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樹臣
(唐山市生態環境局灤南縣分局,河北 灤南 063500)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制造業強國,工業強國,工業的發展為國家各方面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工業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治理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環保發》應運而生。環保法明確要求建立排污許可制度,為相關企業發放排污許可證。目前,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圍繞排污許可證的后續工作才剛剛開始。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目的是對各企業的排污進行標準化管理,要求各企業排污控制在標準值內,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各企業的排放達標。
目前,生態環境部門已經針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大力的整治工作,尤其是企業排污問題。并依據環境法,依法建立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排污許可證的發放規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從排污許可證的申請和審核環節,到排污資質的調研認證以及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和后續執行,環境管理部門都做了深刻的調查研究,并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規范的工作機制。
但是在排污許可證發放之后的監督管理工作上,環境部門并未做到預先設立管理部門,建立管理機制,導致排污許可證在發放的前期效力不足,沒有引起各企業和當地政府的重視,沒有起到足夠的約束作用,為相關部門后續的工作鋪展帶來困難。目前,環境部門只是針對排污許可證中涉及到的法律規范內的污染排量統計標準以及排量要求進行了指導,而沒有注意到出臺對企業污染排放的監督管理辦法。
環境部門只是籠統地對企業非法無證排污以及超量排污和排污不規范行為進行了法律方面應對方案的確立,而對于排污許可證的明確執行條例以及企業監測報告的規范都沒有給出體系化的指導。
現如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環境治理工作面臨的局面也越來越新越來越復雜。在此背景下,傳統的環境治理手段和技術在實際工作中已經顯得較為吃力。環境部門之所以要建立排污許可證制度,目的是將排污許可證作為新形勢下的工作重心,并配以環境影響評估系統和排污總量科學分配以及企業排污自我監測系統,從而構建出完善的新型智能化一體化污染控制管理體系。要構建出這樣的智能環境治理管理體系,必須豐富排污許可證內容,對企業的產品產量、企業設備的技術標準、企業污染發生源、污染治理系統、排污標準范圍、企業自我監測系統構建等都要有明確的指導規劃。
針對排污許可證所要涉及到的指導內容,監督管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工作素質,提升自身技術能力,應對新形勢下的工作挑戰。由于我國市場十分龐大,工業體系規模居世界之最,工業種類十分繁雜,各類企業數量巨大,而排污許可證制度是近些年才提出來的新型環境治理方案,要讓我國數量龐大的工業企業都擁有排污許可證,所需要的工作量浩大,消耗時間較長。前期,相關部門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各企業進行排污許可證的知識普及和政策宣傳以及對排污許可證調研認證和發放工作人員的培訓上。在排污許可證發放后的監督管理技術提升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重視。
在環境部門進行企業排污許可證申請的調研認證工作時,主要安排的是環境評審審批人員負責,并沒有人環境監察人員參與到排污許可證資質的審核工作中來,導致環境監察部門對排污許可證的工作內容較為生疏,也沒有發揮出環境監察人員應有的作用,導致排污許可證發放后的監督管理工作展開出現混亂的局面,對監督管理工作的技術手段應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正是因為前幾十年,我國大力發展工業,忽視了企業的污染排放問題的整治,導致相當部分企業在過去的生產過程中大肆排污,只看到眼前的企業效益和利益,忽視了環境的污染問題,侵害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利益,威脅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推出排污許可證制度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要培養各企業環境保護意識,在排污許可證的制約下意識到排污問題的嚴重性,樹立起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建立主動的監管機制,對企業自身排污進行嚴格管控,從而達到從源頭上消除環境污染的目的。
但我國工業規模十分龐大,所涉及的工業領域太廣,在對各企業進行排污許可證的認證和發放階段已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相關部門為了盡快推進排污許可證的落實,忽略了對各企業的宣傳教育工作。有效的宣傳工作需要針對各企業涉及的領域進行展開,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整改要求,這顯然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導致相關部門的宣傳工作開展不足,各企業未能樹立足夠的環境保護和排污管控責任意識。
企業責任意識的不足直接影響了環境部門與企業展開合作。企業對排污許可證的執行報告、企業排污自監測系統建立等方面均未做到符合標準規范,導致環境部門對排污許可證的后續監督管理工作展開困難。環境監察人員在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污染監測的過程中無法依據企業提供的材料進行直接判斷,消耗了環境監測工作人員不必要的時間。
針對排污許可證發放之后出現的各個問題,首先急需建立一套科學完事的證后監督管理體系,方便各細分工作的開展。排污許可證的管理工作應該做到精細化,對各細分工作部門,要出臺相應的工作規范以及工作指導,明確排污許可證的監管工作流程,提煉出監管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為個細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指導,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監督效率。
目前,針對企業排污的相關法律法規仍然存在較多的漏洞。需要與立法部門合作,提供相關的工作細節,要求立法部門配合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讓監督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對違規排污企業進行法律懲治。從法律的高度,要求企業建立起完備的自我監測機制,規范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
如前所述,環境監察人員在排污許可證的認證階段參與程度不夠,對排污許可證的監督管理工作認識和理解程度不足。針對這一情況,環境部門需要改變工作現狀,要求環境監察人員積極參與到排污許可證的審核發放工作中,從而能夠對排污許可證的內容和相關制度要求有熟練地掌握,為后期環境監察人員進行證后監察工作打好技術儲備基礎。同時,也做到了排污許可證的前期審核工作和后期執行監督工作的連貫性,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各環境部門應該積極彌補前期工作部署的失誤,通過對環境監察人員的技術培訓,讓環境監察人員能夠快速熟悉排污許可證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執法依據,從而在進行實際的監督工作時能夠有效應對。
如前文所述,環境部門出臺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對為企業樹立起環境保護和排污控制的責任意識,實現從源頭上進行環境治理。要建立起以企業為責任主體的智能環境治理監管系統,企業樹立起環境監管自身責任意識不僅能夠實現企業自身監督管理能力的提升,還能讓環境監察部門與企業實現工作的無縫對接,節約了工作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提升了排污許可證落實的監督工作效率。
在前期的排污許可證資質審核和發放過程中,要求企業做到自主化申請和審核,積極進行自我監測,提供相關報告,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能夠快速建立起排污自我監測系統,同時對環境監測的工作內容進行熟悉并且樹立起環境保護和排污控制的主體責任意識,認清自身的責任主體地位。同時,經過這一過程,企業能夠對環境檢測內容進行熟悉,為后續的環境部門與企業的排污許可證執行監督工作對接鋪墊基礎。
環境保護和排污監察工作是長期的,并且任務量巨大的。要提高工作質量,僅僅依靠環境部門有限的人員數量是不夠的。排污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企業明確自身環保主體責任地位,而環保和排污管控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因此,需要積極呼吁廣大群眾參與到監察工作中來。各地方環境部門需要加大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政策宣傳力度,為廣大群眾普及排污許可證內容和相關管理條例。告知廣大群眾和相關企業排污管理工作的目標,對排污許可證中的各項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普及。在全社會營造出良好的排污許可證執行氛圍和監察氛圍。
信息的公開是讓全社會參與到排污許可證后期監督管理工作中來的重要手段。必須要求環境部門和企業在相關平臺上及時更新各企業的排污情況,讓人民群眾能夠對各企業的排污情況有大致掌握,從而能夠進行實地考察比對,判斷企業的排污數據是否正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更加明確自身作為排污管理責任主體的地位,感受到來著全社會的監督管理,而不敢對排污許可證的執行工作敷衍懈怠,并且能夠積極落實自我監察系統的建立和工作展開。
排污許可證制度的適時出臺為我國的環境治理和監督工作明確了新的方向,為相關部門更科學地完善工作機制做了指引。排污許可證制度要求企業明確自身責任主體地位,以排污許可證作為中心進行工作開展,從排污許可證的審核發放到后續的執行監管,讓企業熟悉了排污許可證的相關條例進并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監察系統,實現了與監察人員工作的無縫對接。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建立是我國環境治理工作躍上新臺階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