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敏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2012年11月29日,總書記率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再次闡述“中國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十二屆全國人大閉幕后,“中國夢”已成為我國新一屆領導集體興國、富民、安邦的政治宣言和施政綱領,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景和殷切期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是先導、是基礎。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聯系最密切的教育類型,高職院校的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生力軍,在有效推進高職院校“中國夢”教育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基礎上,如何構建高職院校“中國夢”的課余教育體系,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解“中國夢”的重大意義、思想內涵、精神實質、時代特征、實踐要求、從而懷揣“中國夢”、追逐“中國夢”,使個人的成才夢與民族的復興夢交相輝映。這既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神圣職責,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一個極具探究價值的重要課題。
(一)構建高職院校“中國夢”課余教育體系,必須以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組建專門科研團隊,認真制定、實施專項工作計劃,務實完成多項工作任務。
(二)構建高職院校“中國夢”課余教育體系,必須以教育部黨組、湖南省教育工委頒發的《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為指導,注重在構建實踐中貫徹《通知》的指導思想,豐富《通知》的工作內容,落實《通知》的工作要求。
(三)構建高職院校“中國夢”課余教育體系,必須始終遵循教育規律,科學確定教育手段,積極創新教育載體,努力使各項構建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形成“知行合一”的基本特征。
(四)構建高職院校“中國夢”課余教育體系、必須形成“中國夢”教育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過盈”配合和“元縫”銜接,使學生消化“了解中國夢”的知識。內化“實現中國夢”的志向、外化“托起中國夢”的行為、固化“追逐中國夢”的表現,把當代大學生培養為有“中國夢”的懷夢情結、追夢抱負、逐夢激情、固夢能力的一代新人。
(五)構建高職院校“中國夢”課余教育體系,必須引導學生把追逐“中國夢”和追逐個人的“全面發展夢”“成才夢”“職業夢”“人生夢”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追逐“中國夢”的熱情轉化為煉硬報國本領的實際行動,實現感情“中國夢”——懷情“中國夢”——向往“中國夢”——追逐“中國夢”的境界提升。
(一)要進行“中國夢”本質內涵的專題教育。使學生明白:“中國夢”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當前任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建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而讓中國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如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
(二)要進行“中國夢”重大意義的專題教育。讓學生明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既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翻身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振興中華、復興民族偉大實踐的概括和總結,體現了中國的歷史責任和理想夙愿,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整體利益和共同期盼,是以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安邦、富民的政治宣言和通政綱領,是華夏子孫最偉大的夢、最美麗的夢。
(三)要進行中國夢時代背景的專題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持續化增強,國防威望不斷提高,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于“中國夢”,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國夢”;又要使學生明白: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防地位沒有變,我們不能盲目樂觀、自滿懈怠,必經繼續奮斗、執著奮進。
(四)要進行“中國夢”圓夢方略專題教育。是學生明白:實現中國夢,必將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必經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必將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三位一體”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必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艱苦奮斗、攻堅克難。
(五)要進行“中國夢”與“石化夢”的專題教育。使學生明白:“石化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夢”是眾多的“產業夢”編制而成的。是學生了解石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石化產業的發展歷史、發展現狀、發展愿景,了解石化行業的恢宏氣勢、科技水平,了解石化行業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了解石化行業的職業道德、從業要求。從而,堅定學生獻身石化行業的志向與抱負,激發學生投身石化行業的興趣與熱情,增強學生振興石化行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六)要進行“中國夢”與“學子夢”的主題教育。是學生明白:以實現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最大化為最終歸宿的“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也是民族的夢,更是個人的夢。就當代大學生而言,“中國夢”就是個人的“全面發展夢”“成才夢”“職業夢”“報國夢”,只有將個人的夢想和國家與民族的夢想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才能享有變夢成真的機會,才能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進步的機會只有將追逐“中國夢”的熱情轉化練硬圓夢本領,增強圓夢能力的實際行動,才曾履行好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要有效開展共話“中國夢”的主題活動。利用“五.四”青年節,以深化對“中國夢”由來發展、實質內涵時代特征,圓夢方略等內容的理解為主旨,組織學生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暢談“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思索先烈中國夢”的主題參觀活動。參與利用開展“中國夢”教育的地域性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平江起義紀念館、任弼時同志紀念館、楊開慧烈士陵園,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引導學生追尋革命先烈的“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感悟中國夢”的專題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到四川雅安地區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參與式觀察和服務式體驗,使學生感悟中國、感悟中國力量、感悟震不跨的“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解讀中國夢的專題演講活動,組織學生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演講,演講實現“中國夢”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演講“中國夢”的歷史底蘊、時代內涵、文明前景、演講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輝煌成就、寶貴經驗和奮斗時代,引導學生憧憬“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美麗中國夢”的主題征文活動,組織學生深情地記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坎坷追夢歷程的深刻啟示,就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歷史變革,“中國夢”的終極目標和當前任務,真切地表達自己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齊成長的愛國之心,強國之愿,報國之志,引導學生向往“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寄情中國夢”的勵志歌曲演唱活動。組織有聲樂特長的學生,采取學生喜歡的表演形式,演講內容積極向上,曲調慷慨激昂的歷史歌曲,歌劇選段,戲曲選段,抒發精忠報國的壯志和建功立業的豪情,引導學生唱響“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給力中國夢”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理想,專業技長,興趣愛好,描繪個人的“成才夢”“職業夢”“人生夢”正確認識人夢與“中國夢”的相互關系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夢想緊密地連接起來,使個人夢與“中國夢”同屏共軛,引導學生共圖“中國夢”。
——要有效開展“擔當中國夢”的學習競賽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期終學習競賽活動,專業技能競賽活動,技術等級取證活動,不斷提高職業素養,不斷增強職業能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切實練硬報國本領,引導學生托起“中國夢”。
“中國夢”偉,教育任重;“中國夢”美,教師責圣。實現“中國夢”,教育肩負著提供人力資源保證的神圣使命,教師擔當著培養筑夢者,造就圓夢人的神圣責任,因此,實現“中國夢”,教育是基業,是基石,教師是先驅者,是排頭兵。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構建“中國夢”教育這個理想信念的新體系,努力完成“中國夢”教育這項社會主義統治形態建設的新任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機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舞臺,為學生的科學成才開辟通道,為學生的人生出彩夯實基礎,通過圓滿實現自身的“育才夢”,為推進“中國夢”給力,為實現“中國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