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藥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當前,我國的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和高等醫藥教育的改革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將生物醫藥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2030年中國健康綱要》的出臺,推動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和高等醫藥教育的改革達到高潮,對藥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務[1-2]。以應用型高校藥學專業為例,提出新醫科背景下,藥學專業建設質量的提高,以及培養一流人才的主要措施,為雙一流專業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
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四個回歸”,以培養一流藥學人才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一流課程為載體,打造一流師資隊伍為重點,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初步構建專業特色比較突出,與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契合度高的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顯著增強,形成有利于提高藥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長效機制。
立足學校和專業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廣泛調研,充分論證,把握藥學專業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及社會需求,統籌分析專業發展潛力,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突出專業特色、區域和學校特色,以促進學生發展的視角設計學生的畢業要求,使其能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藥學專業定位為“立足三江,服務全省,面向全國,放眼世界”,依托佳木斯大學綜合性大學特色和在醫學領域優勢,本著“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求創新”的原則,滿足區域和國家對藥學人才需求為導向,利用建設藥學一級學科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和“雙一流”建設的契機,形成人才培養與學科發展的特色優勢。
教師隊伍是一流專業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建設一支教育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十分必要的。不斷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多舉措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強化不忘教育初心,牢固育人使命;完善教師培養制度,通過“內培外引”“雙向掛職”等方式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培養應用型人才能力,具有合理專長結構的師資隊伍;加大教學工作在職稱評聘和評優(先進)中的權重,建立激勵機制,舉辦博士沙龍、晨星講壇等校內學術交流活動,為青年教師和學生搭建交流、研討平臺,激發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期的發展潛力,鼓勵教師將臨床經驗和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應用于教學實踐,推動科研反哺教學,提升師資隊伍建設質量。
堅持新醫科理念,本著“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原則,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全面修訂培養方案,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全面貫徹OBE的教育理念,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原則,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個性化成長與規范化培養的有機結合,根據專業醫藥人才發展需求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強化學生從業能力培養。重視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養與健康人格教育,合理設置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體系。注重課程思政,把品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分類施教、強化實踐,交叉互融,堅持五育并舉、促使學生能夠進行全面發展。加強本科生導師制、創新創業大賽、專業比賽競賽、第二課堂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考研率、就業率。面向藥物發現和評價、藥物制劑設計與制備、藥品質量標準研究和質量控制、藥品管理以及藥學服務等工作,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為內涵的創新型及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
推動課堂教學革命。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重塑教育教學形態。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探索實施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課程,應根據課程實際情況選擇課堂教學方法,科學設計課程內容和考試方法,構建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引入行業標準,加強一流專業教材建設,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激發學習欲望,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高一流課程建設。打造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社會實踐、虛擬仿真實驗五類金課,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做好整體設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專業自信,培養合格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
優化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管理,整合學校綜合資源,提升現有實驗室和資源的利用率,改善實驗、實習教學條件。充分利用市校合作、校企合作資源,不斷開辟新的實習實訓基地,鼓勵按照行業標準設置課程,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優質教學資源,加大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為學校教學服務,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實踐基地群,保障實踐教學環節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動,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基礎。通過聯合開設課程、聯合指導學生、聯合建設實踐實習基地等形式,不斷提升協同育人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藥學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能夠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握學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落實全程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藥學專業實際和學科交叉等特點,堅持因課制宜,大膽探索實踐,深入挖掘、合理滲透,突出特色、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綜合性高校特點、獨具學校特色的、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專業協同育人機制。拓展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打造具有溫度和情懷的課堂,通過教師變主動、教學內容變靈動、教學方法變生動和師生更互動,讓課程思政案例鮮活、充滿生機。用專業課程之體,載思政教育之魂,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
突出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強化產出導向的評價,引導 教師改革教育教學理念,完成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以供給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以需求為中心”的轉變,引導教師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關注學生發展需要。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持續改進機制,改善質量監控的有效度。定期向在校生、畢業生、各用人單位、行業專家、校友會等進行廣泛征集人才培養質量問卷調查,為藥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調整培養方案、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分析藥學專業存在的問題,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外語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佳木斯大學藥學專業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培養的大量的藥學專門人才,在一流專業建設中形成初步的思路和措施,在新醫科建設的背景下,結合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建設強調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個體發展和社會需求相統一,同時培養國際視野、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人文情懷的高素質應用型藥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