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由于受國內油料作物緊缺形勢的影響,擴大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被國家提上日程。花生也是油料作物之一,隨著花生種植地產生的經濟效益日益提高,商水縣的花生種植面積也在逐年增加,并且花生種植戶也有連年種植的愿望。但花生的重茬問題影響到花生的產量和品質,花生重茬種植會導致花生植株瘦弱,病蟲害嚴重,果實少且小,品質差,造成花生產量減少。重茬地塊花生產量一般減少20%~30%,有些地塊花生產量可減少50%以上。
因花生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會選擇性地對土壤中的磷、鉀、鉬、硼等營養元素吸收量較多,而對其他元素的吸收量相對較少。年年連作,勢必會造成土壤中一些營養元素缺乏,土壤中養分比例失調,影響花生植株的生長發育,出現花生莢果小、結果少、產量低、品質下降現象。
生長發育中的花生植株,根系不斷分泌有機酸,正常情況下有機酸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動,也可以溶解土壤中不能直接吸收的礦物質營養。但重茬地塊,土壤中累積的有機酸過多,致使植株長勢弱,根系不發達,分枝少,易早衰,阻礙養分、水分的吸收,導致花生出現中毒現象。
花生重茬種植,使花生植株根際及土壤中的真菌數量大量增加,細菌和放線菌大量減少。真菌型土壤生物指標走高,逐漸處于上升地位,細菌型土壤生物指標走低,處于下降地位,標志著土壤地力走向衰竭。
調查分析可知,土壤中的堿性磷酸酶活性隨著花生連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降低,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也逐年降低,讓加速有機體化學反應的生物催化劑——酶活性逐年降低。酶活性的降低勢必會使土壤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分解減緩,微生物的活性出現不足,必然會影響花生的生長發育。
花生連作地塊,地下病蟲害蠐螬發生較為嚴重。種植花生時,正值蠐螬的活動盛期,花生的發芽率會因蠐螬啃食而降低。
花生根系分泌的有機酸會溶解土壤中的礦物質,但重茬的花生地,土壤中的有機酸物質積累太多,會影響花生植株對其他養分的吸收,出現花生苗期生長遲緩,形成弱苗、死苗現象。
花生重茬地塊,病蟲害較難控制和預防。一般來說,花生重茬主要發生的病蟲害有白絹病、青枯病、褐斑病、蠐螬蟲害等,這些病蟲害會產生抗藥性,大量病菌和蟲卵生活在土壤中,藥劑已經難以進行有效滅殺,對花生產量和品質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統計資料顯示,重茬花生,不但果莢數量變少,而且花生粒的個頭也變小,飽果率低,對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農技人員調查數據顯示:花生連作2 年,產量降低10%左右;花生連作3 年,減產幅度在20%以上。
培育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礎、懂技術、有花生種植經驗的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擴大花生種植規模,實現秋季種植作物有效調整,使花生不連作。
改變傳統的施肥習慣,實行無機肥和有機肥相結合施用方式,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起到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透氣性,加速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抑制土壤病蟲害的發生和分解轉化土壤中的毒害物質及各種養分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高質量高標準有機肥已涌現市場,農民在施肥的時候,要盡量選擇符合或高于國家標準的微生物有機肥,并且逐年遞增施用有機肥,逐年減少化肥用量,以便改善土壤生態結構,增強花生的抗逆能力,增強花生的抗病蟲害能力,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
一年只種一季的花生田,在冬季土壤上凍后,對土壤進行深翻,利用寒冷天氣滅殺病菌和越冬蟲卵,降低翌年的病蟲害發生基數。利用白絹病菌主要活動在土壤表層的特性,把表層土深翻下去,病菌入土深度超過7 cm 后其活性急劇下降,降低對花生生長的危害。
連作花生地塊,會造成花生缺乏鈣元素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導致花生的產量下降,可用中微量元素肥料譬如硅鈣鎂肥等進行補充。另外,花生開花期,通過葉面追施硼肥、鈣肥等產品,可以滿足花生臨界期養分的需求,提高花生的坐果率,增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