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濤
傳統電視臺記者所采用的采訪形式難以滿足當前電視臺發展要求,導致新聞高效傳播受到影響。
不斷加大電視臺與新媒體融合的力度,則有助于新聞節目傳播力的增強。
在傳統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臺記者在采訪時會有較多的束縛,對采訪造成一定影響。傳統媒體想要采集、發布新聞,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與審核,審核時間過長會對新聞時效性造成嚴重影響。新媒體出現后,各項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對記者獲取新聞資源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傳統新聞媒體想要得到良好的發展,就需要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合理應用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手段,不斷加大新興數字技術與新聞的融合力度,保證電視臺不被時代所淘汰。
新媒體給電視臺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電視臺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新媒體與社會發展要求更加吻合,也更能充分滿足人們獲取信息的要求。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對傳統電視臺收視率造成相應影響,不斷降低觀眾對電視臺新聞的觀看興趣,這就要求電視臺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多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利用新媒體優勢,對采訪內容和采訪手段予以創新。除此之外,記者也要對采訪形式進行創新,提高電視新聞質量,促進電視臺收視率的提高,并且使其處于良性競爭與良性發展的狀態。
網絡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無形中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也發生極大變化,人們從聽廣播、看電視轉變成用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新聞,獲取信息更加方便,手段也更加多元化,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體能夠打破時間與地點的各種限制,更加快捷地獲取各種信息,在選擇新聞時更加自由,受眾群體范圍得以擴大。這也對電視新聞媒體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電視臺想要更好地滿足時代的發展要求,提高新聞吸引力,就需要探索全新的采訪形式,創新新聞素材,豐富播報方式,最終使新聞質量與創新程度得到全面快速提高。
電視臺記者想要提高信息質量、豐富信息數量,就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與網絡平臺,拓寬信息傳播渠道,使新聞內容得以廣泛傳播。電視臺記者可以在微信、微博等不同新媒體平臺上設置專屬賬號,定時發布信息。在信息中增添音頻、視頻等元素,提高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利用個人微博與微信進行傳播,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與影響力,與受眾群體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獲取受眾對新聞的反應及評價,主動了解自身在信息傳播時的不足之處,努力提升自我,進一步創新工作方法。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采訪形式與播報方式是單一的,觀眾只能在一個被動的狀態下接收新聞信息,觀眾對新聞的評價難以得到有效傳播。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臺記者扮演的角色和職責也趨于多樣化,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僅需要采集信息,同時也需要負責新聞的傳播,要全面、準確掌握受眾群體的意見與反應。電視臺記者應主動學習新媒體前沿技術及核心技術,提高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掌握結構優化能力、提高信息分析與加工能力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各項信息做好分析,發掘其中更加有價值的內容。與此同時,電視臺記者必須主動打破傳統采訪模式的束縛,使用手機、數碼相機等進行采訪,運用好新型采訪工具,隨時隨地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利用新媒體對各種信息做好傳播,增強新聞時效性與趣味性。
此外,積極探索移動多媒體電視的產業發展規律和運營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全國廣電系統廣泛合作的移動多媒體電視運營體系。針對移動多媒體電視的技術特性、傳播特點以及移動人群的需求,加強節目內容規劃,推進節目內容建設,制作播出適合移動接收特點和規律的電視節目,強化貼近性、針對性、時效性,不斷提高服務的水平。
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充足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有效地獲取各種信息,提高新聞素材獲取質量。除此之外,記者在采訪時應采用合適的采訪技巧。
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避免提出問題過于抽象,被采訪人員在面對抽象問題時會出現泛泛而談的情況,記者也難以從中挖掘有用信息;二是提出問題時不能將暗示性內容加入其中,因為采訪是一項客觀的工作,記者不能對被采訪者的思路強行進行引導,否則就會出現歪曲事實的情況;三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能將答案提前設定好,那么就會失去采訪的意義。
綜上所述,媒介融合能夠不斷推動新聞發展,對電視臺發展具有促進、推動作用,不僅有利于提高新聞素材收集的質量,也能提高電視新聞收視率。媒介融合發展對電視臺記者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其工作中應進一步創新采訪形式,拓展新聞傳播途徑,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掌握更多網絡技術,創新采訪工具,做好采訪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