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曦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信息傳播的速率大幅提升。一些先進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推出,使人們能以更簡便、快捷、高效的方式獲取所需信息。這也就使電視臺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但在電視新聞發展中,電視臺部分人員雖然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專業能力,但自身的信息素養較為有限,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掌握全新的電視新聞傳播模式,且實際應用時會產生不同問題。
當下,新媒體能通過移動終端記錄和上傳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設置話題并引發討論。而傳統的電視新聞在傳播之前,需要經過信息收集、編輯、整理、審核等環節,這也就導致其傳播的滯后性。這將會極大程度降低電視臺的及時性與權威性。且傳統電視新聞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相對較多,除一些忠實觀眾之外,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利用新媒體渠道了解新聞內容。
此外,以往的電視新聞都是以單向傳輸為主,觀眾只能被動接收信息和資訊,無法根據自己需求有選擇性地進行觀看,也難以及時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見。即便電視臺設置了郵箱和電話,但通過這些渠道進行反饋和溝通需要耗費較長時間。
電視臺必須以長遠的眼光看待電視新聞,對人員提出全新標準和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途徑,在新媒體上進行電視新聞的傳播。電視臺要引導工作人員積極學習和探討,加強其對新媒體時代的認知,促使其形成全新的電視新聞傳播觀念。
為了給觀眾提供更良好的服務和體驗,電視臺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招聘一些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的優秀人才,進行崗前培訓,確保其具備上崗資格,且能夠快速熟悉和適應電視新聞的全新工作流程。針對現有的電視新聞工作人員,電視臺應根據其能力和層次,進行專業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并對整個培訓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這樣不僅能使相關人員具備全新素養,同時也能全面提升電視臺的綜合競爭力。
在新媒體時代,相關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了解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偏好,掌握移動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考慮人們信息獲取方式和習慣的變化,借助數字電視、手機、電腦等終端,結合用戶的興趣偏好和實際需求,利用新媒體途徑和方式進行電視新聞傳播。
此外,可以利用先進的智能系統,根據用戶的閱讀習慣和瀏覽足跡,有針對性地推送電視新聞,將枯燥、晦澀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提高新聞的觀賞性。
此外,也可以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打破傳統電視新聞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局限,為電視臺吸引更多的受眾。
電視臺除了利用新媒體渠道傳播方針、政策、思想、決策外,還要充分挖掘本地區的特色新聞資源,開設區域性強的全新電視新聞欄目。可以對當下熱門的APP或短視頻平臺進行研究,汲取成功運營經驗,推出自己專屬的電視新聞APP。
電視臺也可以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系統和軟件,結合新媒體發展趨勢,對電視新聞信息收集、編輯、整理、傳送、審核、播放等流程進行全面優化,對電視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全面核實,杜絕主觀臆測和憑空捏造的新聞。
電視臺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在發揮電視新聞應有效能和作用的同時,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的立體性、交互性、嚴謹性、準確性、權威性。
電視臺可與新媒體平臺進行合作,通過獨家授權的方式進行電視新聞實時轉播,借助新媒體平臺受眾基數大的優勢,擴大電視新聞的輻射范圍。受眾在新媒體平臺觀看電視新聞時,可以通過發彈幕的方式實現互動,也可在APP中的討論板塊就具體新聞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交流意見和建議。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可對這些信息進行采集,了解受眾真實想法,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和推廣形式進行及時調整。
電視臺也可以建立全新的網絡平臺,定期在平臺上推送一些與本地區群眾實際生活有關的電視新聞,促進電視新聞常態化、實時化、高效化發展,提升電視臺的知名度。
可以在平臺中開設在線咨詢、意見反饋板塊,為受眾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增強電視臺和受眾的互動。電視臺也可以在官博上發起話題,引導公眾參與討論。
另外,也可以引入直播手段,實時傳送新聞現場圖像,并由電視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同步進行介紹。在這一過程中,觀眾可以隨時提問,記者可以對觀眾的提問進行回答,滿足觀眾的需求。電視新聞應抓住短視頻風口,以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同時盤活電視臺大量的一手視頻資料,打造短視頻精品。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必須把握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立足市場需求和觀眾需求,有效制定科學的電視新聞創新方案。
另外,電視臺必須重視電視新聞人才隊伍建設,及時引進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加大電視新聞的創新力度,推出令觀眾滿意的電視新聞板塊。將電視新聞和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不斷進行改進和升級,為觀眾提供更多的互動和交流的機會,這樣才能為電視新聞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