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彬,楊 慶,李大林,馬文東,王繼馨,張云江,李 姝
(1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水稻研究所,黑龍江 佳木斯 154026;2 佳木斯龍粳種業有限公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26)
黑龍江省為我國乃至世界最北部寒冷稻作區[1]。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殊的稻作生態環境,種植的品種具有特殊生態型,為我國其它稻區品種所不可替代,因此,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2]。多年來水稻育種雖然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總體看,選育的品種中仍然普遍存在著早熟不高產、高產不優質等問題[3],尤其是缺少適宜第三、四積溫帶種植的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針對國家水稻最低保護價調低趨勢、 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旨在通過選育適宜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種植的早熟優質高產抗病水稻品種, 不斷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佳木斯龍粳種業有限公司2008 年以空育131 為母本、龍粳29 為父本雜交,經過系譜法選育,F4代決選,代號為龍交08119。 2011~2013 年進行產量鑒定試驗及抗病性、耐冷性鑒定試驗;2014~2017 年在第三積溫區下限品比試驗、 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過程中,表現出具備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耐冷性、優質性、 豐產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強于對照品種。2018 年5 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黑審稻2018023)推廣并經農業農村部予以公告,同年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CNA20151562.7),定名為龍粳65。
龍粳65 主莖11 片葉, 株高92.5 cm, 穗長15.0 cm,粒型橢圓,每穗粒數89 粒左右,千粒重25.1 g,分蘗力較強,活稈成熟,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27 d 左右,需≥10 ℃活動積溫2 250℃。 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哈爾濱) 的龍粳65 品質分析結果: 出糙率82.5%,整精米率67.8%,堊白米率14.5%,堊白度2.7%,直鏈淀粉含量(干基)18.48%,膠稠度73.5 mm,食味品質分83 分,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二級。 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指定全省水稻品種試驗稻瘟病和冷害測試單位, 連續3 a 抗病接種鑒定結果為葉瘟3~4 級、穗頸瘟1~5 級;3 a 耐冷性鑒定結果為處理空殼率4.40%~7.79%。同時,在黑龍江省多年大面積生產上,龍粳65 也表現出抗稻瘟病、耐冷性強的特點,深受種業經營者和生產者青睞。
在2015~2017 年3 a 的全省第三積溫帶早熟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表現優異。 2 a 區域試驗, 平均產量9 225.2 kg/hm2, 比對照品種增產9.9%;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 419.2 kg/hm2,比對照品種龍粳46 平均增產8.5%。
龍粳65 適宜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播種期4 月15~25 日,插秧期5 月15~25 日,秧齡30 d,插秧規格為30.0 cm×13.3 cm,4~5 株/穴。 一般施純氮110 kg/hm2,氮∶磷∶鉀=2.4∶1∶1.6。 氮肥基肥∶蘗肥∶穗肥∶粒肥=4∶3∶2∶1,基肥施純氮44 kg/hm2、純磷46 kg/hm2、純鉀40 kg/hm2;蘗肥施純氮33 kg/hm2;穗肥施純氮22 kg/hm2、純鉀35 kg/hm2;粒肥施純氮11 kg/hm2。 秋翻地,春季水耙整平。 花達水插秧,分蘗期淺水灌溉,分蘗末期曬田,復水后間歇灌溉,8 月下旬黃熟后排干。 成熟后及時收獲,一般收獲期9 月23 日前后。注意預防病、蟲、草害的發生,及時防治。
3.1.1 壯苗標準 秧齡30~35 d, 葉齡3.1~3.5片,苗高13 cm 左右,根數10 條/株以上,百株苗干重3.0 g 以上。
3.1.2 施肥原則 因地制宜, 按照優質綠色稻米標準生產,采用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做到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確保稻米的品質與食味。
3.1.3 床土配置 選擇山地土、 無病蟲害無農藥殘留的旱田土或春季泡田前取本田土, 過篩后與壯秧劑充分混拌,使用優質床土調理劑處理床土,使床土pH 值達到4.5~5.5。壯秧劑、床土調理劑的使用具體參照產品說明書。 擺盤時盤與盤銜接緊密,盤底與置床銜接緊實,盤內裝土厚度2~3 cm,厚薄一致。
3.1.4 床土消毒 擺盤裝土后床土消毒前澆足底水,然后用農藥進行床土消毒。農藥使用應以具體產品的使用說明書為準,并符合GB/T 8321、NY/T
3.1.5 浸種 先使用“利農”種衣劑包衣,再在室溫下用“亮地”浸種5~7 d,浸種所需積溫90~100℃,每天撈出上下翻動2 次。浸種劑的使用具體參照產品說明書。
3.1.6 催芽 一般浸種消毒7 d 后,撈出種子,在溫度30~32 ℃條件下催芽;當80%左右種子發芽達0.5~1.0 mm 時,降溫到15~20 ℃晾芽播種。
3.1.7 播種 當氣溫穩定通過5 ℃, 塑料棚內日均溫度超過12 ℃時開始播種。 一般為4 月10~20日。 播芽種100~120 g/盤,覆土厚度0.5~1.0 cm。
3.2.1 溫度管理 播種至出苗期, 棚內溫度不宜超過35 ℃,出苗達70%以上時,揭下地膜;出苗至1 葉1 心期,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 ℃;秧苗1葉1 心至2 葉1 心期,棚內溫度控制在22~25 ℃;2 葉1 心期至插秧期,棚內溫度控制在20~22 ℃。苗期棚內溫度如超過上限應及時通風, 通風時間為上午9 時至下午3 時。如遇到低溫時,應采取防寒措施。
3.2.2 水分管理 遵循“三看”澆水,一看水稻苗床床面是否發白,二看早、晚葉尖是否有露珠,三看午間高溫時葉片是否卷曲,如床土發白、早晚葉尖無露珠或午間葉片卷曲,應及時澆足水。
3.2.3 預防立枯病 在秧苗1.5 葉期、2.5 葉期用藥,并分別澆pH 值為4.5 的酸水1 次。
3.2.4 苗床追肥 根據幼苗長勢, 秧苗2 葉1 心期如發現脫肥,追肥1 次。
3.2.5 預防潛葉蠅 每100 m2苗床可用3%啶蟲脒20 ml,于起秧前1~2 d 進行苗床噴霧。
3.3.1 本田整地及插秧 秋翻地, 翻深18~20 cm,旱耙地。 插秧5~7 d 前泡田并進行攪漿整地,本田高低差不超過3 cm。 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3 ℃開始插秧,一般5 月15~25 日插秧。 插秧規格采取30.0×13.3 cm,2~5 株/穴,插秧深度不超過3 cm。
3.3.2 灌水與曬田 插秧后到返青前灌苗高2/3深的水層;有效分蘗期灌3 cm 淺水,有效分蘗末期進行排水曬田,曬田達到池面有裂縫程度,曬田5~7 d 后恢復水層;孕穗至抽穗前灌水4~6 cm,水稻減數分裂期如遇17 ℃以下低溫, 灌溫度在18℃以上的水,水層保持18~20 cm;抽穗揚花期灌水5~7 cm,灌漿到蠟熟間歇灌水。
3.3.3 合理施肥 全生育期施肥總量為: 尿素200~240 kg/hm2,磷酸二銨100~120 kg/hm2,硫酸鉀100~120 kg/hm2。 氮、磷、鉀比例為2∶1∶1。
3.3.4 雜草防除 ①插前封閉滅草: 水耙地后,用12%農思它 (惡草靈)200 ml/667 m2甩施或
60%丁草胺100 ml/667 m2毒土法施入,施藥后保持5~7 cm 水層3~5 d。 農思它可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與闊葉草,抑制多年生雜草;丁草胺對防治稗草等禾本科雜草及莎草科雜草效果較好, 但對闊葉草及多年生雜草防治效果較差, 應根據稻田的雜草類型選擇使用。②插后滅草:插秧返青后,可用60%丁草胺100 ml/667 m2+10%草克星6~10 g/667 m2或10%農得時10~13 g/667 m2混合,毒土法施入,施藥后保持5~7 cm 水層4~5 d。 可有效防除單、雙子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
3.3.5 病蟲害防治 稻瘟病應以預防為主, 堅持水稻始穗、齊穗期兩次用藥。二化螟最佳防治時期為二化螟孵化至低齡幼蟲高峰期。
龍粳65 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2018 年品種審定后即與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佳木斯龍粳種業有限公司科企合作,先后在佳木斯、齊齊哈爾、黑河、雞西、鶴崗、雙鴨山和綏化等地示范推廣,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8~2020 年累計種植面積約為34.68 萬hm2, 其中2018 年 約13.91 萬hm2,2019 年 約6.05 萬hm2,2020 年約14.72 萬hm2。 按照龍粳65 參加全省生產試驗結果,平均產量627.9 kg/667 m2,比對照品種增產8.5%,增產49.2 kg/667 m2,共增收稻谷25 597.8 萬kg, 按2018~2020 年國家規定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2.6 元/kg 計算, 新增經濟效益6.70 億萬元。 龍粳65 將耐冷、優質、高產、抗稻瘟病和抗倒等優良特性聚合到一起, 解決寒地水稻普遍存在的早熟不高產、高產不優質等難題,促進了稻農和種業的增產增收, 為黑龍江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優質高產水稻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