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吟
(清遠市清城區第三幼兒園,廣東 清遠 511500)
一、《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1]《指南》是幼教的靈魂,是幼教揚帆起航的指明燈。
二、《指南》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只有真正領悟《指南》精神,并在教育實踐中踐行《指南》,教育才能發揮其作用。我園在每周的教研活動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流程,熟讀《指南》,結合《指南》對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學以致用,讓每位教師能感受《指南》的指引精神,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廣大家長是《指南》主要的使用者。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與幼兒的關系狀況對幼兒早期學習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指南》關注幼兒在家庭里的行為表現,加之《指南》的先進教育觀念通俗易懂,內容簡潔明確,活動易于操作,所以《指南》能夠讓家長獲得許多關于教育幼兒的知識和教育方法。同時,滲透在《指南》中的正確教育觀念有利于幫助家長形成對幼兒、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對幼兒的入學準備、對幼兒教育本質的正確理解,有利于促進家長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幼兒,學會理解幼兒、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幼兒,從而有效地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質量。[2]
四、《指南》的學習對家長科學育兒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值得家長們拜讀學習。如何提高家長們的家教水平?如何指導家長科學育兒?我園通過多種途徑宣傳《指南》精神,如通過微信公眾號《指南》各個領域的家長導讀、班級家長群、家園共育宣傳欄、專家座談會、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途徑,讓家長充分感受《指南》的魅力,從而自主去關注,去學習。
五、《指南》中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2]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幼兒園在制定活動計劃時,應考慮到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幼兒體能發展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動作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同時可以通過親子運動會、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早操比賽、和爸爸來運動等活動讓家長意識到健康領域的重要性,培養幼兒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讓家長感受到幼兒園的活動是以《指南》為指引、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以引導家長參與幼兒教育而開展的。
六、著名幼教專家陳鶴琴曾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園共育是家庭與幼兒園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進行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即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3]
七、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建議》中說:“教育的完善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增強。”
八、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包括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
九、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模仿是幼兒的一種寶貴的學習方式,因此,言傳身教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言傳,就是用語言來傳授,就是用富于情感的語言進行說服和引導的教育方式。身教,就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給幼兒做示范,樹立榜樣,傳遞教育價值觀。
十、幼兒園每周進行的摩電整治安全教育活動,不僅在安全活動上進行對幼兒進行教育,還在班級家長群進行宣傳,通過小手牽大手活動,在生活實踐中進行互相監督,有效地提高了幼兒的安全意識。
十一、在垃圾分類環保教育活動中,通過國旗下主題活動,班級環保教育活動,微信公眾號宣傳活動、家庭資源共享和家庭實踐活動,不僅讓家長們了解到幼兒園的課程活動,也能真正促進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十二、在幼兒園里,幼兒愛告狀的現象十分突出。告狀行為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中一種表現。作為教師能理解幼兒的這種行為,會分辨孩子告狀行為背后的原因,并教幼兒學會解決矛盾,從而提高幼兒交往的技能與水平。但是家長對這方面不了解,當孩子回家講:“誰打我了。誰推我了……”面對這樣的告狀,家長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了,會向老師了解情況。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向家長耐心講解幼兒這個年齡階段的社會性發展特點,讓家長了解孩子“告狀”背后的原因,去發掘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十三、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展的兩大重要環境,而這兩大環境的主要創設者是家長和教師,如何優化幼兒的環境?《指南》給了明確的指引,只有了解幼兒,遵循發展規律,才能給予科學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視對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十四、當前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怎樣帶動家長參與到幼兒的教育中來。大部分家長的認識是在幼兒園不需要怎么理會,能開心長大就可以了。快節奏的生活模式導致很多父母在幼兒教育上沒有更多的精力,甚至直接給隔代老人帶。我園從幼兒一入園就開始有這個默契,幼兒園開展的活動均是要求爸爸媽媽來參加,對年輕父母的育兒困惑和育兒觀念進行針對性地指導。每次的主題課程親子表格、親子運動、親子小實驗……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在不斷地提升,家長的育兒理念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潤物細無聲,一點點滲透,一點點改變,當家長主動去參與,積極去配合,教育的力量就會事半功倍。
十五、有了《指南》的引領,家長和老師共同樹立對幼兒正確的期望值,以身作則,有共同的理念支撐,讓溝通更有效,讓家園更和諧,合力幫助孩子成長。當家長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師,老師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力量去投入到教育中來,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當家長充滿信心地對待教育,當教師充滿活力地對待教育,美好的奇跡將會悄然而至。
《指南》——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