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仕昆
(四川省水電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
在中發〔2015〕9 號文指引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委大力推動,各省地方政府、電網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積極響應,中國輸配電價改革、放開發用電計劃、中長期及現貨市場建設、增量配電改革等方面穩步推進,改革帶來的紅利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市場主體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增強,為電力行業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然而,作為中國電力工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電力,由于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設計時著眼點與著力點主要考慮省級電網,地方電力與省級電網諸多改革不同步,加之地方電力歷史上發展滯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正視問題,積極參與改革,推動企業自身變革,才能在挑戰中找到發展機遇。
中國電力始于地方。地方電力的概念形成于20 世紀80年代國家集資辦電改革政策,主要為解決過去大電網未延伸到的、相對貧困落后的地區電力供應逐步發展起來的,截至2006 年底,全國共有縣級及以上供電企業3 097 家,其中地方電力企業約為1 600 家,占總數的一半以上。除北京、江蘇和寧夏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存在地方電力企業,地方電力企業的總供電面積、總供電人口均超過全國的一半。國家實施“兩改一同價”改革后,地方電力企業雖然被省級電網大量上劃、代管或重組,但截至目前仍有10 多個省(區、市)的200 多個縣(市、區)的供配電業務由地方電力企業承擔,服務面積達100 多萬平方千米,服務人口高達6 000 萬人以上。因此,地方電力是電力改革的產物,也是當前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力量。地方電力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對于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進行,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地方電力本質上也是電網企業,只是相對于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而言,供電區域相對分散,服務人口相對有限,并網電源不足,需要依靠大電網提供電源支撐。隨著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地方電力面臨更多挑戰。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設計時,著眼點與著力點僅考慮省級電網,缺少考慮省級電網與地方電力的銜接和統籌,沒有考慮到地方電力與省級電網同樣都是供電主體,存在互聯互通的躉售和余電交易關系,沒有考慮地方電力承擔更重的電力普遍服務和保底服務義務,混淆地方電力與增量配電網本質區別,將地方電力等同于省級電網終端用戶對待等,導致涉及地方電力配套改革措施落地困難。比如《關于制定地方電網和增量配電網配電價格的指導意見》中,規定了多種核定配電價格方法,但地方電力與增量配電網存在本質區別,地方電力的輸配電價只應比照省級電網定價辦法核定,而不能采用招標、最高限價和標尺競價法等其他方法確定;指導意見中對地方電力供區用戶跨網交易規定,“用戶承擔的配電網配電價格與上一級電網輸配電價之和不得高于其直接接入相同電壓等級對應的現行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如果地方電力與省級電網并網電壓等級相同時,地方電力則沒有任何價差收入,還要倒貼線損,即使存在電壓等級差,因價差很小,難以覆蓋其成本。
隨著輸配電價改革向地方電網延伸,地方電力也將不再以上網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輸配電價以電網有效投資和成本為基礎,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核定,對于非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未投入實際使用、未達到規劃目標、擅自提高建設標準的輸配電資產,其成本費用不得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地方電力需要更加注重投資及運營成本控制。
售電側放開是本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最大亮點,一方面用戶擁有更多選擇權,售電公司參與市場競爭,實質上擠占了包括地方電力等電網企業原有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業務投資,尤其試點項目均在工業園區、城市新區等優質配電區域展開,配電網運營權競爭異常激烈。
隨著改革舉措深入,國家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銷環境工作,各級地方政府及用戶對供電服務提出更多需求:①供電可靠要求更高,停電時間要求更短,需要加大配電網投資,優化運行方式,提高搶修效率;②獲得電力要求更加方便快捷,需要大幅壓減業務流程、辦理時間、報裝成本;③多元化服務需要創新,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運用,從提升用戶黏性、應對市場競爭考慮,有必要圍繞用電需求開展節能咨詢、能效分析等綜合能源服務,以降低客戶用電成本,提高用能效率。
地方電力改革事權在地方政府,要深入研究電改政策,結合本省實際積極提出改革措施建議,推動地方政府通過改革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比如推動本省統籌測算輸配電價格;核定網間輸電價格,以解決跨網交易時合理分配輸配電收入等;加強地方電力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各省電改成功經驗,推動出臺深化改革措施;加快推進業務重組與商業模式創新,按照輸配電價改革要求,將電網業務與其他業務分離,大力培育綜合能源服務,形成電網業務與綜合能源服務共同發展格局。
將多點并網及220 kV電壓等級并網作為電網發展核心,以降低購電成本、增加輸配電業務收入、提升電網安全可靠性。加強電網規劃與省市縣地方規劃的銜接,重點布局工業園區、城市新區及新增電源點等,優化投資規模,把握建設時序,提高投資效益。加快區域間電網互聯互通,提高網間電力電量平衡能力與引電能力。大力引入并網優質電源,爭取降低躉售電價,減低購電成本。加強管理流程重構,強化投資、物資、電價等“大成本”的集約化管控,推動實施精益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及效益。加快信息化技術推廣及應用,推動傳統線下服務向互聯網線上服務模式轉變,實現“互聯網+營銷服務”,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幸福感。
大力發展市場化售電業務,開拓工業園區等優質配售電市場,通過合作、并購等多種方式,力爭獲得配電網經營權;充分發揮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勢,圍繞客戶需求,提供咨詢、設計、建設等全方位一體化服務,開展用能診斷、節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務,降低客戶綜合能源成本;著力在資源富集區、重點發展區域,搶點布局新能源、儲能、充電站、充電樁等新興產業,形成長遠發展支撐點;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處理等技術,深度挖掘客戶數據價值,拓展延伸服務。
注重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優化各層級人員配置,加大復合型人才的選拔、培育和使用,增強人力資源保障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暢通成長通道,促進人才流動;充分發揮業績指揮棒作用,突出業績導向,在薪酬分配、崗位晉升等方面向優秀人才傾斜,充分調動各層級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重視提升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與安全感。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地方電力作為中國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進程的重要主體力量,面對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需要充分認識、把握電改政策,正視面臨的問題及困難,主動參與并推動改革,通過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從而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