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彥
由于新媒體不斷涌現,互聯網不斷普及,4G網絡全覆蓋,5G網絡時代也即將來臨,觀眾獲得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造成了電視節目觀眾的大規模流失。為了留住還對電視節目抱有期待的受眾,就得從受眾需求出發,不斷提高節目編輯技巧,增強節目效果。
消息類電視新聞以客觀事實為根據,簡短明了地播報新聞信息。一般以國內外近期發生的熱點新聞為主要內容。與其他類型的節目相對比,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時效性是新聞報道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決定了新聞節目的價值。隨著信息通信設備的高度發展,對消息類新聞報道時效性上的要求越來越苛刻。記者必須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其進行報道。
所以消息類新聞節目報道的內容通常是剛發生或者正在進行的新聞,充分體現出消息類新聞節目的特性。電視媒介與傳統的廣播或者紙質媒介相比,具有更高的時效性。
對篇幅的要求,其實與時效性要求息息相關。因為有時效性方面的較高要求,所以報道篇幅不能太長。記者要對新聞事件以消息類方式進行報道,就必須組織最精練的語言,用較快的語速來進行播報,這也是其與其他類型新聞節目的區別。
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其年紀、職業及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很大差異。所以對題材的選取也需要從受眾的屬性、特點出發,使電視新聞節目內容更符合受眾需求。通過逐步拓展和延伸報道題材,找到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受眾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報道重點。
當下,信息琳瑯滿目,受眾選擇信息時,對陳舊、缺乏新意的題材已經難以產生興趣,大多數受眾更關注社會熱點。
所以電視新聞記者的采集工作就十分重要,要求新聞記者必須有較廣的視角,具有挖掘有意義的新聞題材的能力,保證新聞題材的獨特性。記者要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善于應用發散性思維,能抓住與眾不同的新聞題材,給受眾提供獨特的觀看體驗,同時,也給編輯提供新穎的新聞素材。
電視新聞應該準確、及時地將黨和政府提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傳達給民眾,反映民眾的期待。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因為新聞節目大多具有很強的政治導向性,因此,需要新聞策劃人員具備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能更準確地把握大局。從受眾的反饋和對新聞事件的深入了解中,去研究和發現消息類新聞的特征、內在規律和制作技巧,充分挖掘新聞價值,還要對各個新聞進行綜合梳理,合理編排播出順序,從而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
對電視新聞編輯而言,不能將新聞與受眾割裂起來,它們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電視節目更多的是紐帶、橋梁作用,將新聞傳達給受眾,再從受眾的反饋了解到大眾對新聞的看法。
所以在電視新聞編輯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互動環節,如語音、視頻連線等方式與觀眾進行互動,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交流,快速地得到受眾反饋,貫徹執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增強電視媒體在群眾中的知名度。
在編輯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時,應該站在受眾視角去思考,廣泛收集受眾對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建議,對受眾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回應,以獲取大眾的支持。
編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輿論導向意識,結合受眾的普遍關切,在直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對具有普遍性、緊迫性、趨勢性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專家專訪、在線訪談、系列評論等方式開展解讀報道,積極回應時代命題和社會關切。
巧妙、合理地排列消息類電視新聞,使新聞節目整體得到優化,讓觀眾一目了然。消息類新聞節目一般采用組合排列及對比排列的編排方式。組合排列是將內容相近、聯系緊密的同類題材消息類新聞組合起來,有助于增強新聞傳播效果,使新聞邏輯性更強。對比排列是將有關聯的、有正反對比效應的新聞消息編排到一起,從而給受眾在觀看時提供心理與視覺上的強烈反差,具有加強新聞報道效果的作用。在編排消息類新聞電視節目時,不要墨守成規,要學會變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處理。
此外,還要考慮到新聞節目的編排節奏,使節奏緊湊合理。電視新聞的畫面要連貫流暢,它關系到新聞結構的連貫性、信息傳遞的邏輯性和內容上的可信性,不合理組接會破壞表現力甚至破壞真實性。
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技巧遠不止于此,還有許多細節問題。掌握好電視新聞的編輯方法,就能做到用畫面說話,用聲畫增強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所以編輯人員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才是關鍵,這就需要編輯人員不斷學習、練習、總結和實踐,將新聞事件用更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使新聞節目效果更加突出。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得過關,對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一定了解,涉獵的范圍要廣,增強新聞真實性、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