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山東日照 276800)
我國現階段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水產養殖環境正在遭受著嚴峻的挑戰,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導致生產能力不斷下滑,無法創造與構建有效的經濟體系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很多養殖戶的養殖能力較小,因此養殖規模受限,能夠獲取到的經濟效益就相對較低,大量養殖散戶的涌入,不僅無法造成高經濟效益回報,對于資源規劃本身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以科技推動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無論是基于客觀角度還是基于主觀角度,都具有積極意義與價值,具體到實際生活當中,可以細化為3個方面。
海洋開發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沿海城市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積極的響應號召,并借助海洋資源,迅速邁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當中,灘涂水產養殖業由此孕育而生,成為了沿海城市一次經濟飛躍的發展機遇。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也確實論證了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經濟發展潛力,推動了地區經濟高效優速的發展。而科學技術進入市場,對于灘涂水產養殖業進行了進一步的科技化管理,無論是養殖品種還是養殖面積,都得到了質的提升,再度促使地方經濟得到有效地推動。
我國經濟轉型,走向了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對于地方經濟而言,也應當伴隨國家號召,積極推動經濟轉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實現長期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作為“海洋牧場”的灘涂水產養殖業卻無法得到有效的管制,散戶入場與海洋資源被大力捕撈,導致了經濟運作進入了瓶頸。此時,就需要科學技術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進行改革發展,依靠科技,實現低成本高產出的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的轉型發展。
我國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并不集中于某一個省或某幾個省,實際上,我國的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分布范圍十分廣泛,自北向南均有分布,且根據地方的氣候條件差異,能夠因地制宜的實現高效發展,促使地區產業鏈自稱一體化經營模式。
但是總體上,還是缺乏對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地方經濟與發展資源受到了地域限制,無法得到有效的拓寬,僅僅維持在“企業+養殖戶+基地+市場”的運作模式當中,缺乏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運作機遇[1]。而科學技術的入場,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點,為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構建全新的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從而在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助力下,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獲取經濟效益。
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現階段發展層次來看,發展主要遵循客觀的循環體系模型進行,即通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自身的產量能力與質量,在政府政策及養殖技術的促進作用下,實現有效的地區經濟推動,而在這一過程中,市場的開拓度、養殖戶生產恢復力、自然氣候與環境條件,都會對于質量與產量形成客觀影響,進而形成積極的促進作用或抑制作用。其中,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是基本角色,政府政策扮演著關鍵角色,養殖技術屬于促進角色,自然環境與氣候起到了基礎作用,市場開拓度與養殖戶生產恢復力則屬于支撐條件。
在這一模型中,任何條件之間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起到影響效果,如養殖戶生產恢復力舉例,如果楊智慧生產恢復力過慢,那么政府就需要出臺相對應的政策,展開對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視角上,形成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抑制督促作用。再以養殖技術為例,養殖技術本身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起到的是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養殖技術本身的改良與優化,又同時能夠改變自然環境與氣候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直觀影響,進而提升產量與質量。
根據上文中提到的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具體發展模型,在現階段,就需要強化對于科學技術的重視,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促使現代化的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走得更遠、更久。
具體到實際中,可以從4個方面來展開。其一是科技推動生態化發展。海洋資源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介入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密切監督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構建灘涂功能區、養護區、耕地區、水域區等不同的區域,合理的形成資源利用效果,以便打造更具生態型的水產養殖業。
其二是技術的研發與有效應用。具體到實際中,則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展開。第一是對于水產養殖飼料的高效化處理,借助科學技術,引入更多的新產品、新技術,運用高效無害的水產養殖飼料,提高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產能與質量。第二是增加不同的養殖品質,通過科學技術,引入更多的不同養殖品質,如淡水池塘、海水養殖池的規劃,促使養殖業多元化發展。第三是針對水資源的環保舉措,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如水質凈化技術的推廣,從而促使廢水資源能夠重新被有效利用,進而降低養殖成本,節約水資源。第四是健康養殖技術的采用,更加直接的提升養殖產量與質量,同時基于健康理念,提升養殖戶的生產恢復力。第五是養殖污染與清潔工作的開展。通過水環境調控技術,優化養殖污染問題,積極開展養殖污染的清潔工作,促使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能夠發展的更加長遠。
其三是圍繞可持續性發展進行技術改革。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已經邁入了現代化的發展行業當中,為了其能夠進一步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培養的養殖設備與培養技術也應當進行管理優化。從市場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過去的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市場往往根據地域情況受到地域條件的主觀限制,現如今,借助科技,如通過網絡商城、物流交通等相關資源的調動,打通了我國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市場架構,促使市場范圍擴大,對應的水產養殖戶的生產收入就有了明顯的提升,有資金進行進一步的水產養殖規模、養殖設備、養殖技術的投入,繼而實現長期的良性的循環運作機制,滿足了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 的可持續性發展。
其四是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的探討。在上文中提到了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現階段所采用的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但是這一模型中,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受到了多方的制約,這并不利于養殖業自身長期的健康發展。如極端氣候、水質影響、政府行為等,都是制約發展存在的客觀因素。對于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中的一些微小養殖戶而言,相關生產活動的開展,普遍成為了“靠天吃飯”,應對風險能力很低,一旦面臨天災人害,就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威脅到散戶家庭及個人的正常生活[2]。因此,要從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上,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如引入金融,促使金融作為支撐力度中的一部分,為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科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要條件,但是又不能夠僅僅依靠科學技術來應對,還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撐,只有引入與產出、生態與科技、效益與環保的同步開展,才能夠為沿海灘涂水產養殖業贏得一個穩健、長期、健康的發展環境,促使其邁入可持續發展過程當中,成為地域經濟發展中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