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納納
第一,媒介延伸了人的交際圈。2019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8.47億,當下的受眾已經完全接受以手機為主的“小屏”方式。新媒體傳播中,短視頻的應用領域也逐漸擴大,其具有操作方便和傳播范圍廣的優勢,短視頻行業內的競爭日趨激烈。新媒體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造成巨大沖擊。
第二,“碎片化”方式流行。新媒體內容新鮮、交互性強、信息量龐大,以碎片化的方式輸出信息。
第三,把受眾需求擺在首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聞傳播的速度和方式呈現爆炸式增長,變成了“買方市場”。移動終端的廣泛應用讓傳統媒介徹底失去了競爭力。幾乎任何一款軟件都具備聊天功能和新聞推送的功能,直播行業的興起讓人人都能成為主播,可以個性化定制新聞。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媒體普遍把滿足受眾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音員主持人獨特的語言風格能帶給受眾全新的聽覺與視覺享受。各種新媒體平臺涌現出很多獨具特色的節目,其特點就是個性化。主持人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其語言風格往往決定了一個節目的好壞,會影響受眾對節目的評價。
新媒體時代,對播音員主持人語言風格個性化的要求不斷提高。主持人作為一檔節目的主導者,必須體現個性表達。
主持人作為傳媒代言人,是媒介形象的代表。主持人是直接面向受眾的,其將人際傳播的優勢與大眾傳播的優勢結合到一起。事實上,受眾的反饋意見也常常是通過主持人傳達到媒介的。互動始終貫穿于主持人傳播信息的過程中。
傳統電視節目主要關注受眾接收媒介傳播信息時調動想象力和情感的程度,新媒體時代受眾更想“親身參與”和“深度參與”,兼有“傳者”和“受傳者”的雙重身份,更關注能否在傳播中獲得被尊重感。
在新媒體時代,主持人開始跨界式發展。娛樂明星具有一定的市場號召力,用明星跨界主持,能使節目收視率得到保證。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大眾不再僅關心播音主持聲音條件或者某方面的單一素質,更多的是看重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能力。誰擁有的才藝越多,綜合素質越高,誰就能吸引更多的受眾。因此,互聯網時代,播音員主持人需要向“復合型”人才升級。
在整個節目生產鏈中,播音員主持人處在最后的關鍵一環,同時又是傳遞給受眾的最前沿,“把關人”的作用不可忽視。新聞節目的播音員主持人的責任則更加重大,新聞節目的播音員主持人往往擔負著辨別信息真偽、把握政策分寸、正確引導輿論、堅守文化品位的重任。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必須發揮好“把關人”作用,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傳播先進文化。
在節目中,很多主持人會運用網絡熱詞,帶動節目的歡樂氣氛,拉近節目與觀眾的距離。但過度娛樂化的主持方式會弱化媒體教育和引導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規范使用語言,主流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應把語言的規范化作為基本素養。
廣播電視媒體的播報需要規范和準確,不能有絲毫差錯,但這也導致了傳統播音主持的方式幾乎都是固定的,創新容易受阻。
在播音主持的時候,語氣上要盡量親切自然,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通過多樣化的語言風格贏得受眾的喜愛。例如,央視新聞在新媒體平臺上推出了“主播說聯播”,使用接地氣的語言表達方式,如用“二師兄有點飄”形容豬肉價格猛漲,得到受眾歡迎。
面對不同的傳播渠道和不同的節目,主持人要采用不同的主持方式,運用不同的語言技巧。適用于傳統電視節目的主持方式,不一定適用于新媒體平臺。播音員主持人要學會“跨媒體傳播”。
人體符號學中,肢體語言是很重要的一種非語言符號,通過有含義的動作表達,讓大眾對傳播內容有更深刻的認知。“主播說聯播”中,央視新聞主播更具親和力,肢體語言也很有感染力。例如,在2019年12月27日的節目中,主持人說到“胖五威武”時擺了一個剪刀手的手勢,邊說“奧利給”邊握拳作加油打氣狀,萌態十足。
總而言之,播音員主持人要抓住機遇,把握媒體融合的時代進程,不斷調整角色定位,熟練運用主持技巧,拉近與受眾的關系,更好地與時代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