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嘉琪 邸營鳳
(河北金融學院研究生部)
2019年8月30日,河北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建立河北自貿區是黨中央為更好地實施對外開放布局以及新時代改革開放重大戰略的決策,同時它也是我們國家設立的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其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并堅持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理念,對金融領域開放創新進行深化,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并且其也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自貿區,河北自貿區的設立一方面對于河北自身發展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對于提升京津冀協同效應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河北自貿區所轄的四大片區各自功能呈現差異化特征,片區自設立伊始便立足于自身的產業特色和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雄安片區靠近北京以及天津,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業以及科技型優秀人才,承接京津的科技產業,把發展重點放在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高端現代服務業等高新產業方面;正定片區位于正定機場區域內,正定大力發展臨空產業的同時,也開拓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并利用物流優勢助力產業的發展;曹妃甸片區具有港口優勢,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更加便捷,片區內也注重發展港航服務;大興機場片區也結合航空物流優勢發展融資租賃等產業,以期通過快速匯聚產業高端要素,延長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高端產業集群。目前各片區通過自身優勢開展貿易以及金融活動,初步獲得金融創新成果。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已有2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自貿區內設立16家分支機構,區域內的這些入駐金融機構不僅可以提供承銷外債發行等傳統業務,也更加注重拓展創新型業務,比如“海外直貸+跨境放款”,產品較為靈活可滿足境內企業更多的生產和資金需求。此外,區域內的金融監管也與時俱進,雄安片區的金融監管創新試點方案已經通過央行批復,開始建設資金管理區塊鏈信息系統,區塊鏈技術得到合理運用,與此同時,也推出新的資金運營模式,資金管理效率被逐步提高,結算材料款等方面的款項實際到賬時間得到縮短。并且,河北自貿區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功能,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優勢與金融機構的商業效用相結合,催生出了貿易試驗區內首個運用信息通信技術的“5G+場景”智慧銀行網點。
金融創新離不開制度創新,而河北自貿區是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起的自由貿易園區。在制度創新背景之下,有利于促進區域內的貿易投資便利化、高端高新產業集聚、金融服務更加開放。制度創新把創新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延伸到創新主體與創新環境的相互作用上。河北自貿試驗區中的四個片區既有發展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的先進制造產業,也有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通過制度創新建立的創新生態系統可以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發揮兩者各自優勢,不斷提高兩者匹配程度,從而加快自貿區內的金融創新以及開放進程,而隨之帶來的金融服務需求,又進一步優化貿易區內的金融服務質量,激發更多的金融創新理念。
河北省省會城市石家莊因其擁有京廣高鐵、京廣鐵路、石太鐵路、石太客專、石德鐵路、石濟客專等6條鐵路專線,經常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并且根據政府規劃,其在未來還會陸續建成石雄城際、石衡滄港城際、石邯城際等線路,交通十分便捷。而作為自貿區片區之一的雄安新區,比鄰著首都北京,地處平原,且其所擁有的雄安站是京港高速鐵路、京雄城際鐵路、津雄城際鐵路、雄石城際鐵路、雄忻高速鐵路的交匯車站,這大大提升了雄安區的交通便捷度。
此外,正定機場設施完備,擁有17家運營航空公司,航線量達89條,連通著2個國家和地區,67個城市以及69個機場。在2020年,正定機場又新增拉薩—石家莊—沈陽航線、石家莊—通遼航線等多條航線。而同作為片區之一的大興機場片區,靠近北京城市副中心,并連通著雄安新區以及天津市區,位于京津冀的中心區域內。片區發展推進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交通一體化,有利于提高國際資源聚集能力,實現科技創新與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資租賃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對自貿區金融服務以及貿易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曹妃甸片區也擁有其獨特性,是自貿區中唯一的一個沿海片區,其常年不凍不淤的港口優勢,也使其逐步成為國際商貿物流重要樞紐,貿易往來頻繁,資源流動靈活,促進著區域內金融創新的發展。
河北自貿區自成立之初就肩負著提升京津冀協同效應的歷史使命,與此同時河北自貿區也接收著這種協同效應所帶來的福利。首先,承接著北京的金融產業,吸引更多的金融應用型人才,北京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在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租賃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而天津在制造行業方面發展態勢良好,受到北京以及天津的雙重影響,河北自貿區可以立足自身優勢彌補發展短板,學習先進的科技金融服務與管理模式,并且自貿區已經出臺鼓勵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北京、天津企業注冊地變更到自貿區后,仍可以繼續使用原企業名稱,保證企業效應不被稀釋,與此同時還簽署了《關于京津冀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資格互認協議》,建立區域內人才資質互認、雙向聘任等制度,為區域內的金融創新帶來人才以及技術支持。
在協同發展方面,河北自貿區針對片區發展,聘請專業機構制定自貿區實施方案,以“五統一”為依據,推動京津冀共商共建共享。河北省商務廳也與天津商務局簽署《津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制度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與此同時,京津冀三方海關也加強合作,不斷推進協同創新政策的實施。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成立時間較早,園區建設經驗豐厚,對于其他自貿區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上海自貿區在營商環境方面表現優異。首先為自貿區打造了積極的營商環境,在基礎設施的布置方面對標國際標準。園區內的道路、水、電、海港和機場均達到了國際水平。其次上海自貿區還為企業提供高效的一站式服務,并出臺一系列財政和非財政激勵措施。
在貿易制度方面,上海自貿區也采取了新的貿易監管制度。首先對自貿區內的貨物狀態分類監管,促進貨物的高效流通、分配。上海自貿區通過創新貿易監管模式,取得一定成就。在2018年自貿區內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改革試點運作票數達到 3.6 萬票,同比增長了 36.7%,對應貨值達到了88.62 億元,同比增長了 89%。其次,上海自貿區在海關監管方面也進行了創新,為產品流通營造了更安全高效的渠道,精簡程序,提升效率,通關時間大大降低。海運和空運整體時間分別為 2 天和 24 小時以內,對比其他貿易園區,整體通關時間分別下降了 78.5%和 31.75%。在檢驗檢疫監管方面,上海自貿區也進行了相應創新,推行了近二十余項的檢疫管理新制度,且管理經驗也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天津自貿區位于京津冀經濟圈內,屬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園區內的建設以及相關制度對于同在京津冀圈內的河北也具有借鑒意義。
一般來說,在具體實踐中,金融創新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設立創新型的金融機構,二是要開展創新型的金融業務。天津自貿區內的商業銀行積極開展創新型業務,比如農業銀行開設“保賃通”業務,在區外中資企業與區內融資租賃公司間建立資金聯通的橋梁,中資企業借助自貿區內融資租賃公司使用跨境人民幣資金,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有效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因外國自貿區環境與中國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從自貿區管理方面來進行分析,總結發達國家的建設經驗,而監管以及業務方面的經驗如前文所述,以中國國內其他自貿區為例。這里我們選取美國自貿區進行分析,因美國的自由貿易區設立時間較早,數量眾多,其管理水平也更為先進,具有簡單、靈活、高效的特點。在自由貿易區層面,美國建立起由受讓人、經營者和使用者三者構成的管理機構,根據相關規定對自貿區內的事務進行合作管理。這種三方參與的管理模式使得政府更加貼近企業,把握市場動向,從而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得一手資料。管理者可以視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政策,高效處理自貿區出現的各種問題。
首先金融創新是基于市場的創新,在開展創新的同時,金融創新市場也在不斷建立之中。在自貿區內可以逐步建立起區域性的投資中心,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位置優勢以及能源等各項優勢。
在資本流動的監測、控制方面要提高監管水平,加強跨境本幣和外幣的口徑統計分析。構建起微觀主體監管以及宏觀系統管理的綜合金融風險監管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完善金融風險相關信息,實現金融風險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并逐步提升監管技術、優化監管機構制度,最終實現金融活動監管全面覆蓋,在貨物運輸以及檢疫檢驗等工作方面可以借鑒上海的監管方式,根據情況靈活調整監管政策,提高整體運作效率。
“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為研究基礎,可知人在不同時期對應著不同的需求,在不同的時期內人的不同需求占主導。”這就意味著在制定人才激勵機制時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遵循人才發展規律。制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激勵政策,從激勵的結果來衡量激勵措施的有效性,并且各部門要聯合起來,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進一步對人才激勵機制進行細化。可以進行人才層次分類,根據人才不同需求制定出與他們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并在制定激勵機制之后,密切關注相關人才進行的反饋,及時進行調整,從而不斷完善激勵機制,促進人才有效流動。
河北自貿區建立后,為了開展金融創新,必定要吸引眾多能夠開展金融創新的主體,即金融機構。而吸引這些金融創新主體首要的任務就是優化區域內的資源配置。比如學習天津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加強企業與融資租賃公司合作,多層次發展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機會,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還可以立足于河北自貿區自身的片區戰略優勢,如在大興機場、正定等片區運用物流以及融資租賃發展優勢,建立物流金融服務中心、融資租賃中心,從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金融創新發展。
河北自貿區在注重金融業務創新、金融機構創新的同時,也要從管理方面進行創新,吸取國外建設經驗,建立政企聯動的管理方式,構建政企溝通橋梁,及時了解企業的主要需求,通過政企交流把握未來發展趨勢,轉變政府職能以及服務理念,可以在管理體系中加入咨詢環節,咨詢相關企業人員,采納其合理建議,優化管理水平,以企業為支點,把握市場動向,跟蹤市場變化,及時進行政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