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億城,劉召棟,唐滿華
(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湖南 長沙410001)
隨著國家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大眾和科技機構對創新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數字化背景下的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與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也必然成為時代的要求。如何在數字化背景下高效推進區域性科技資源與共享成為科技創新發展與經濟發展彎道超車的關鍵拐點。
從學術概念來看,科技資源主要是參與科技活動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組織、管理、信息等各種軟、硬件要素的綜合總稱[1],它為科技活動提供了物質保障,也為科技管理、決策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基本性條件保障;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科技資源是能夠服務于社會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切有利于社會各項事業向現代化、先進化方向發展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科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戰略資源,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資源的存量、質量、配置以及開發利用效率,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途徑,需要共享和協同創新科技資源。
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和新一輪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出現爆發性增長,科技資源作為與人類發展密不可分的關鍵要素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數字化背景下,科研活動、科技管理、基礎條件平臺等各類科技活動過程產生了大量的科技數據資源,同時一項數據經過多次加工使用后成為另一個項數據,導致數據量倍增。
科技資源主要存儲在科技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機構,有的存在于信息化系統中,有的還是以傳統表格形式存在,還有在開展科研項目等科技活動過程中衍生的科技資源,如科技成果、科技文獻等。這些來源多樣的科技資源有結構化的、非結構化的,即使以結構化形式存在,因為數據結構相差較大、數據標準不統一,給科技資源的共享與整合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科技資源要素有不同于傳統資源要素的特點,具有可重復利用、規模收益遞增等特性,從而具有高價值[2]。在數字化背景下,以前沒有激活、未能利用的存量科技資源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得到開發,并從海量的科技資源中提取、整合、重組、關聯后,使單個本身看似不具有價值的科技資源通過整合分析大量數據產生新的效益,被深度關聯使用過的數據能持續產生新的價值,通過不斷重復開發和利用,使其高增值持續性放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技體制改革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強,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復、低效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在資源整合與共享方面,從國家到地方都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來促進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如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制定并印發了關于《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管理辦法》的通知,接著各地方也陸續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如湖南省出臺了《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管理辦法》,江蘇省出臺了《科技資源統籌服務管理辦法》,重慶市出臺了《重慶市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等。盡管管理機構出臺了相關的規范管理辦法,但是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總體并不理想,難以滿足社會公共對科技資源的需求,原因如下所述。
科技資源共享與轉化的高效開展需要健全的體制及法律制度的保障,盡管各地出臺了相關的科技資源共享管理辦法,但是整體內容較為寬泛。科技資源相對于其他生產要素資源范圍要廣、更加分散、匯聚難度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整合與共享機制就很難確定資源共享過程中各主體的責任與義務,也很難營造良好的環境來推動資源整合與共享。因此,建立良好的共享機制是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有章可循、保障科技資源整合共享各方的權益、促進科技資源整合共享的關鍵[3]。
因科技資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科技資源在科技行業還沒有權威的、統一的標準,需對各種科技資源所包含的資源要素進行分類。不同時期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分類標準,這些分類標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對科技資源要素的具體劃分不夠詳致、分類層次不夠廣泛,而且在數字化背景下,科技資源種類和數量激增,現有提出的科技資源分類不足以滿足涵蓋科技資源要素,而科技資源分類標準對于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起到了基礎性作用,標準不統一只能使部分資源被整合與共享,很難達到系統性整合與共享效果。
長期以來,各地方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科技數據資源,但大多數仍放在資料堆或檔案柜中,沒有入庫和有效利用,即使入庫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充分利用新時代的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將科技資源數據化、信息化,數字化程度較低。現有的很多資源往往在本部門、本單位被使用,甚至被個人專用,缺乏部門間的共享和交流,更沒有實現面向社會共享數據,導致“數據煙囪、數據孤島”現象非常嚴重,造成了科技資源的浪費。
科技信息資源的整合不是數據信息的簡單疊加、匯總,而是發揮現有網絡系統的優勢,特別是在大數據環境下,結合用戶的需求集成各類信息資源,達到科技信息增值和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提升的目標。
科技資源整合涉及不同部門、不同行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即使在同一個地區,科技資源也廣泛分布在不同區域、不同企業、不同高等院校、不同科研院所中。盡管部分科技創新主體對相關科技資源存在共享需求,但由于受區域、信息的限制,科技資源無法多渠道、多途徑地實現高效共享。因此,主管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全盤考慮本區域的科技資源的整合,積極搭建有效渠道與途徑以消除科技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建立以需求為導向、價值為紐帶的共享機制,實現資源的互聯互通,高效整合與共享科技資源。
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離不開科技活動主體的支撐,這些活動主體包括高校、科技企業、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組織等。高校擁有科技活動人力資源、科技知識、信息資源,科技企業是科技知識、信息、經費等各種資源的耦合場所。科研院所具有大多應用性科技活動的智力、知識、專利、信息等資源[4]。科技中介組織擁有技術交易、科技評估鑒定、專利代理、技術孵化等服務資源。在區域范圍內實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推動相互關聯的科技活動主體之間的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資源整合與共享的規模效應。
科技數據資源來源廣泛、數據類型各不相同,傳統的信息系統不能有效滿足科技資源的流通,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新興數字技術,搭建具有“協同、共享、高效”的系統化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對數據進行處理,實現各數據庫之間的互聯互通、互相調用,并深度融合發展。采用新興數字技術將大量創新主體聯合,使組織、技術和資源相互融合,為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創造有利的基礎條件。
科技資源是進行科技創新的戰略性資源,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是數字化時代下科技治理體系建設的主旋律。推進區域性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有利于優化區域性資源配置,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充分利用現代化數字技術破解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度難題,提高科技資源使用價值,促進科技與經濟共同發展,是當前區域性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