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陸春元,高 穎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蘇州 215104)
中國在電梯產量、電梯保有量、電梯增長率方面均為世界第一。蘇州作為全國乃至全球著名的電梯制造業基地,年產電梯數量占全國的1/4,同時擁有完整的電梯產業鏈。蘇州電梯企業已經超過200 家,其中整機制造企業達60 余家,零部件企業100 余家,維保企業130 余家。在《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重點支持吳江、常熟等地區的智能化電梯設備產業。電梯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電梯行業技術人員仍存在巨大的缺口,目前中國電梯行業技術人員缺口超過50 萬人。電梯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人才是關鍵。蘇州市職業大學與蘇州市電梯業商會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政、行、企、校合作辦學,協同育人。本著服務地方區域經濟、促進行業發展的宗旨,2016-12-26,蘇州市職業大學與蘇州市電梯業商會合作成立電梯學院,共同申報并開設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建設電梯實訓基地,支撐蘇州及周邊地區電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需求。
蘇州市職業大學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開設于1998 年,是“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品牌專業、央財重點支持專業,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核心專業。2017 年,成功立項江蘇省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性建設工程項目。機電專業致力于教學改革、教學團隊建設和校企合作,專業辦學基礎良好,辦學經驗和體系成熟。2017年,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電梯方向)基礎上,開設了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目前我校設有電梯裝調維護實訓室、電梯電氣控制實訓室、自動扶梯電氣控制實訓室等校內專用實訓室共有9 個,總資產1 200 萬元。設有蘇州遠志科技有限公司、康力電梯股份有限公司、東南電梯股份有限公司、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歌拉瑞電梯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外穩定實訓基地6 個。
蘇州市職業大學電梯學院柔性引進蘇州電梯業商會3位資深工程技術人員擔任電梯學院院長、企業專業負責人。聘請劉志亮、阮一暉等行業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其中5人聘為學校產業教授。組建由骨干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工程技術人員構成的“混編型”師資團隊,其中,教授(正高級)5 人、副教授(副高級)12 人、講師 6 人,博士5 人、碩士11 人、學士11 人,有職業資格證的雙師型教師14 人、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7 人、有半年以上企業實踐經驗的專職教師13 人、企業兼職教師9 人,共同承擔電梯學院的課程教學。團隊教師還承擔了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子項目的建設任務。2 年來,“混編型”師資團隊教師發表電梯相關論文15 篇,申請專利22項,出版電梯教材3 本;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1 項(未立項),立項校級科研項目3 項;主持、參與省級大創項目5 項。指導學生獲全國技能大賽二等獎1 項,個人優秀獎2 項,團體優秀獎1 項,省技能大賽二等獎1 項,三等獎2 項,市技能競賽團體二等獎2 項,三等獎2 項。
校商、校企合作開展訂單班教學,聘請會員企業專家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專題講座,企業參觀學習,組織學生參與電梯安全宣傳活動。校商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獲蘇州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積極參與商會活動,承辦了2018 年“e電梯杯”蘇州市電梯安裝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2019 年與蘇州市電梯業商會合作完成蘇州市電梯維保單位星級評定,2018 年承辦了全國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建設研討會和電梯業商會二屆四次理事會,學院建設得到了與會兄弟院校及企業專家的廣泛認可,多家企業與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與蘇州遠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合作開發教學設備、參與企業員工培訓、合作開展橫向項目。2 年來,教學團隊累計參與橫向項目6 項,到賬金額44.5 萬元。專利轉讓2 項,金額5 萬元。
蘇州市職業大學在現有電梯實訓基地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校商合作,堅持走多主體、深融合的發展之路,整合多方資源,合力推進蘇州市職業大學電梯學院建設發展,立標桿,做大做精,建成蘇州市電梯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蘇州市電梯新技術產學研創新平臺,實現人才培養和產學研服務協同發展、互相促進,服務網絡輻射蘇州大市及周邊地區,力爭將電梯學院提升建設為集產業人才培養、技能人才培訓、智能電梯新技術研發、電梯安全社會宣傳為一體的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蘇州市電梯產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產業人才支撐和更加高端的技術研發服務。
2.2.1 校商深融合、多主體合作辦學
學校以“多主體”的辦學思路與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蘇州市電梯業商會及主要會員單位合作共建電梯學院。培養的學生就業全部面向商會各成員單位,克服了“排他性”“封閉式”的缺點,探索建立了校商合作人才共育新模式。校商合作制定了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才培養方案,開展了課程建設,開發教材3 本,在線開放課程5 門。另外,團隊還承擔了“電梯工程技術”國家專業資源庫“電梯轎廂裝飾”課程的建設。2018 年,學院與電梯業商會會員單位蘇州遠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多主體、深融合、自適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獲蘇州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2.2.2 “雙師”建設工作扎實,全面推進實訓基地軟件建設
電梯學院柔性引進電梯行業專家作為企業院長,校、商聯合組建“混編型”師團隊,共同承擔電梯學院的人才培養培訓和課程教學,聯合進行符合行業需求的包括項目化教材、網絡課程資源、網絡考核平臺、虛擬仿真實訓在內的立體化課程建設。依托電梯實訓基地,電梯學院與蘇州電梯業商會共同組建了“智能電梯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為蘇州電梯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開展電梯新技術研究,共同推進電梯產業智能化發展。優選商會知名企業,校、企共建電梯工程“雙師”培養培訓基地,陸續開展了多期不同主題的專項培訓,有效提升了電梯專業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和教學能力。近2 年,團隊教師電梯相關專利申請、論文發表、教材出版、橫向項目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2.3 課程教學改革與行業對接,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效果明顯
電梯專業教學團隊組建后,致力于創新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已實現所有電梯專業課程均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授課,在上課形式上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引入企業分部門、分崗位的管理模式開展課程教學,通過課程實操競賽、理論競賽等方式進行過程考核。2017年組建了首屆電梯訂單班,2019 年又組建了遠志電梯工匠涵養班和萊茵電梯訂單班,首屆電梯訂單班學生全部實現了高質量就業。已畢業的訂單班學生均取得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2 名學生通過技能競賽直接獲得電梯維修工(中級)證書,1 名畢業生已取得技師資格(蘇州市工業園區高技能大賽破格)。學生在電梯類競賽中獲市級以上獎項11 項。
2.3.1 學校投入及組織保障
學校在已建成的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訓練中心基礎上,與電梯行業企業共同投入1 200 余萬元,打造開放式的電梯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平臺。成立由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檢院、蘇州市職業大學、蘇州市電梯業商會主要領導組成的電梯學院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工作分工和任務清單,制定具體操作辦法,切實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職責,加強各成員單位的協調配合,確保各項任務全面落實到位。
2.3.2 政策支持與智力支撐
我校不斷加強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對接,掌握國家、省關于電梯產業的發展方向及政策措施,力爭為電梯學院發展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強與市經信委、人社局、總工會、質監局、特檢院等相關部門協同,及時掌握電梯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社會購買培訓服務動態信息,充分發揮電梯學院社會服務能力。依托電梯行業龍頭企業、特檢院等單位建立電梯新技術研究院,圍繞電梯全產業鏈及全生命周期的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加強學術研討交流,推動技術研發,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加強與蘇州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英國北安普頓大學等知名院校合作,實現引智借腦,加快借力提升。
提供取證考試類培訓。積極與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接,爭取電梯上崗證考試考點落戶蘇州市職業大學,方便電梯從業人員上崗取證。與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接,爭取盡早將電梯職業資格證書列入技能鑒定范圍,方便電梯從業人員獲取高級工、技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將電梯工程技術專職教師引進列入學校年度人才招聘計劃,引進專業對口的具有一定企業經歷的人員充實專任教師隊伍。②重視教師的業務培訓。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通過在電梯企業多部門多崗位的歷練,彌補學校專任教師實踐能力的不足。③建立兼職教師人才庫。聘請顧德仁、徐培根、張建宏三位商會骨干、行業專家為電梯學院院長,同時挖掘行業企業技術專家、高技能人才作為電梯學院實訓指導教師,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兼職師資隊伍。④積極推動教學團隊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朝著省市優秀教學團隊目標努力。⑤積極推動教學團隊開展產學研服務,依托電梯實訓基地軟硬件條件,鼓勵電梯專兼職教師進行企業橫向課題研究和專利申請,達到以科研促進教學的目的。
積極爭取行業企業支持,校企共同推進電梯實訓基地建設,推進實訓基地軟環境建設、信息化實訓課程開發,盡早將電梯實訓基地建成技術先進、國內領先、具有行業特色的產教融合實訓平臺。同時,充分發揮電梯學院智力、軟硬件功能,為蘇州電梯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開展電梯新技術研究,共同推進電梯產業智能化發展。承接蘇州市電梯維修工技能大比武、江蘇省電梯維保單位維保質量星級評定(四星五星)、蘇州市電梯維保單位星級評定等政府服務。
在高等學校電梯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中,以蘇州市職業大學為例,分析了包括專業基礎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社會服務建設等電梯實訓基地現狀,闡述了蘇州市職業大學電梯實訓基地的建設成果與特色,并對今后的建設工作提出了發展規劃和展望。通過實踐證明,本文對高等院校電梯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