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婷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音樂是人們生活的調味劑,每種樂器和樂曲都有著不同的功效,能夠闡釋不同的感情和故事。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不僅音色美,而且音域廣,在陶冶聽眾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演奏者需要在具備相應演奏技巧的基礎上,擁有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是鋼琴演奏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要想提升高校鋼琴演奏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需要優秀的鋼琴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但實際上,我國很多高校的鋼琴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鋼琴教師的教學質量沒有得到顯著提升,一些教師對鋼琴行業的發展和新穎的教學模式掌握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時,不只是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還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在面對教師或者家長時,很多學生會產生無形的心理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容易發揮失常,難以展示自己的正常水平,更不用說提升音樂表現力了。而鋼琴的演奏效果要求演奏者必須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情緒,一旦出現情緒緊張或者惶恐,勢必會出現演奏失誤的問題,嚴重影響演奏效果。
音樂表現力的基礎包含兩種因素——演奏的熟練度和對聲音的理解,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聽力和演奏技巧進行專項訓練。
首先,聲音直接影響了鋼琴演奏的效果,聽眾能夠從演奏過程中的每個音符中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緒。因此,提高鋼琴演奏者對聲音的敏感度和音準能夠讓其對鋼琴演奏的效果進行更好地把握。加強對學生的聽力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和聲、調性等抽象概念形成系統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深入感受節奏和旋律。尤其是很多經典的鋼琴曲,教師應讓學生反復聆聽,做到曲不離耳,將這種聽力訓練真正融入生活中。
其次,在聽力訓練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加強學生的鋼琴基本功訓練。很多時候指法熟練程度的高低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完美地詮釋和表達樂曲情感,熟練的演奏技巧同樣能夠給聽眾帶來美的視聽感受。因此,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演奏能力和水準,有針對性地調整其指法和基本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視譜能力是演奏者將樂譜變為鋼琴演奏的重要能力,但由于我國很多鋼琴教師對學生的視譜能力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學生甚至是按照自己的聽力結合樂譜來進行演奏的。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很難完美地表達樂譜,尤其是一些有演奏難度的樂曲,其中大量的升降符號和高低音都是影響整個樂曲表現的重要因素。很多學生難以熟練掌握這些,在演奏中往往會出現卡頓、稚澀的情況,不利于演奏的整體表現。因此,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視譜能力,讓學生通過大量練習來掌握樂譜,讓視譜演奏成為學生的本能。學生只有熟練掌握了這種能力,才能更好地表現音樂。
除了基礎的演奏技巧外,音樂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夠表達演奏者的情感,這種情感表達也是最能感染聽眾的元素。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需要著重加深學生對樂曲情感的理解。
首先,樂曲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思路是每位學生都需要理解的,作者在怎樣的環境下萌生出創作的靈感直接決定了樂曲本身想要表達的內涵,是悲愴的,是高昂的,是喜悅的,還是憂傷的。從某些角度來看,樂曲的旋律和節奏都只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練習樂曲,充分理解每個音符表達的內容。
其次,當學生理解了相應的樂曲情感后,需要消化樂曲,對于涉及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部分,教師需要從細節處糾正,如強弱音符的表現、每個音符的轉折可能都代表作者的情緒變化,而如何表達這種變化就需要學生不斷磨合和調整。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演奏提出相應的建議,讓學生真正理解音符和情感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是一項系統能力,想要提高音樂表現力,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聽音能力和演奏技巧,還需要具備相應的視譜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需要深入理解樂曲,領會樂曲的情感。這些因素需要鋼琴教師給予合理的指導,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