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不論城市還是旅游場所,景觀的造型要求隨之不斷提高。景觀造型分屬藝術范疇,是將植物、水、巖石等造型元素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組合[1]。隨著現代園藝對平面設計以及對景觀設計的現代感和造型要求的不斷提升,景觀造型元素在環藝設計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景觀造型元素在平面構成中的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國內某些專家已經在這些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但大多數仍舊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實踐應用效果較差[2]。
環藝設計中景觀造型實際是對各類造型元素的重組,是元素的形式再造。通過對各類造型元素的組合,來構造不同的自然景觀效果。形體作為人類視覺感知的關鍵部分之一,若要構造適合人群觀感的景觀環境可從造型要素入手去分析。感知效果的營造,最主要是靠設計者,設計者往往通過對面、孔和線等不同形式的組合,塑造合適的感知效果。例如,對橋景觀的設計,一方面可以借助古橋的自身形態,將其和環境進行充分融合,塑造不同的景觀造型[3]。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景觀和周圍環境的互補關系,使其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以此來改善景觀設計中的個別點,從而使觀光者加深對景觀環境的認知和理解,實現景觀造型和周圍環境的交融。
景觀設計屬于設計藝術的范疇,造型基本特點是景觀設計的基礎,造型是最小的構型素材,是各種形態表現的最小單元[4]。在環藝設計中,每個形態不一的物體在造型過程中都可被看作點,其組合形式靈活。不同的點構成線條,線條是景觀造型中有表現力的元素之一。線不僅具有具象造型的特點,還具有呈現復雜的意境的表達能力。面是線的移動而形成的,還是基于線的輪廓和表情來進行感官表達的。對平面設計的要素構成和形成規則進行研究,是二維空間構造的基礎。但隨著平面構造理論的不斷發展,景觀設計的基本特點如下。
平面構造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三種元素是專家研究過程中的最基本元素。但在景觀造型過程中,具體的點可以是一座橋、一個石頭等;同時一條河流或者道路便可以被稱作一條線;一片莊園或者一個地區,可以被看作一個面。因此,點、線、面和景觀造型應該具有相對性,在景觀造型設計中,參照物不同其形態表達方式也會不同。
在審美學中,美是一種客觀的感官感受,屬于心理感受層面。因此,不同人群對美學的認知不同,美的認知層次、實踐性、時代性和民族性都有差別。但隨著人們認知的不斷加深,對美的不同影響因素也進行了總結和整理,從而形成了一定的美學規則。其規則主要是對稱、均衡、黃金比例、對比等,此類美學法則不僅適用于平面造型中,同樣也適用于景觀造型中,通過不同點線面的組合,構造出一套和諧有序的符合美學規則的景觀,從而給觀者一定的視覺觀感。
造型會對人產生兩個層面的影響,這種造型不僅會對人們的視覺產生影響,還會對人的內心產生不同的作用。以方形為例,方形會給人們以棱角分明的感受,另外,還會讓人想到無欲則剛、剛正不阿等,從外形到思維的轉變可以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實現,這一切都是由人腦實現的。從形態的基本元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景觀設計和平面設計構成理論在形態語言中具有相互聯系的可能。
自然環境和人工資源是進行景觀設計的前提,在進行景觀設計前,設計者應該對周圍自然環境和人工資源進行仔細勘察,對重點事項進行分析調查,分析未來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變化質檢的相互作用[5]。以港珠澳設計大橋為例,設計者首先要對周邊的地形、植物和水文情況進行了解,對其周邊動植物喜好、生活習慣進行了解;其次要對其自然形態進行了解;最后對周邊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發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為塑造地區性景觀做好基礎工作。另外,景觀要素在景觀中的不平均分布形成了景觀的多樣性特點。城市景觀的多樣性為居民和動植物的生活構造了各類不同的生存空間。
連通是景觀空間的主要特征之一,景觀連通性是景觀在空間結構上的聯系。按照一般設計規則,使用廊道或者其他類型的道路,從而到達新的空間,抑或進入其他不同空間。綠道是一類新型綠色的空間,一般是借助自然、人工廊道構建,可以為行人和車輛提供進入景觀區域的小型道路。這對于景觀連續度較低的城市而言,可以實現碎片景觀整體化,進而提升景觀的整體化程度。以張家口各類綠道設計為例,綠道線路的設計可以連接封閉和開放的空間,提升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透明化程度,降低景觀碎片化帶來的不良影響;然后,對綠道及其配套情況予以細致設計,使用周邊自然和人文景觀,構造高品質的綠色線條畫敞開空間。具體而言,景觀造型的元素在環藝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從點的使用、線的使用、面的使用三個方面加以闡釋。
在環藝設計中,點是造型基礎。在進行環藝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會根據造型布局來進行點的有效運用,比如,可以在某軸線的相關節點進行景觀元素的有效布置,從而實現景觀主題的表達和詮釋;同時在不同的地形變化過程中,可以結合主體高低不同的位置來進行“點”的使用,這樣可以有效構造各種幾何中心,強化視覺的焦點感。另外,在環藝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還要依托不同的“點”的存在形式進行感情變化的表達,如同時存在較多的“點”,就要結合其疏密情況來進行有效的構思和布局,這樣可以提升造型的活潑感。我國徽派古建筑設計就遵循了“點”的原則,在進行群落設計時,在墻面上使用點狀的小窗進行裝飾,不但可以彰顯無窗墻面的生氣,還能發揮較好的采光功能,這種設計方式有效打破了環境的單一性。
點,根據其數量可以分為單點、兩點和多點。單點具有較強的視覺凝聚功能,較容易形成視覺焦點,引起受眾的關注,例如,在草原上,植物的存在便可以構造很好的單點效果;在綠墻北京中,雕塑可以吸引人們的視線;在廣場中,花壇處于廣場的中心位置,彰顯出一種和諧感和穩重感。又如,蘇州園林設計中,島嶼作為一種“點”的呈現,讓整個設計更加有活力。兩點構造則能夠加強環藝設計的方向感和平衡感。例如,法國古典園林在設計時通常會選用兩點構造,雕塑、水池、盆前和花壇一般會布置在中軸線上,這樣可以最大化地突出景觀的華麗特點,給人一種平衡、和諧之美。多點構圖形式,在環境中一般表現為虛面、線等樣式,例如,人行道周邊樹木的栽植,可對行人產生虛線的既視感,此種表現形式在景觀表現中,會更有美感和層次感。在中國古代園林設計中,此種設計方式也經常被使用,如在墻面上構筑漏窗,利用花架柱構造開場的虛線效果。
在平面構造過程中,線的視覺表達能力更強,線在造型中的表現優勢最佳。在國畫中,線具有寫實性,將線用于國畫中不僅可“造型”,還可以“造韻”。在中國器物造型中,線條可以表達實物的獨特形態。在中國傳統環藝設計中,設計者也往往借助線條來突出環境的獨特運維,如在蘇州園林中采用波形廊構架。線有長度、方向之分,但在傳統景觀設計中,線更具有多樣性,如綠籬和園路等。在環藝設計中,設計者還要注重線寬和線色的變化。在環藝設計過程中,和道路平齊的景色要素有固定的指向性,而曲折的路線、具有折線條紋樣式的地面鋪裝會讓道路的律動感更強。
面是由線旋轉而成的,在傳統環藝設計中,面通常被認為是可容納各類造型要素的二維空間體,如墻、門的面的關系。在具體表現形式上還可能是虛和實的形式,如充實面、中空面等。在原理設計中,設計者一般利用面的延展性來拓寬空間的延展性,增強人們的愉悅感。在景觀設計中,對于面,設計者需要融入不同的設計要素,以此表達其流動性和圓潤性,在環藝景觀的界限劃分上,一般采用實面,從而形成穩重的心理感受。在人和景色的融合過程中,虛面一般具有神秘特點,這也為環藝設計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
環藝設計過程中涉及的元素是多種多樣的,造型組合的構成元素不同,給我們帶來的感官體驗便不同。環藝設計者在環藝設計過程中通過對不同元素的綜合運用,可以營造不同的環境特色,為人們感受有特色的景觀韻味提供便利。二維構圖中的點、線、面,是造型的重要方法,設計者從點、線、面出發,將其獨特視覺感知融入環境中,能增強人對環境的獨特審美感情。設計者將各類景觀造型元素進行融合,根據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情況,從二維平面理論角度來探究點、線、面的具體表現方式,并將之與景觀的整體性予以關聯,可以提升整體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