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新
我國經濟水平飛速提高、新媒體不斷發展的背景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形成了較強的助推作用。在媒體融合時代,地市電視臺在保持自身傳統特色的情況下,應不斷創新,通過新媒體展現地市臺節目。這種新穎的傳播方式,可使自身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傳統媒體的運作也受到了影響。兩種媒體形式均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所以不可作出“新媒體能夠替代傳統媒體”的定論。
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新媒體及傳統媒體兩者互相推動、借鑒、融合。新媒體雖優勢顯著,卻存在信息安全性較差、信息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以往的廣播電視傳媒雖說時效性、互動性有欠缺,但在傳播中具備獨特的優勢,內容豐富,權威性強。相較于新媒體來說,傳統媒體的可信度要明顯高一些。
除此之外,傳統媒體的信息獲取渠道更為成熟、系統,所以現階段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并非預示著其可替代傳統媒體,反之,能夠為我國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
地市電視臺正在探索媒體融合之路。其一,當前廣大受眾群體對新聞信息的需求越發彰顯出多元化的特征,而促進媒體融合,則利于滿足廣大受眾群體的需求。其二,傳統媒體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沖破地域的限制,促進新聞信息的大范圍傳播。對于地市電視臺來說,若想促進自身轉型改革,需明確自身定位和受眾需求,從而進行更為高效的媒體融合。
地市電視臺需拓展電視傳播的渠道,從而促進新聞信息的高效傳播,利用網絡技術傳播廣播電視節目,突破地域等方面的局限,拓展受眾群體的范圍。
傳統媒體及新媒體二者之間的融合,還可促進新聞信息資源的共享,從而拓展信息覆蓋面,實現共贏。
地市電視臺應善于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凸顯出自身的新聞信息優勢。對于新媒體來說,若想吸引終端流量,就需持續強化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重視創新,優化新聞內容。
地市電視臺需認真制作、有效加工各種新聞信息,打造富有特色的電視節目品牌,確保電視節目貼近受眾的現實生活。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新媒體行業異軍突起,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相關產業得到高效發展。尤其近年來,短視頻行業迅猛發展,抖音、快手等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的內容受到大眾歡迎。因此,地市電視臺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應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將電視臺的一些經典節目以短視頻的方式發布在新媒體平臺賬號上,增加與受眾的互動,了解受眾的喜好,并以此為依據對電視節目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確保地市電視臺獲得長足進步。加快臺內資源整合,優化標準體系,堅持內容為王,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融媒體時代,地市電視臺應建立專屬網站,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利用網站傳播采集到的各項信息。這并非是單純指將傳統媒體上的內容向新媒體進行平移,這更是一種新型的營銷及經營模式,此模式可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更多活力。
所以,地市電視臺開展媒體融合時,務必要重視網站建設工作,比如,可以通過網站促進國際交流,形成媒體與企業、產業、行業之間的互動。增強對外傳播能力,擴大交往合作的朋友圈,推動“兩個方面的轉變”:從“眼光向內”到“眼光向外”轉變,從文化“送出去”到文化“賣出去”轉變。
媒體融合是廣播電視的一場自我革命,電視人要增強憂患意識,增強緊迫感。積極順應媒體融合發展大勢,加快優化整合、深入融合。特別是要將新媒體的有益理念和傳播優勢融入廣播電視發展中,強調立體化、精準化、精細化傳播,打造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新興主流智慧媒體,為電視媒體發展注入新動能,實現新突破。
在新形勢下,地市電視臺應以新型技術為重要支撐,以內容為重要基礎,積極轉型。如果停滯原地,那么就會被時代所淘汰。這就要求傳統媒體認真反思自己的發展模式是否落后,同時還需重視和新媒體的融合,優化更新設備,建立新型傳播體系,激發全員活力。強化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用戶思維、運營思維、市場思維和產業鏈思維。
同時,加強選人用人改革,不斷充實媒體人才儲備庫。通過常態化、制度化的業務培訓活動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在情感留人、事業留人的基礎上,通過待遇、機制留住人才。
總而言之,地市電視臺若想擺脫困境,需了解和分析目前的媒體格局變化,意識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并對媒體融合期間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運用合理手段來有效解決問題,以真正促進媒體融合。同時,繼續發揮“頭部內容”的優勢,集全臺之力持續打造重大主題精品,引發強烈的社會共鳴和良好的輿論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