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縣水利局,安徽安慶 246600)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將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設定為全黨的重中之重。在鄉村振興戰略之中,我國的農村環境保護問題隨之成為重點之一,切實解決農村人民的飲用水排放問題,科學有效的落實并實施飲用水安全治理模式,提高農村生活環境質量,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建設。
農村飲水盡管在目前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大部分地區仍存在生活飲用水的水質仍然較差、水源污染還比較嚴重、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力量嚴重不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運行管理不夠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部分水司會與行業內技術較強、知名度較高的企業進行結合,合理運用雙方能力優勢,最終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及管理問題。
過去飲用水水質超標大多表現在感觀和細菌學指標方面,現在由于工業污染,飲用水水質則是越來越多的化學甚至毒理學指標超標。直接飲用地表水或淺層地下水的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和衛生狀況難以保障。一些農村靠近工業區,工廠排放的廢水經過多種途徑直接進入村民飲用水源,工廠廢氣中的有害物質通過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種方式也進入到飲用水源。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民生活與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以及人畜糞便和垃圾隨意排放,使氮和磷等營養物質、農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質,通過地表或農田滲透,造成對江、河、湖泊等水體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影響范圍大、因素多、方式復雜、強度難以定量評估等特點[1]。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古時候的封建社會,統治者也是很重視農桑問題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也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農業發展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根本保障,在現如今的經濟社會,全面改善現有環境是我國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方針,從重視農業發展的基本點出發,保護耕地,退耕還林,到關注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但是,現如今的農村環境問題不容樂觀,生活在農村的人民大部分并沒有過高的思想覺悟,對于保護環境也只是聽聽,并沒有真正的進到心里付諸行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實施,鄉村中的各種產業都發展迅猛,人們意識上精神上更加追求利益,在農家樂、山莊等旅游產業不斷興起的同時,帶給環境的多是污染。人口流動量的增多,旅游人群多,隨手亂扔的垃圾都會引起水污染,由于鄉村企業和鄉村人民現代化生活各方面的建設都不夠完備,導致人類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的飲用水越來越多。從前的洗臉水可以倒在自家的菜園里,現在的洗臉水再倒在菜園里就是污染,從前洗臉用清水,現在洗臉用的洗面奶等化學物質將洗臉水變成了飲用水,帶進地里對土質和農作物都有著不曉得影響。而因為沒有一個完善的安全治理模式農村里各方面產生的廢水只能直接排放在自然環境中去,使農村的飲用水污染日益嚴重[2]。
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我國的各級政府井道應當重視到農村的環境問題的根本,對于農村領導班子的不作為,應當及時發現并敦促批評,或加大改革力度,從農村基層的行政組織方面入手,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摒棄掉以往村內選拔基層行政組織人員的制度,鼓勵并推動大學生村官的政策,在年齡上,大學生村官更具有朝氣,他們滿懷赤子之情投身到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當中來,為我國的農村農業發展付出自己的熱情,能夠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科學化的發展,在環保意識和飲用水安全治理推進方面,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可以正確的在農村推進環境保護和飲用水安全治理模式的建設,讓農民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保護環境的根本意義,并改正以往錯誤的行為[3]。例如:傳統的養魚類養殖,大部分農民喜歡承包部分河流,作為魚塘,但養魚所用的人工合成飼料對河流等水源是一種污染,可以鼓勵農民以田養魚。水稻田是很好的魚類養殖基地,可以為魚類提供豐富的天然食物,魚類的排泄物又能為稻田提供養料,以這樣的模式來循環利用,可以自然地改變生態環境,安全治理飲用水問題。
要解決我國的農村飲用水處理問題,就要從人民的環保意識入手,使農村人民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相關人員要下到基層,進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對農村人民進行切實的實地講解和普及,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到為老百姓辦實事。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環保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讓農村人民充分認識到飲用水安全治理的必要性,提高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改變從前的生活習慣的老習慣,把綠色發展新農村理念貫穿于農村的經濟發展之中,使農村飲用水安全治理工作成為全員行動自覺的活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大力宣傳農村飲用水安全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強化農村人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村民樂于參與村莊飲用水安全治理,促成一個環保的良好氛圍。
在當前的縣域內,應抽取相應的指標進行分析,對各項指標進行選取和分析評價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幾個原則。(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是指在對農業水生態環境進行指標選取時,要合理的針對縣域內農業水生態環境有緊密聯系的指標進行選取,科學選取,相同環境下的指標數據應一致,這樣才具有穩定性。(2)簡明性原則。簡明性原則是指在縣域內選取評價指標數據時應選取代表性較強的評價指標,選取其中幾個,不要過多或只選擇一個,要保證指標數據足夠帶邊當前的農業水生態環境情況。(3)代表性原則。代表性原則是指在選取指標時 要將能夠凸顯當前問題的指標選取出來,對于指標數據要設定嚴格的分界線,并依照界限嚴格篩選,不能將一些不夠清晰的數據選取出來,要使該指標能夠在數據中明確體現問題點,在進行動態評價時可以直觀并且靈活的顯示出農村環境內存在的具體環境質量問題,或明顯變化的預兆。
水生態環境保護是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重點之一,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當前的農村水生態環境中,對農業水生態環境質量做出評價以及預測,是保證農業生產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建設,是確保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當前要結合縣域的自然水生態情況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對先育德農業水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全面評價。
當前社會,電子科技飛速發展,在對縣域內的農業水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動態評價和預測時,應摒棄從前無目的性的勘測,順應當前的農業形勢,將定期抽取的指標輸入數據庫,并隨時進行分析匯總,在相同情況下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數據,由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根據短時間內數據的變化,將農業水生態環境質量的動態變化方向確定,依據此變化進行動態評價和預測[4]。
在我國農村要強力普及環保意識,對農村飲用水處理問題進行科學化模式化的安全治理,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思想。動員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村莊飲用水安全治理中來,努力促進并提高全社會的關心、關注與支持,為我國的自然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