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楠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給以電視新聞為代表的傳統傳播媒體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不管是傳播內容還是傳播渠道,新媒體所具備的傳播靈活、內容豐富性均是傳統電視媒體無法比擬的。由此衍生出電視新聞媒體傳播范圍缺乏廣泛性、傳播形式缺乏多元化、內容缺乏關注度等一系列問題,使電視新聞媒體陷入傳播困境。立足新媒體時代,尋找電視新聞傳播新的發展出路,就成為電視新聞媒體亟待思考的問題。
新聞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是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的新特點。具體表現為多數新聞信息可以在發生后的短時間內出現在媒體平臺上,信息像病毒一樣呈指數式蔓延,給更大范圍的用戶提供信息服務。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從單方向傳播逐漸演變為雙向互動式傳播。在這一傳播模式下,傳播者可以在新聞推送的第一時間,通過分析觀看數、點贊數等數據的變化和留言內容,了解受眾目標群體觀看后的反饋,助推信息傳播更加高效。
相較于新媒體新聞傳播覆蓋范圍而言,電視新聞傳播范圍缺乏廣泛性。一直以來,電視新聞傳播信息的時間、方式均為固定不變的,公眾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準時坐到電視機前,也就不能及時接收到新聞信息。而在信息技術廣泛普及應用的背景下,新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為公眾提供新聞信息。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公眾選擇了新媒體,使電視新聞陷入了發展困境。
傳播形式缺乏多元化是電視新聞作為傳統傳播手段的固有局限性。當前的電視新聞傳播大多為單向播放已編排完畢的新聞信息,不考慮公眾對新聞的個性化瀏覽需求。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公眾選擇了可滿足自身個性化瀏覽需求的新媒體新聞。
相較于新媒體而言,傳統電視傳播內容較為單一,極難引起大眾關注。特別是我國的電視新聞,嚴肅新聞報道比重較大,導致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對老生常談的新聞內容產生了厭倦感,將視線轉移到多樣化的新媒體新聞,進而致使電視新聞陷入低收視率、低關注度的困局。
雖然較之新媒體新聞平臺,電視新聞傳播沒有豐富的信息量,也沒有更強的時效性,但是,電視新聞傳播的信息權威性更強,遠勝于泥沙俱下、參差不齊的新媒體新聞信息。因此,電視新聞從業者應依托原有系統化新聞信息采編渠道,發揮電視新聞高權威性優勢,在新媒體時代站穩腳跟。特別是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電視新聞媒體更應發揮主流權威媒體作用,加大權威信息發布,調動全行業力量創作優秀新聞作品,持續引導輿論,凝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比如,疫情期間,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第一時間指派報道小分隊進入地壇醫院采訪報道,先后指派了18 批報道團隊進駐重點醫療機構展開深入解讀、專業報道,并在重點時段播出,回應公眾迫切關心的話題,幫助受眾掌握科學防控方法,使大家不再慌張。
在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速度進一步提高,為電視新聞傳播與公眾互動提供了良好基礎。因此,在拓展自身新聞傳播渠道的基礎上,電視新聞從業者應從多元化媒介融合視角入手,將新聞信息通過不同媒介傳播,并在傳播過程中與目標受眾展開積極互動,隨時隨地為目標受眾提供所需的信息,滿足目標受眾個性化新聞瀏覽需要,為電視新聞行業競爭力提升奠定基礎。以《央視新聞》為例,在近幾年,《央視新聞》在保證自身權威性、客觀性的同時,主動探索多元媒介融合,開通客戶端,入駐抖音,帶動新聞頻道收視率的上漲,也收獲了一批90后、00后的年輕粉絲。
直播新聞報道方式是提高電視新聞時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直播新聞報道的方式,可以將新聞長制作周期轉化為短制作周期,縮短與新媒體新聞傳播時效性之間的差距,擺脫傳播困境。一般為了突破直播畫面傳輸對新聞傳播時效性的影響,電視新聞大多采取連線直播與多視窗、雙視窗結合的方式贏取時效,由新聞節目主持人與現場人員連線對話共同完成,更好地將人際傳播優勢融入電視新聞的公眾傳播體系內。以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的子欄目《絕對現場》為例,其在突發汽車自燃事件的新聞報道中,加入了演播室與現場記者連線的報道方式,并在不同環節用字幕清晰標注了“衛星連線”“較早前錄影”等信息。現場直播時采訪人員站立在自燃的汽車旁進行報道可以給受眾強烈的現場代入感以及絕佳的新聞時效體驗,避免信息傳播階段的時效損耗。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出現及廣泛傳播是現代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具有消息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雙向傳播、信息互動的優良特點。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覆蓋范圍、形式、內容就暴露出短板,陷入發展困局。為了順利擺脫困境,電視新聞從業者應利用電視新聞特有權威性優勢,促進多元化媒介融合,創新引用直播新聞報道方式,提升大眾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