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歡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伴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從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整體發展趨勢比較樂觀,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不法經營者制假售假以及其他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屢見不鮮,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1]。基于此,在未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展中,要求在明確需要保護的各方面權益后,采取相匹配的策略予以優化保護,推動食品安全領域的優化發展。
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開展需要明確保護對象,要求對于消費者在該領域享有的權益全面掌握,以此更好地優化后續工作開展效果。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九大權利,具體到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享有的權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權是最為基本的權益,要求保障消費者在食品消費方面的安全性,避免因為食品問題影響到自身生命健康,如果消費者在食用購買的食品后出現疾病或者其他不適感,則表明自身安全權受到侵害[2]。這也是當前食品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核心權益,同樣也需要在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中予以高度關注。
(2)知情權同樣不容忽視,要求保障食品消費者知悉自身想要購買食品的相關信息,以此更好地輔助自身決定是否購買,尤其是對于食品成分、保質期以及價格等關鍵因素,更是需要準確掌握。某些食品銷售商家可能存在刻意隱瞞這些關鍵因素的行為,尤其是在消費者詢問時,存在瞞報或者是謊報現象,致使食品消費者相應權益受到侵害。
(3)公平交易權同樣不容侵害,其主要表示消費者有權利在食品購買過程中決定是否最終購買,且能夠對于強制交易行為說不,食品購買行為同樣也能夠保證公平合理,如果存在明顯欺詐或者強迫行為,則表明食品消費者的該項權益受到侵害。
(4)食品消費者還享有索賠權,如果消費者在食品購買或者是食用過程中受到了傷害,則可以要求相關責任人予以賠償[3]。這也是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對象,在該方面極容易出現消費者和食品銷售者的糾紛和矛盾,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在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中,雖然相關法律規范正在逐步健全,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國2015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被認為是“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律,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出了積極作用,但是具體到一些細節或者是新出現的事物上,依然存在著不足和缺陷。比如伴隨著網上食品銷售的逐步發展,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規定要求實名制,但是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卻并沒有形成全面監管的法律依據,相關工作的開展受到明顯限制[4]。
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還存在著明顯的監管問題,因為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漏洞,或者是在具體工作執行中存在混亂局面,都難以發揮出理想的食品安全保障效果。比如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涉及到的政府部門相對較多,這些部門如果不能夠合理劃分各自職能,監管過程中就容易出現效率低下以及相互沖突現象,無法將食品安全監管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作用價值發揮到最大。此外,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工作還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事后監管方式較為常見,無法形成較強的監管主動性,進而也難以針對消費者權益予以優化保障。
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還表現為懲罰力度不足,難以對于各個違法犯罪行為人形成有效威懾,如此也就無法對于消費者權益予以保護。雖然目前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懲罰性賠償為價款的10倍,同時給予消費者索求3倍賠償金的權利,但是因為很多食品的成本相對較低,相應違法成本也就自然比較低,導致經營者并不是特別重視該懲罰性賠償金額,出現了較多的鋌而走險行為,無法保障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5]。
雖然目前我國食品安全越來越受重視,消費者對于該方面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也更加注重自身飲食的安全性,但是對于該領域的維權卻缺乏足夠重視,認為維權的必要性不高,存在著得過且過的問題。比如在消費者食用購買的食品出現腸胃不舒適體驗時,往往并不是過于追究經營者的責任,認識不到該方面問題的危害性。另外,還存在一些消費者因為和食品經營者較為熟悉,也不會追究其責任,存在著明顯的縱容現象。當然,消費者維權意識不高除了不想惹麻煩心態外,往往還表現為自身意識不到維權行為的重要性,無法將維權行為和整個食品安全領域的健康發展掛鉤,進而也就無法觸發自身維權行為。
在未來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優化開展中,應該切實注重制度完善,以此促使相關工作的開展更具指導性,規避相關工作執行中出現混亂或者是無法可依問題。在相關制度完善中,要求重點結合現階段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進行彌補,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優化制度,確保相應完善的制度體系具備更高的實用價值。比如針對現階段越來越普遍的網絡食品銷售渠道,就需要在相關制度中予以完善,力求全過程分析網上食品銷售環節,探討如何予以全面把關,對于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的權責進行細化和明確,最終更好地推動網絡食品銷售的安全有序發展。
針對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優化開展,從監管工作入手同樣必不可少,要求從多個角度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各類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無所遁形,最終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針對食品安全相關的衛生部門、工商部門、質監部門以及食品藥品監督部門,都需要明確其職責和任務,促使其可以有序參與到相關監管工作中,通過相互合作和高效溝通,達到最為理想的監管效果。對于監管方式也需要予以轉變,逐步擺脫傳統事后監督模式,確保監督工作能夠放在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前,可以借助于全面監管來提升預防功能,對于消費者權益予以有力保護[6]。除了原有的定期監管和審查模式,往往還需要增加不定期的隨機抽查,以此更好地實現對于食品經營者的威懾,提高監管成效。
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開展還應該注重加大懲罰力度,要求對于食品經營者形成較高的威懾力,以此規避其出現違法行為。在懲罰力度的加大中,除了現有規定的10倍懲罰性賠償外,往往還需要額外增加一些補充條款,比如可以結合食品經營者的主觀惡意程度以及自身總收益進行評估,以此更好地確定較為適宜、合理的懲罰金額,必要時可以追究其刑法責任,如此可以引導食品經營者合法合規經營,對于消費者權益從源頭上予以保護。在制定好相應懲罰方案后,往往還需要對所有食品經營者進行宣傳,促使其意識到自身違法行為的危害性,促使其不斷規范自身行為,避免出現任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還需要從消費者自身著手,要求所有消費者能夠具備更高的維權意識,在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基礎上,可以針對自身遭受的被侵權問題予以依法追究,避免出現任何放縱心態。這需要加大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引導力度,促使食品消費者能夠懂得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同時為凈化食品市場做出貢獻。在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維權意識提升的宣傳引導中,要求盡量避免直接宣講一些法律規范,而是應該采取更為通俗易懂的方式,借助于食品安全領域的一些典型案例,讓食品消費者能夠意識到自身應該享有的權益有哪些,如果這些權益受到了侵害,應該尋求賠償,以此更好地實現維權。對于食品消費者以往存在的得過且過或者是擔憂怕事的心態,同樣也需要在宣傳教育中予以糾正,提高食品消費者的維權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其意識到維系自身應有權益,同樣也直接關系到整個食品安全領域的有序發展和市場的凈化,應該肩負起自身責任,發揮出相應作用。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為了優化該項工作執行效果,往往需要高度關注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進而采取有針對性地策略予以優化解決。①要求逐步完善相關制度體系,確保該項工作的開展可以得到有效指導。②加大對于食品生產者以及銷售者的監管力度以及懲罰力度,在不斷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基礎上,最終更好地保障食品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