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振興
(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
近幾年,部分國企開始面向全球市場發展,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各類國企開始在發展過程涌現諸多危機,這些危機的誕生,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國企需要重新審視自身對于危機與風險的應對水平,積極探索可以強化自身應對的主要方式。而企業文化也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整合干部員工力量,還能促使企業解決有關危機與風險,從根本上強化國企在國內及海外市場的應變能力。
企業文化通過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優秀的企業文化風氣,使得所有工作人員發自內心的融入國企之中,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要求來嚴格約束自己。在這種良好的工作環境中,來自不同地區的員工們,都能夠以企業的核心思想價值觀和文化內涵作為先導標準進行實際工作。在我國,由于企業經營文化下的地區文化、民族語言、信仰、風俗習慣等存在差異,就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企業輕視甚至被忽略。此外,在產生文化沖突時,管理人員也應該通過文化行動融合來正確引導員工的政治思想與文化行為,從而促使國企全體員工能夠真正以為國企發展奉獻力量為榮,視國企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驕傲,將自己個人文化目標與國企文化目標協調發展統一,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能力,增強在國企文化中的個人價值。
企業內部文化通過努力建立源于企業內部的工作動力激勵機制,促使工作人員將企業發展方向融入自身工作目標當中。當工作人員根據企業標準展開工作,保證自身工作的開展效率與質量,且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出現差錯時,便可根據企業文化對其給予優秀評價,在物質或精神層面給予適當獎勵,當工作人員不遵守企業標準,且在工作之中過于粗心,工作開展效率較慢,也無法保證質量造成安全隱患產生重大事故,予以相應的處罰。而這些獎勵與懲罰機制措施將被納入員工今后獲得晉升、增加基本工資和繼續享受其他更多福利待遇的必要性為參考基本要素,這樣也就可以有效促使企業員工正確樹立企業危機自主管理中迫切需要的企業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廣大企業員工將會努力堅持創建國企知名品牌,珍惜維護企業社會聲譽,真正養成對自身工作負責,對社會公眾負責,對自己企業負責的危機自主管理行為,進而有效降低各類危機事件的發生。
國企日常運營中的文化管理體系,往往是為了能夠實現整個企業的發展與經營,而且是需要充分結合一個公司日常經營文化戰略,與一個企業文化所在地的文化傳統特色等發展產生的,這種公司運營文化管理制度,往往會導致領導層或管理層忽略企業內部存有大量其他地區的員工,最終導致來自不同地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的行為習慣、生活作息、文化習俗等與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當國企服務管理體系中的某項具有國家相關規范性質的企業服務管理制度,無法完全得到國企員工的普遍認可時,員工的企業管理服務行為必然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具有很大的社會性、被動性與抗拒性。很多內部員工不會嚴格要求自己遵守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甚至還可能會不斷試圖強行違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這些違規行為可能會不斷加大國企管理制度的管理障礙,從而嚴重增加國企在發展、運營、生產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形象標志是指在社會公眾和其他企業人員接觸溝通互動過程中,通過了解企業的各種形象和標志,對國企整體產生的具體印象,其中產品質量、員工素質等方面,都能成為影響國企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企業形象往往被認為是一個民族企業內在精神和文化的重要體現。優秀的民族企業精神和民族文化對國有企業形象的維護、建立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國有企業在進入新地區時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因此,國企人員可以通過國企品牌文化平臺,利用不同的傳播途徑將優良經營管理、優質產品、優秀售后服務等諸多方面文化傳達到國企形象建設上來。與此同時,在國企品牌形象的強力感召下,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市場的品牌資源整合,能夠在新的產品銷售市場快速打開市場突破口,將國企獨特的優良品牌形象迅速傳達到廣大消費者心中,并因此快速獲利。
危機事件發生后,企業的應對態度和政府采取的有效應對危機措施究竟是否有效,取決于一個企業經營文化習慣養成的實際效果。優秀的傳統企業經營文化不僅能夠成功培養孕育優秀企業文化精神,使優秀企業文化核心思想價值觀深深植入全體員工腦海中,使全體員工與優秀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優秀企業經營文化同時還需要建立一整套應對金融危機的法律制度和管理辦法,危機事件發生后需要進行有效風險公關,降低金融危機對整個企業的不利影響。
(1)企業經營發展孕育出的企業文化精神,這種企業文化精神集中體現為每個員工心中的一種企業文化核心精神價值觀念,不論這種新的企業文化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具有怎樣的文化內涵,企業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必然會成為企業領導與基層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渠道,當雙方達成共識后,就能在工作中朝著統一目標前進。
(2)現代企業管理文化把主動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危機應急管理解決辦法等都納入企業文化概念中來,一旦企業發生緊急危機,能夠及時有效地主動應對。針對不同的危機風險,企業一定要事先組織做好企業危機事件處理風險預案,當各類危機事件發生后,按照企業制定好的風險預案和危機處置計劃,積極組織展開市場調查分析研究,及時準確掌握可能出現企業危機的人及相關企業信息,迅速有效處理危機,縮短危機發生時間,減少各項損失。
企業危機除了會限制國企發展速度,還會導致整個企業的形象、品牌以及運營等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其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國企必定會花更多的時間精力重新贏得市場和社會大眾的認可。這時通過企業文化便可積極調整所有人員的工作態度,利用企業文化將危機變成促進自身發展的一個動力。
(1)危機過后,企業通過外部總結危機經驗教訓,內部轉化為企業社會文化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宣傳活動案例,可以大大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危機感和應對危機意識。成功有效的應對危機本身,實際上是一個直接有效的生動實踐案例。企業處理各種危機會經歷許多困難,這一過程不僅深入積累企業應對各種危機的經驗,也深深磨礪所有工作人員和優秀的企業家堅強意志,讓每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和員工從內心煥發出敢于主動面對困難,敢于主動承擔責任的堅韌與勇氣,增強了企業持續發展的信心。這種發展信心和應對危機意識的不斷增強,能夠有效保持企業員工干部隊伍的穩定,特別是企業中堅力量人才,更是企業重振企業的有力保障,對于促進企業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必將起到促進作用。
(2)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企業管理文化也必須接受一個新的重建或新的歷史機遇,積極糾正以往企業面對各種危機時的態度、意識以及理念,使新企業脫胎換骨,涅槃重生。例如,在危機事件發生后,應該把重點放在加強員工的創新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培養優秀創新企業員工的忠誠度。通過解決問題,改善和改變現有的危及企業管理體系的風險或漏洞,著力培養企業創新精神等,這對于企業精神文化的不斷更新和豐富,必將大大提高我國企業應對危機風險的適應能力。
企業安全文化和責任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制定一系列產品生產規章制度、責任制、激勵機制,通過對員工的宣傳教育培養安全意識、責任意識、產品意識、品牌意識,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防止危機的發生。
通過企業文化落實全面預防,能夠使工作人員自覺地融入企業的發展目標。對于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工作認真、生產質量合格、工作無事故、有一定的標準給予評價,并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對工作疏忽、生產產品質量不符合標準、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給予相應的處罰。這些獎懲作為員工晉升、加薪、享受更多福利的必要參考因素。這樣員工就能牢固樹立危機管理所需要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產品意識。廣大員工努力打造企業品牌,珍惜企業聲譽,逐步形成對消費者、社會和自己負責的獨立行為,減少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例如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企業可以邀請一些老同志與一些在職的中青年職工進行討論,老同志就企業歷程,指出員工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并對在職職工寄予厚望。通過研討使青年職工受到震動和鼓勵,使他們用最直白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各種形式的企業文化和新穎的活動,更實用和接近員工,起著重要的作用,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強化現代企業對于各種危機的預防能力。
總而言之,國企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各種危機與風險,若想強化自身在面對這些危機與風險時的應對能力,一定要深入發揮企業文化在應對危機中的作用價值。通過上文分析可以了解,企業文化能夠避免文化沖突、預防發生危機,還能幫助國企節省管控成本,因此,國企需要切實將企業文化融入危機應對之中,并利用企業文化將危險變成機遇,這樣方可從根本上強化國企對于各種危機的應對能力。
相關鏈接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職工文化,也稱企業的價值文化,是與企業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形態,職工文化以職工為本,是一種素質文化,企業文化以企業為本,是一種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經營理念、經營目的、經營方針、價值觀念、經營行為、社會責任、經營形象等的總和。是企業個性化的根本體現,它是企業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