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消防救援支隊,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000)
目前,我國防火監督工作開展中,雖然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行與貫徹,但是執法工作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只有建立完善的法治管理環境,把與防火防控、消防安全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充分細化、融入到具體的防火監督工作中,建立基礎的工作氛圍才能保障防火監督工作順利地執行與開展。
近年來,由于我國城市化發展的迅速加快,城市化人口密度也在逐年上升。逐年上升的人口密度不僅為我國城市帶來了繁榮一新的發展前景,也為城市的火災隱患增加了極大的發生頻次。例如,城市的商業街、小作坊、燒烤店、火鍋店等場所,都是人口流動量相對較大的地方。但是通過相關調查發現,類似的很多營業場所都沒有配置相應強度的防火報警設備。導致在火災突然發生時,經常因人流的慌亂逃竄而無法進行有效的疏散,最終導致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迅速加快,我國城市周邊的鄉鎮、農村也逐漸加大了對防火監督工作的關注程度,建設完善的防火防控隊伍力量,這一有力舉措不僅有效提升了農村的消防安全,還更好地保障了人們的財產利益。然而,我國個別偏遠農村,鑒于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人們的防火控制意識也相對較弱,導致當地的防火監督工作開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礙,無法有效開展防火、防控措施,從而致使當地的火災發生頻率較多,財產損失也較為嚴重[1]。
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推進了我國化工、廠礦行業的崛起,不少企業為了追隨社會發展的腳步也逐漸擴大了化工、廠礦的建造規模,擴建的同時也埋下了更大的火災隱患。根據相關調查發現有個別地方的化工、廠礦企業以為有當地政府招商的扶持就不用經過嚴格的審批環節,遵守工業防火防控設計建設標準,急于求成地建造出許多沒有完善消防設施的作業園區。甚至還有很多企業為了追尋利益,沒有組建專業的防火監督團隊,缺乏專業的消防安全管理、防控技術,疏于對此方面的建設,導致火災突發時,無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止損,由此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相關所有者及責任者一定要盡快意識到這一疏漏容易給企業帶來的嚴重后果,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盡量聘請一些專業的消防管理者,完善企業的消防安全設施建設,同時給員工做系統的培訓工作,以此增強企業員工的消防意識,更好地保障企業健康、順利地發展下去。
我國防火監督工作過程中,由于大多數從業人員都是沒有經歷過專業、系統的培訓,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對此行業的工作內容沒有充分認知,從而導致防火監督部門的從業人員也在逐年遞減。一方面是由于從業人員缺乏基礎的防火監督業務訓練,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中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工作熱情;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大多數防火監督職務的薪資待遇相對較低,與工作的執行力度、付出程度不成正比,所以導致了大量的從業人員流失。相關部門領導應正視防火監督工作的重要性,重構從業人員的薪資結構,激勵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從業人員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設計等方面的知識,以此來提高從業人員的入行資質[2]。
嚴格來講,防火監督工作應該是采用由外而內相結合的管理形式開展。然而由于我國多數外部防火監督管理過程中,對防火工作開展的監管范圍較為廣泛,工作人員受到嚴格的制度約束,無法按照既定的管理方案有序地開展監督工作,導致防火監督管理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工作狀態。從而使防火監督工作過于表面化,無法滲入到實際防火監督工作環節當中。相關的管理人員應加大對防火監督工作的執行、滲透力度,不僅有利于保障將防火監督工作有效落實到應急管理的各個環節,還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經濟和生命財產安全。
通過相關調研發現,有個別地方的化工、廠礦企業或基層事業單位為了追尋更大的經濟效益,降低防火監督管理工作力度,為當地社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此行為不僅為企業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還為防火監督工作的后續執行造成了嚴重的阻礙。相關負責人一定要及時認識到此種利益驅使的重要后果,并及時采取整頓措施改善基層單位的惡劣風氣,使基層員工建立正確的防火監督工作概念和意識,一切從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著想,樹立優良的執法風氣。
首先,將防火監督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趨勢有效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多樣化、多渠道的宣傳手段,加大化工廠礦企業有關于防火監督法律法規的傳播力度,使消防安全的思想科學地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以此完善企業的消防管理制度,落實防火監督工作的執行力度。其次,把應急防火監督工作單位中遇到的困境與完善的防火監督法律法規有機聯系起來,利用多媒體、游走字幕等宣傳方式,加強基層事業單位中防火監督工作人員的基礎工作意識,使其建立正確的執法概念,為后續防火監督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最后,應急部門可安排專業的防火執法人員在社區、大型校區、公共區域、人員密度較高、流動性較大的區域開展有效的消防安全法律講座,必要時可利用多媒體引入現實案例進行深刻的宣傳與滲透工作,讓人們通過關注相關的法律講座形式加強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識,掌握基礎的防火防控、補救措施[3]。
首先,對應急基層的防火監督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重編,根據個體的職業習慣和工作技能為其配置最恰當的崗位,使其在自己最適合的工作方位上為國家的防火監督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僅能使個人作用最大化地發揮出來,還能更好地保障社會的穩定發展。其次,運用現代化先進的計算機數據技術構建完善的防火監督管理、考核系統。定期對防火監督部門執法人員的各項工作開展進度實施必要的監督與核查,并將考核的結果集中收集到Excel測評軟件中,對其中的數據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總結,讓執法人員通過測評結果有效認識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繼而使其帶著問題和目的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專項地查漏補缺,以此來完善執法人員的工作素質,強化防火監督管理的監察力度。最后,根據目前應急單位的防火監督管理水平合理地制定出相應的培訓方案。利用組織單位集中演練的學習方式,加強對防火監督執法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力度,使其在切實參與的演習過程中有效積累、總結出更多的防火防控方法和執行技巧。不僅有助于執法人員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工作環節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業務能力;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建立基礎的消防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防火監督工作理念,本著“以人為本,一切為民”的督查思想,準確規劃自己的執法工作進度,為后續防火監督工作的開展奠定扎實的業務基礎。
我國防火監督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急部門管理者一定要結合多樣化的宣傳、監督途徑,加大對防火防控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力度,以此提升防火監督執法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使其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掌握正確的防火監督管理理念、消防知識與防火方法,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具體的督查工作中。不僅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火災的侵害,還能為社會的經濟穩定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