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云芬
近日,記者從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種業創新與綠色發展成果發布會上獲悉,該院多年來聚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開展種業創新和耕地土壤可持續能力提升技術研究,以育種技術和生產技術創新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在促進云南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方面取得實效。
省農科院重視種質資源保護,現入庫(圃)保存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花卉、果樹、蔬菜、藥用植物等作物資源41 574份。通過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發掘創制,農作物自育品種在云南的占比不斷增加,資源基礎性研究水平顯著提高,培育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
“十三五”以來,省農科院累計育成各類作物新品種253 個。其中,糧作所育成的“云瑞”系列玉米新品種推廣累計超過333億m2;生物所完成的“元江普通野生稻滲入系創制”攻克了野生稻發掘利用的一系列技術難題,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糧作所牽頭選育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云光109”“云粳29”“云粳35”系列水稻品種技術年推廣面積1.78億m2,占云南省水稻面積的三分之一;糧作所育成的“云麥”系列品種占全省小麥面積的60%,“云麥53”成為云南單一品種、單年度種植面積突破6.7億m2的糧食品種;茶葉所育成的“云海白毫”“佛香茶”等高香優質茶樹良種29 個,年推廣應用13.3 億m2以上,占云南省無性系良種面積90%以上;花卉所構建了觀賞園藝高效育種技術體系,選育出觀賞園藝植物新品種236個,自主新品種占我國主產區云南主栽鮮切花品種的30%,打破了國外品種技術長期壟斷的局面;甘蔗所育成的“云蔗”系列品種占全省26.7 億m2蔗區的75%,“云蔗08-1609”成為全國最甜的甘蔗新品種;經作所選育的油菜品種在云南省年應用面積超過340億m2,占全省油菜種植面積的80%以上;經作所在全國率先選育出10 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大麻品種,占全省工業大麻品種的100%,助推云南省成為全球優質原料CBD 主要生產地;園藝所開展白菜、甘藍、芥菜等大量外銷蔬菜品種選育,育成新品種22 個,年均種植面積超過10 億m2,研發的紅梨新品種及配套技術在云南主產區實現全覆蓋;熱經所育成的檸檬新品種“云檸1號”“費米耐勞”及配套技術在德宏州檸檬產區應用覆蓋率超過90%;藥植所利用云南特色藥用植物資源育成了近600個品種(系),成功馴化栽培了天麻、燈盞花、鐵皮石斛、滇重樓、滇黃精、滇龍膽、紅豆杉等20 余個藥用植物品種。這些種業創新成果,有力助推了云南省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加強耕地持續利用,促進綠色發展技術研究方面,省農科院環資所重點開展耕地保育與高效綠色栽培技術創新,完成西南坡耕地合理耕層構建技術集成示范等項目,為云南省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及化肥零增長戰略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建設“國家土壤質量昆明觀測實驗站”,初步構建云南坡耕地農田水土流失與土壤障礙阻控、資源循環養分高效利用和隱形災害防控的農業產能綜合提升技術體系。熱區所完成的“金沙江干熱河谷生態修復與建設模式及產業化示范”,經過20 多年的可持續定位研究,建設生態修復模式、完善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形成主栽物種的種植技術規范;園藝所形成的山地果園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發體系,為進一步開展更深入的果園土壤有機化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礎;質標所大規模和全覆蓋開展云南耕地土壤及種植水稻重金屬污染監測,構建的云南耕地重金屬風險評估及作物重金屬控制技術為云南乃至全國類似區域耕地安全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