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麗
與傳統電視媒體相比,網絡平臺傳播信息更靈活、可選擇空間更大、互動性更強,隨著近年來手機移動客戶端的普及,從電視等傳統媒介轉移到網絡等新媒介的受眾人群開始不斷擴大,傳統的電視綜藝節目也逐漸開始改變以前的傳播方式,通過網絡等新平臺進行傳播。
當下,傳統綜藝節目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點以提高生命力與延續性,紛紛在傳播方式、互動方式、節目形式等方面進行轉變。
可見,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運用多種媒介融合的形式進行宣傳與傳播。對于節目主持人來講,一方面迎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也迎來新的挑戰。
網絡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綜藝節目主持人在新興媒體平臺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自由表達和自覺表達。自由表達指的是節目表現形式與表達方式趨向自由化與新潮化。
具體來說,傳統媒體時代下,主持人僅擔任串場的角色,確保節目順利、正常進行。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下,主持人較以往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主持內容與形式變得豐富與多元。
自覺表達指的是新的傳播環境要求節目主持人緊緊結合節目定位,有的放矢,進行控場。在傳統媒體綜藝節目中,節目流程和臺本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主持人的要求比較單一;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網絡平臺上的節目氛圍相對自然與輕松,突破了以往刻板流程的限制,主持人要有更多自覺表達的意識,把控好節目節奏。
新舊媒體的融合使得綜藝節目的內容更豐富,表現方式更靈活,節目的敘事方式也變得更多元,所以主持人要在推進節目流程的過程中,更為自然地進行自覺表達,運用受眾喜歡的語言,烘托節目氣氛。網絡環境中,在不觸碰底線的原則下,大眾允許且歡迎主持人表達自己的聲音與新奇的見解,這可以讓節目變得更加新穎、有趣。但是,這對主持人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主持人如何在適應網絡平臺等新媒體傳播特點的同時完成節目要求,準確傳播關鍵內容呢?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新媒體的快速崛起正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綜藝節目主持人要實現與新媒體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使節目能夠方便、快捷地展現在受眾面前。
如今綜藝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如何能準確抓住觀眾的眼球,成為綜藝節目突圍的重點。受眾在節目選擇上有了絕對自主權,由最初的被動接受逐漸轉變為現在的主動接受。
現在我國社會處于發展的新時期,人民群眾的審美、品位、精神需求已不同于往日。綜藝節目應該了解受眾審美趣味的變化,承擔起弘揚正能量的社會責任。這對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應拒絕庸俗化與極度娛樂化,進一步提高受眾的精神層次。
主持人一方面要把握受眾精神文化方面的基本需求,一方面又要承擔起傳播正能量的責任。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一直處在快速發展變化中。另外不同年齡、背景的受眾有各自的精神追求,可謂眾口難調,這就要求主持人要不斷學習與深造。
新媒體不斷涌入人們的視野,為人們獲取新的文化與娛樂信息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平臺,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微博等。媒介融合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十分有利于綜藝節目在人群中的傳播。我國人口數量龐大,多達14億,不同受眾對節目的期待與要求各不相同,很顯然眾口難調。作為綜藝節目,一方面要不斷改革創新,吸引觀眾的觀看興趣,迎合受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堅守的原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在節目的定位上下功夫,找準定位再圍繞目標受眾制作節目,無疑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檔節目如果想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在創作之初,首先需要確定該節目的傳播內容重點與市場定位,不能盲目、無底線地迎合觀眾所謂的好奇與娛樂心理,所以各媒體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愛奇藝在2016年推出《奇葩說》,節目在片頭就明確提出“40歲以上的人請在90后的陪同下觀看”,從節目的主題、流程、內容再到場景設置、音樂、服裝,各個方面都迎合年輕人的審美取向。節目每期選擇的話題也都是站在年輕人的角度切入,能夠引起年輕人強烈共鳴。這個節目的定位就比較精準。
綜藝節目主持人有責任運用有聲語言向受眾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所以主持人要處理好迎合受眾和引導受眾的關系。
新舊媒體的融合,使傳受關系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許多電視綜藝節目開始在電視平臺和新媒體平臺同時進行傳播。這一變化促使著主持人進行轉型,主持人要主動“觸網”,學習新的傳播手段,積極參與直播。節目主持現場的不可控性增加,使綜藝節目主持人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挑戰,也是機遇。綜藝節目主持人面對新的傳播環境應該主動出擊,精準定位,發揮優勢,通過提升節目的品質和內涵來提高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