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 年底,我國已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了決定性成果,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期目標也已基本實現。當下最為重要的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全面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到河南省涉農領域的表現是近年雖然城鎮化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農民仍然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左右,農村仍然是河南省發展的最廣闊空間。因此,解決好近一半人口的生活質量,滿足其不斷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僅是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河南省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基石。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必須要有更高水平的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鄉村發展短板,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近一半人口的發展問題。那么如何將鄉村振興付諸于行動呢?數字鄉村建設就是實踐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要分析何為數字鄉村建設,首先要理清什么是數字鄉村。當前,人們對于數字鄉村的普遍認知是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而大多數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就是傳輸介質的覆蓋、物聯網的植入、智能設備的使用就是農村數字化。但是,真正廣義上的數字鄉村是在現代化、信息化設備和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廣大農村的種植數字化、養殖數字化、社會服務數字化等區域智能化及淡化農村城市邊界的信息流通。數字鄉村建設就是我們實現這些任務的過程和方法。由于廣義的數字鄉村涉及農業、金融、醫療、治安等諸多方面,因此一定是逐步建設分級實現的。而這一系列發展的基點一定是開展產業建設,即數字農業建設。因此,現階段數字鄉村建設就是數字農業建設,就是將遙感、大數據分析技術、物聯網技術、自動化技術等與傳統農業種養相結合,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等的全面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進而通過前端物聯設備加以針對性控制處理,從而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品質的過程。
一是對于傳統農業來說,數字化農業成本相對較高,在沒有見到效益之前,讓農民、企業提前投資難度較大。二是難以在銷售端為市場提供大量有競爭力的品牌農特產品?,F階段,河南農業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原材料生產階段,很多農產品沒有在當地再加工形成農特產品。因此,在農業數字化之前我們應該先做到農業產業化。三是大田種植數字化缺乏后臺持續支持。許多示范田雖然已經配備有各種前端采集設備和各類傳感器,已經具備各類生產數據的前端采集存儲功能,但是由于沒有合理統一的數據傳輸存儲平臺,缺乏相對應的數據分析模型,因此無法發揮真正的指導和預警作用。
政府部門協調組織技術單位和院校,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字鄉村建設相關技術設備、數據模型等的研發工作。同時,制定數字農業建設相關的政策性和指導性文件,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各類保障基礎。
推動特色農產品上云,建立全省特色農產品大數據,采集流通、銷售等環節的數據資源,為農業生產企業提供市場動態信息、農業政策咨詢服務。引導蘋果、蜜瓜等優勢產區產品建云上云,促進全省優勢農產品生產、銷售、采購全過程上云。借助本地農產品云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生產銷售大數據服務體系,提升全省特色農產品附加值。
在具備條件的園區采用先進農業物聯網信息化技術,實現環境信息自動化采集與報警、智能灌溉控制、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安全生產視頻信息采集、生產設備遠程控制及各種生產信息的遠程共享。優先實現現場信息實時遠程獲取,如溫室大棚的空氣溫濕度,土壤含水量與溫度、光照強度,外部環境氣象信息等;實現設施遠程控制,遠程控制各類窗、網、噴、滴等設備;實現重點部位視頻監控,錄制關鍵節點的生產圖像;實現便捷操控,手機、PC 等終端的看、控、管。
如養殖區域的自動化籠具、智能環控系統、自動給水系統、自動清糞設備、自動噴霧消毒儀等。飼料投喂的集中控制、自動調控及全程監控等;產品銷售網絡化,推動電商銷售網絡線上線下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