社交網絡分割,造成傳統媒體在社會中生存處境過于艱難。
第二,各種形式的媒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并在信息化時代下形成相對獨立的媒介環境,這就可以強化各類信息化媒體素材傳播速率。
第三,在融媒體時代不斷發展條件下,新聞輿情轉變速度加快。
為實現融媒體時代發展和新聞編輯全面轉型目標,新聞人應對傳統新聞編輯缺陷有所了解,為后期傳統新聞編輯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就目前來看,傳統新聞編輯的缺陷如下所述:
第一,在進行新聞編輯時采取的手段過于老舊,工作人員對各類新聞素材也沒有達到全面了解,造成新聞編輯經常出現問題,這對新聞真實性和實際傳播效果也有很大影響。
第二,在進行新聞編輯之前沒有結合民生情況和受眾心理要求進行新聞信息收集和篩選,這就導致新聞編輯過程中缺乏合理信息支持,無形中加大新聞編輯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可能,直接影響信息傳播效果。
第三,依照傳統方式進行新聞編輯時,只關注輿論導向要求,不關注新聞的趣味性,使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作用效果不理想。
第四,傳統新聞的獨特性不夠強,同質化嚴重。
在進行新聞編輯時,必須對受眾需求和新聞觀看興趣展開分析,并結合各項研究結果對新聞編輯形式展開全面優化。
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獲取新聞資料的途徑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考慮廣大受眾閱讀習慣變化的同時調整新聞編輯形式,確保新聞編輯和新聞傳播可以跟隨時代發展潮流,將融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編輯轉型優勢表現出來。同時,應按照融媒體時代特點對新聞編輯排版方式進行有效調整,保證新聞素材的豐富性,使受眾及時了解到新穎的新聞內容。不僅如此,還應考慮受眾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的不同,有針對性地編輯相關新聞,迎合廣大受眾喜好,使得廣大受眾獲得更好的新聞觀看和閱讀體驗。比如可以應用數字化先進手段進行新聞編輯,凸顯傳統新聞編輯轉型優勢,使廣大受眾的閱讀滿意度有所提高。
作為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的基礎環節,加強新聞信息和相關素材收集篩選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必須按照融媒體時代發展需求,確定符合受眾要求的新聞素材,同時保證新聞素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為新聞編輯順利開展提供高質量素材支持。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速度大幅度提升,新聞編輯應在信息化渠道支持下進行素材收集,應用數據庫有效擴展各類新聞素材存儲空間,大力推進融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編輯的穩步轉型。
引導輿論是主流媒體的責任使命。媒體融合發展,要更好滿足用戶和讀者的需求,但絕不能迎合庸俗、低俗的趣味;要形成平等交流的氛圍,但絕不能模糊是非善惡的界限;要創新引導輿論的方式,但絕不能喪失黨性和人民的立場。如今,多數受眾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取自身感興趣的新聞內容,使得受眾更加及時準確地了解社會狀態。在融媒體時代下進行新聞編輯轉型時,不僅需要對受眾心理需求有所了解,還應保證新聞的正確輿論導向,弘揚正能量,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為做到這一點,必須增強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自身責任感。同時,加強互動,確保新聞編輯與廣大受眾的有效互動交流。
為實現傳統新聞編輯全面轉型目標,必須要求相關人員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入探究,結合各項先進技術將新聞的獨特性和傳播意義表現出來。
實際上,主流媒體有著豐富的“語料庫”。我們的時代在不斷變化中積累起來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為我所用,成為突破刻板語態的豐厚資源。不管是在新平臺還是舊平臺,接納現代政治文明價值、考量當前社會民眾訴求,新聞才能凝聚黨心民心、推進社會共識,真正發揮傳播作用。
傳統主流聲音要進入新媒體輿論場,需從價值體系、知識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新媒體能力”,適應移動互聯網傳播規律,著力創新內容表達方式。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內容為王”,把內容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同時,現代傳播的發展大勢也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技術的引領和驅動作用,走出一條內容和技術雙輪驅動的融合發展之路。
如今的媒體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品牌、時效、獨家的比拼,需要更強的用戶行為適應能力和到達能力。面對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傳統媒體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媒體融合發展不是簡單解決媒體內部不同樣態傳播方式的從屬和主輔關系,而是通過融合達到順暢高效配置各類資源,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標。媒體融合已步入深水區,改革創新的進程再一次來到關鍵當口。越是攻堅之時,越需要凝聚力量。傳統媒體應對新興媒體的挑戰,只有做到“內容更豐富,形式更便捷”,切實推進組織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才能在夾縫中有一席生存之地。就新聞編輯而言,在融媒體時代下必須按照各項要求對傳統新聞編輯形式實施優化,盡量滿足受眾需求,提高受眾滿意度,有效彰顯新聞編輯優勢,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