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佳婷,沈 軍,陳思涵,顧 臻,凌懌辰,吳睿漪
(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 201318)
草木染技術起源于新石器時代,人們在應用礦物顏料的同時,也開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們發現,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經過反復實踐,中國古代人民終于掌握了一套使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即草木染。
當下,草木染技術的在國內的傳承卻不理想,一些古老的手工技藝已經失傳。由于化學染色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大批量生產衣物,其更符合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在推廣草木染技術方面,不僅需要有人學習、使用、傳承技術,也需要普通民眾對此項技術的了解熟知,甚至是喜愛。有了民眾的喜愛,草木染技術就會有市場,有了市場才能將其進一步大范圍推廣,進而使這項技術真正得到傳承。
當今服裝界有許多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衣物,然而現代衣物染色大多都是運用化學染色,長期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是致癌。而草木染技術是從天然種植的植物中萃取染料,染料成分更加親近自然,對人體無致癌性,有些染料還有一定的養膚功效。提取化學染料的工人長期暴露于有毒化學物品的環境中,而草木染技術是從純天然的有機植物中提取染料,對提取染料的工人們的傷害幾乎為零。由此可見,草木染技術不僅對買衣服的消費者傷害更小,也很好地保護了浸染衣物的工人。
此次研究旨在提高這項傳統技藝的使用范圍,我們將利用互聯網將其推廣,讓大家逐漸熟知這項技藝,并且激發人們對草木染技術的興趣,促進更多人學習這項技術,使更多人喜歡用草木染技術制成的生活物品。
草木染技術是一種十分古老有具有特點的染布技術,可惜的是,這項古法在國內傳承的情況并不容樂觀,許多商家因為草木染運作成本較高選擇了化學染料,使得市場上這項技術產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甚至有許多優秀精湛的技術已經失傳。受到眾多品牌運用電商和短視頻自媒體聯合運行進行宣傳銷售的啟發,本項目組決定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將草木染這一傳統技術進行充分宣傳,旨在提高人們對其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程度。
本次研究通過發布項目問卷完成市場調研,了解人們對草木染技術的認知程度和偏好;通過在短視頻平臺上申請賬號,發布草木染相關內容的視頻,向人們介紹這一項傳統又具有魅力的技藝;這一步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掘草木染的潛在客戶,擴大其受眾人群;統計發布內容的瀏覽量和賬號關注數量,量化宣傳效果,評估其影響力。
草木染本身具有十分龐大的個性化可能,扎染染出來的布料所制成的衣服可能每一件都有所不同,將其拓展開來,草木染技術可以極大程度上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給予顧客“獨一無二”的產品和購物體驗。如果個性化的成衣可能還不夠吸引人,自然聯想到“販賣體驗”,將“草木染”的染布體驗作為產品本身,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顧客染布的過程和經歷,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草木染體驗店,體驗染布過程。同時,要注重周邊產品的開發,例如主題掛件、玩偶等,從而進一步擴展產品及銷售渠道,取得更多人的關注,從而幫助草木染傳承。
在以往,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群會去關注染料成分,在意衣物所用的染料對自己皮膚甚至身體健康的影響。通過短視頻的發布,向大家宣傳布料染色的過程,說明草木染的技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它完全區別于化學染料的特質,感受中國傳統技藝的魅力。草木染的天然特質,放在人身上意味著健康,以更大的視角看,會發現它的環境友好的特性。草木染技術完全取自于天然,染色過后的殘渣也完全回歸自然。環保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之一,所以也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宣傳,爭取獲得更大的受眾群體。
草木染的歷史據考究,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已經在裝飾品的石珠上染色,在新石器時代應用礦物顏料,也開始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并在軒轅黃帝時代利用草木之汁染色制衣。
在夏代,人們已經開始種植并使用藍草進行染色。進入商朝,人們已經掌握了利用礦物以及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是中國最早、同期最具有較高水平的染色技術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草木染工藝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從選取染草的品種、采集到染色工藝等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
秦漢時期,根據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的記載“千畝茜,其人與千戶侯等”,描述了當時大面積種植染料植物的場景,而其中的茜草則是最重要的紅色植物染料。染料植物的種植面積和品種不斷擴大,已經出現規模經營。
南北朝時期,植物染料的制備技術已經相當完善,可供常年儲存使用。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則第一次記錄了藍草制取靛藍的方法,且南北朝以后出現很多如地黃、槐花等品種的染料。
到了唐代,草木染工藝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高度,已成為唐代遠比其他天然染料應用更廣泛的染色方法。植物染料在絲綢生產工藝上的應用,在這個時期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幾千年來,絲綢是中國傳統出口商品。通過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這些用天然染料中的植物染料染色而制成的絢麗多彩的絲綢精品被大量運輸到中亞、西亞、地中海和歐洲,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往來和文化技術的交流,鑄就了中國絲綢的輝煌。
到了明清時期,根據《天工開物》和《本草綱目》的記載,可用作染色的植物擴大到幾十種。植物染料不僅自給自足,并且大量出口。中國的染料植物的種植、制備工藝、染料應用技術在這一時期均達到鼎盛。
草木染的現代應用多見于服飾以及裝飾品上。由于草木染的天然、環保特點,在現代社會逐步受到關注以及關重視,并開始在保健內衣制品、嬰幼兒服裝、首飾等行業開始嶄露頭角,在市場占據了一定地位。
但在當下,由于植物種植周期長和使用時間短導致的效率低下、染色成本高、色彩具有差異性等缺點,草木染技術在國內的傳承并不理想,長期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一些古老原始的工藝逐漸遺失。草木染現在主要在云南、湘西、貴州、臺灣等地發展。而在國際上,植物染色技術受到重視,特別是在日本和韓國對植物染色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一直沒有停止。在藝術品創作領域,草木染一直以自然、柔和的色澤以及難以捉摸的染色效果而備受纖維藝術家推崇。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品質化的生活,環保健康和綠色意識漸入人心。這使得草木染以環保、健康和無公害等優點重新受到人們關注。近年來,國內有許多研究機構也投入了對植物染料的研究。比如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北京服裝學院和蘇州大學等單位均有研究人員在從事植物染料染色方面的研究。日本專門成立了“草木染”研究所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了大戟屬植物染料,印度先后開發了白楊樹皮和鳳仙花染料并用杏樹葉染紗線、Babool皮染尼龍和茶葉染羊毛。而中國則成立了草木染產業聯盟,計劃將服裝衣料中采用植物染品類占比提高到5%。希望增強中國草木染產業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所以,草木染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的。
憑借互聯網平臺的信息流動性、傳播廣泛性以及經營便捷性,草木染技術獲得了新的市場活力,以互聯網為依托,草木染的影響力得以擴大,潛在的用戶市場得以擴大。可以依托各大自媒體平臺,借助互聯網的流量來讓更多的人接觸草木染技術。此外,為了提高草木染的影響力,可以開發草木染周邊產品,拓寬草木染的銷售渠道和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制作草木染主題冊子、掛件、玩偶等等來擴大草木染技藝的影響力。草木染最大的優勢在于其環保特性,我們相信草木染的環保特性可以吸引一大批客戶群體,草木染技藝工序復雜、時間周期長、受眾群體較小。我們可以通過采訪專精于草木染技藝的人來深入了解草木染技術以及這些草木染手藝人對草木染的認識。
作為新時代青年,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福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發揚繼承傳統文化。當今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網絡經濟。不論是奢侈品、日用品還是農產品現在都可以借用網絡的浪潮搭上順風車,特別是在短視頻平臺特別常見。通過運用短視頻對草木染的技術進行介紹、操作、效果演示等,可以對這項技術進行推廣,也便于尋找資源展開線下活動,并且提供草木染的材料設備等供參加者操作,讓參與者真正體會到草木染這種傳統染色方法的魅力。草木染是人類的瑰寶,但離開人們的視線時間太久了,很多技術已經失傳,隨著人們對傳統技藝的深入挖掘,現代技術的不斷應用,草木染這個天然染色的技術在今后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