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華
(上海共青森林公園,上海 200438)
城市園林是城市化發展下的產物,屬于一種新型園林,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建設城市園林有助于進一步豐富城市生態系統,同時展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園林屬于市政工程,市政部門為了進一步豐富城市園林,不斷引進新物種使城市園林更加豐富。隨著城市園林物種的進一步豐富,病蟲害問題接踵而至,對城市園林當中的植物造成極大的威脅,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為了實現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選擇合適的方法防治城市園林病蟲害具有重要意義。生物防治技術是繼化學防治、物理防治以后,更具有生態價值的生物防治技術,在我國農業種植事業發展當中被廣泛應用。鑒于此,在城市園林建設過程中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最大限度上避免在開展防治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研究生物防治技術在城市園林發展過程中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具有積極意義。
生物防治,即不使用化學藥劑,通過引進相應的生物達到治理病蟲害的目的,常見的生物防治技術有“用菌治病”、“用蟲治蟲”。相比化學藥劑,這種方式可以降低對植物本身造成的損害并消除疾病、害蟲,實現有效治理。
在生物防治技術沒有大范圍應用之前,城市園林工作者主要使用化學防治的方式,通過噴灑殺蟲劑、農藥來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1]雖然使用化學防治手段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見效,但是在殺滅病蟲害的同時對園林植物本身的損害也是極大的,殘留的化學藥劑有可能會進一步引發新的生態問題。
使用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化學藥劑造成的一系列問題。雖然見效慢,但是卻可以大幅度降低防治過程中對園林植物造成的危害,可以有效確保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物種平衡,確保植物可以健康生長。[2]使用生物防治技術見效慢、治療周期長,但是并不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損害,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微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有一定益處。微生物自身的特異性對于病蟲害而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不過對人體、生態環境并無害處。隨著生物科技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微生物、病毒、細菌被制作成植物病蟲害防治藥物。
Bt藥劑是截止目前為止在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生物藥劑。經過研究與實踐資料表明,使用Bt藥劑可以實現對19科50余種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對常見的枯葉蛾、毒蛾、松毛蟲、燈蛾均可以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1000倍的Bt藥劑混合0.05%的洗衣粉可以對槐幼蟲生長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自身功能的實際衰退率,可達到90%以上。具有針對性的蘇云金桿菌可以有效治療蘋掌舟蛾,可以看出,使用微生物藥劑對城市園林植物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在城市園林中引進更多的物種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帶來豐富景觀效果的同時也增加了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當中病蟲害的發生率,增加了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難度。[3]使用化學藥劑雖然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往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城市園林生態系統也造成嚴重損害。
城市園林可以通過引進病蟲害天敵的方式消滅病蟲害。對于害蟲,需要引進殺滅害蟲的生物,這類生物可以進一步被分為寄生、捕食兩大類,蜘蛛、鳥類、昆蟲、線蟲都是害蟲的天敵。經過實踐表明,在消滅松葉蛾時選擇毛蟲赤眼蜂作為天敵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在城市園林中引進鳥類可以進一步豐富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同時鳥類可以更好地消滅害蟲。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灰喜鵲、啄木鳥、大山雀等鳥類均對防治害蟲起到顯著效果,并且鳥類可以及時發現害蟲幼蟲并捕食,從根源上消滅蟲害隱患。
為了將更多的鳥類吸引到城市園林當中,可以通過在園林中播放鳥類鳴叫的聲音吸引更多的益鳥來園林中居住,這些鳥類可以及時將園林中出現的害蟲捕食掉,最大限度上降低害蟲爆發造成的危害。
除了捕食類天敵,還有寄生類天敵,病原線蟲、斯氏線蟲都是典型的寄生類生物。寄生類生物可以寄生在害蟲體內,侵蝕害蟲的身體,最終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為了使寄生類生物的殺蟲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配合使用聯合化學物質,對植物起到保護作用。[4]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有效協調物種與化學藥劑之間存在的關系,避免化學藥劑對天敵造成傷害。
所謂生物農藥是使用生物活體或者代謝物質制作而成的藥劑,實現對植物病蟲害的有效殺滅,屬于一種新型的生物防治技術。昆蟲信息素、昆蟲生長制劑均是典型的生物農藥,并且已經在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得以應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昆蟲信息素通過釋放的有機酸、烴類物質,散發一種特殊氣味來吸引害蟲并殺死。
大范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的前提是需要具備完善的分子水平,通過剪切、整合等手段最終將抗蟲、抗病基因進行組合。[5]將整合完成的基因應用到細胞生物技術中,在目標宿主細胞內部注射組合基因,同時強化復劑量,通過轉入基因攜帶的遺傳訊息在新宿主細胞內部完全展現,最終衍生出新的類別,實現抗蟲、抗病。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會經常使用到抗病、抗蟲基因,在實際應用中將病毒衛星RNA與特定的基因經過整合以后注入到宿主細胞內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除了害蟲以外,一些雜草也會讓園林植物感染疾病,同時雜草還會與園林植物爭奪養分,對園林植物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去除城市園林當中的雜草也是很有必要的。人工除草效率過低,除草劑對園林植物的損傷過大,因此選擇生物除草的方式對于城市園林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相關研究顯示,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物可以選擇性的將雜草去除。炭疽病菌是一種人工分離的病菌,在植物幼苗期使用2.3-2.8kg/hm2可以起到理想的防病與除草效果。殺草素雙丙胺磷是人工從鏈霉菌發酵物當中篩選出來的,可以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截止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發現了十余種雜草天敵昆蟲,如澤蘭實蠅可以專門防治惡性雜草紫莖澤蘭,豚草條紋葉甲可以有效根治惡性雜草豚草。蟲除草的原理就是引進專門以某類雜草為食的昆蟲,達到消滅雜草的目的,但是在蟲除草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引進的昆蟲不會對園林植物造成危害。[6]
殺蟲抗生素時菌除草的進一步細分,通過利用一些菌類產生的代謝物質,運用其活性有效殺滅害蟲。殺蟲抗生素具有高活性、選擇性出眾、分解速度快、殘留物質少等一系列優勢?,F階段在我國境內,阿維菌素是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殺蟲抗生素,阿維菌素屬于一種神經傳導介質的拮抗劑,當害蟲與阿維菌素接觸以后就會出現麻痹、絕食、行動遲緩等現象,最終死亡。
植物源殺蟲劑是使用從具有殺蟲活性的植物當中提取出來的成分制造而成的殺蟲抑制劑,使用植物源殺蟲劑不會激發蟲類的抗藥性,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植物源殺蟲劑消滅害蟲的途徑有很多,包括毒殺、觸殺、拒食、驅避、麻醉等等。對于植物源殺蟲劑而言,其殺蟲成分具有很大的差異,使用不同成分的植物源殺蟲劑可以針對性的抑制不同的害蟲。
昆蟲激素是昆蟲自身分泌的某一類激素,主要可以分為外激素、內激素兩大類。其中,外激素被稱作信息激素,昆蟲將這類激素分泌到體外以后就會揮發,有助于昆蟲覓食與求偶。
截至目前的研究當中,磁性外激素是昆蟲外激素主要的研究對象。當昆蟲進入成熟期階段以后,就會釋放性外激素來達到求偶的目的來繁衍后代。在生物工程當中,現階段已經可以批量化生產一些種類的害蟲磁性外激素,在害蟲預報與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與昆蟲外激素相對應的,昆蟲內激素是昆蟲在體內分泌的一種激素,昆蟲內激素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昆蟲的生長發育進行控制來維持昆蟲的日常生理代謝活動。
當人為地對昆蟲內激素含量進行改變以后,昆蟲體內的生理活動就會被干擾,昆蟲就會出現畸形甚至死亡的現象。除蟲脲、滅幼脲、抑太保都是根據昆蟲內激素原理制造的昆蟲生長調節劑,可以有效防治害蟲。
城市園林在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引進各式各樣的,苗木、花卉,每當引進新的物種時,檢疫人員有必要對這些物種進行檢驗,在確定不會吸引大量害蟲的前提下可以允許種植,倘若經過檢疫,發現具備吸引大量害蟲或者會對其他植物造成危害的情況下,需要在檢疫站當場銷毀。
許多物種是從其他國家引進的,因為缺少天敵而泛濫成災,如果這些植物被種植在城市園林當中,會對園林中其他植物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極其不利于我國城市園林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建設城市園林的過程中有時會使用進口植物,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些進口植物很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對其他植物的生長造成負面影響,或者吸引許多昆蟲對其他植物造成毀滅性打擊。[7]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于進口植物,檢疫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檢疫力度,按照國內進口植物檢疫標準控制這些進口植物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從源頭上消除可能產生的危害。
城市園林是城市化進程發展下的產物,對城市起到綠化、裝飾、凈化的作用。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園林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張,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當中的物種越來越豐富。
隨著城市園林物種的逐漸豐富,病蟲害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為了實現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瘜W防治、物理防治的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見效,但是同樣會對園林植物造成傷害。生物防治技術通過菌類、昆蟲、激素的途徑來消滅病蟲害,雖然生物防治技術不具備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卻可以同時兼顧病蟲害防治與園林植物健康生長,使用生物防治技術真正實現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為城市化進程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