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館,重慶 400024)
科學實驗是一種通過觀察、動手實驗等創造技術手段,來闡述各種科學現象的過程。科學實驗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動形式,能充分調動青少年的求知欲,激起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在青少年科學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應開放教育形式不斷創新教育內容,在教育活動中常用這一教育形式,為順應時代與教育發展的需要,實現科學實驗持續創新。
教育功能是科技館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科技館以科學技術為主題,結合科學實驗,通過媒體或者社會活動將科學研究成果呈現給大眾。科學實驗可幫助參與者擴寬科學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推動參與者加入到實驗中來,因此科學實驗成為教育活動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科學實驗屬于科學研究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目的是解決社會中文化、政治以及經濟中出現的一些自然現象[1]。自從科技館誕生開始,科學實驗就不斷發揮著獨特的優勢,比如在科技場館主題科普活動中,輔助活動參與者,學到有趣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將抽象枯燥的科學知識轉變為直觀的教育實踐。科學實驗不僅運用在科技館 “趣味科學實驗室”進行表演展示,也多用在展廳主題科學活動表現實驗現象或者夏令營活動等,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增添了趣味性特征,激起學生對科學實驗類活動的熱情。截止目前,科技館與學校之間形成的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在依托展品資源的基礎上,也在按照國家要求的科學教育課程標準來研發科學教育活動,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和學習階段,涵蓋物理、數學、生物與科學等多個學科知識的科學實驗,并結合STEAM、教學模式等教育先進教育理念,為青少年的學習建構過程提供全面的知識。
在面對實驗生活中出現的奇特變化時,需要對科學實驗可將現象放大讓觀眾直觀的觀察到。可在科技館開展“科學小講壇”,通過多媒體PPT、視頻等方式傳達相關科學實驗的知識原理,隨后再進行實驗過程演示科學現象,以此讓“科學小講壇”來達到輔助實驗的作用。再將科學實驗產生的現象放大,產生強大的視覺效果,有助于激發受教育者的好奇心和興趣。在實驗表演中,采用夸張的表演手法、肢體動作演示,增強互動和娛樂性。例如:重慶科技館趣味科學實驗室,每周六下午對公眾開放。看似 “自來水”的液體,倒入另一個“空杯子”立馬變紅色,酸堿指示劑顯色實驗現象演示,與生活經驗行成強烈視覺沖擊,引發觀眾思考和好奇。科學實驗將“不可能”“魔術”“破案”等結果和現象,現場進行還原和揭秘,并讓觀眾也化身“魔術師”參與科學實驗中,從而激發觀眾對科學的興趣。
科技館在實施教育活動,一方面作用有助于科技博物館自身的建設,使其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讓科技走進教育,優化教育形式,對學校教育起到了引導作用。而科技實驗與學校教育相比,能夠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幫助青少年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有助于提高其動手能力。具體實驗的開展需要根據受教育者年齡及身心發展特征進行,科技館展廳主題科普活動一般在30min~60min不等,活動對象多為青少年,而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注意力時長不一樣。研究顯示,一般學齡前3~6歲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5min,7~9歲大概在10min,10~12歲為15min,13~16歲階段集中注意力時間最長是20min,所以這些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無法全程集中。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參與者采用動手親身實驗,切換活動方式,以此來吸引活動參與者注意力,在實驗范圍內使參與者注意力持續集中[2]。
科技場館內的活動主題,主要依托展品展項研發設計,當展品的支撐不足,科學實驗的設計恰好可以輔助和支撐活動主題、豐富教育內容。為了適應社會對科技館教育的高要求,應該合理開發新的實驗內容,結合現代科技發展完善科技館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科學技術發展的腳步高于科技館展品更新速度,因此高新科學技術的展示也離不開基礎科學實驗。在實驗管理方面,可采用三級化的分類模式,建立分層次的實驗內容,具體項目開發要以科學原理為依據,實驗難度和流程從淺入深,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比如針對“泡泡”設一級主題,再從“泡泡的構成”“泡泡的形狀”、顏色等特征設置成二級主題,在最后開發更加深入和細化的實驗內容。在實際的流程中,可根據受教育者的時間和地點等不同因素,進行組合類型的多種實驗項目,實現知識全面、形式多樣的實驗項目。
根據學生的成長學習需求,可建立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主題的科學實驗,為公眾提供科學實驗條件和平臺。主題活動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處于探索者的角色,因此在實驗的層層深入中,實驗具有的反復性可將實驗在相同條件下多次反復發生,供觀察者反復觀察加深實驗印象。實驗過程可為學生提供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記錄、整理記錄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多種實驗能力。通過設計實驗和分析結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分析、總結能力。在探究原因、結果等概念的過程中,可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歸納能力。在組織方面也可以讓學生的操作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體現,因此科學實驗對科技館教育有著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驗中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研究的課題,自主實驗,也可依托實驗室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技互動,達到延伸科普活動范圍的目的。在未來,它將作為科技館的科普活動中重要部分發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出必要貢獻。
館校結合教育活動在科技館的實施,主要是根據學校的教育目標和需求考慮進行。可將校內實驗室的建設與校外實驗項目同時建設起來,通過學校的教研得出具體的教育活動方案[3]。館校結合活動實驗,在活動課程開發中,可聯合學校的學科教師專業團隊形成強大后盾,開展多樣化的科學活動。科技館教育活動內容依托展品展項又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具備靈活、互動性的特點。在館校結合活動開展的同時,逐漸升級到館校融合的程度,充分利用科技館展品展項實驗優勢與學校優秀教師資源,發揮科普與科研兩種功能。在實施科學實驗校外項目中,通過匯總現有的科學實驗項目、開發科技館活動實驗資源包、大范圍推廣、資源共享的四個方面,推動科學實驗在科技館教育活動中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
科學實驗在科技教育活動中可以放大科學現象,吸引公眾動手參與實驗、設計實驗項目,可豐富教育形式和內容,能讓學生能體會到動手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實驗形式多樣化,使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科學知識。科技館應不斷創新科普教育形式,打造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實驗項目。科技館科學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相互補充,促進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得到更好的學習,全面服務科技館科學實驗為全社會教育帶來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