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芬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1.1.1 “卓越計劃”的發展主線
目前,高職院校“產”與“教”對接不是很緊密,教學環節和產業、行業發展嚴重脫節。因此,“卓越計劃”旗幟鮮明以產教融合為主線,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和辦學治學的基本要求[1]。
1.1.2 “卓越計劃”的內在標準
一是聯通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推動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和幫助人人成功的普惠性職教理念落地。二是教學管理秩序規范,校內實驗實訓基地設施設備完善,校企合作邁入全方位緊密合作階段。三是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從課程教學設計、實踐教學能力、職業規范素養等方面打造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并重的教學團隊。四是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成為學校組織的文化,治學辦學以學生為主體。
1.1.3 “卓越計劃”的建設目標
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卓越高職院校建設以“對接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引領產業增強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盡快構建湖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發展目標,突出服務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
創客教育是著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并具備勇于創新和銳于創業的綜合素質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2]。采取進階教育教學的模式,即:(創客基礎教學+創客應用教育)+創客項目實踐研學。創客教育圍繞創新創業精神培育,變革了教育方式,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堅持系統培養、多樣成才的原則,優化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更加注重素質和機能的培養,在體系上、內容和教材上、課程上、載體上、技術上、教學教法上等方面完備地進行設計和實踐驗證,倡導“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做中學、做中教、學中做”,促進學生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得到更多元、更全面的發展。
“卓越計劃”是湖南省建設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的行動計劃,是著力促進湖南省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是帶動湖南省職業教育產業發展的標桿引領,而發展以“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為核心要義的創客教育是建設卓越高職院校的客觀需要,是實施“卓越計劃”的必然要求。“卓越計劃”對湖南省高職院校提出發展思想的同時,也配套出臺了專門文件,圍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理念,進一步明確了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具體路徑和目標[3]。
2.1.1 辦學定位
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和特色發展辦學路子,緊跟區域性產業轉型升級和行業發展要求,科學制定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著力一張藍圖繪到底。面向高端技術技能崗位,按照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遵循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1.2 關鍵領域改革
積極引入社會力量、行業主體以資金、知識、技術、平臺等要素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辦學治學當中去,促進學位與崗位的充分結合,為創客教育教學提供積極土壤。按崗聘用企業導師、兼職老師,建立健全教職工績效考核制度,引導教育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探索學分制建設,鼓勵學生創業實踐,提高創客教育教學的實踐性。
2.1.3 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和校務公開制度,用好辦學自主權,提高管理績效。堅持依法治校,形成與支持創新創業相配套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內部運行機制和執行體系,實現依法依規辦學和流程化管理,為創客教育教學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4]。
2.2.1 教師管理機制
大力推動“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強化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名師的選拔,賦予相應的經費和空間保障,增加教師的獲得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加強對企業導師、兼職教授的聘任和考評機制建設,為創客教育匯聚更多行業人才。
2.2.2 教師整體素質
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力度,著力開展創客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培訓,提高教師隊伍創客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加強專任教師培養培訓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要求,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高等院校教師資格。“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到90%以上。
2.2.3 專業教學團隊
全面貫徹落實相關政策要求,結合進階式創客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整體推進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分級建立教師教學團隊,例如:以具體項目為牽引的青年教師研究團隊;以名師為核心的名師工作室、大師工作室、教授團隊[5]。
2.3.1 建立平臺載體
眾創空間是創客教育教學落地的重中之重。通過在眾創空間中進行的各類競賽、活動、學習交流、會議等,實現不同學生之間創意的溝通。眾創空間為有創意、創新、創業想法的大學生,搭建融合、交流、協作、設計、制造、實踐的平臺載體。
2.3.2 強化孵化功能
以眾創空間為載體,構建實驗平臺、專業導師團隊、法律類導師團隊、校外企業家導師團隊、孵化機構、風險投資對接等一站式創業服務,為大學生搭建創意到產品、創意到現實、創意到創新,乃至創業全方位指導。
2.4.1 專業建設機制
貫徹落實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新要求,根據“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要求,加快完善單專業的動態調整,讓單科專業更加貼近崗位需要,并圍繞區域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遵循“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專業群布局,形成緊密對接產業、無縫服務產業的特色專業群體系。
2.4.2 堅持產教融合
創客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產教融合,也只有堅定不移走產教融合的發展路子,才能杜絕學用“兩張皮”的現象,產教融合是創客教育和卓越職業院校建設的內容出發點和效果落腳點。結合高職院校辦學實際,探索聯盟制、集團化等發展模式,形成校企互融、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協調的運行機制,以重點建設專業群為依托,把行業企業資源、行業標準等融入專業群建設全過程,把學習空間方位延伸至企業終端崗位,開展校企共建眾創空間、產品開發中心、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和產業孵化基地。
2.4.3 提高社會效益
積極與政府、行業企業合作開展新技術應用創新和應用技術研究,主動對接政府和行業各項課題研究,參與各級組織的技能競賽、創客項目路演等活動,大力推動學研成果轉化。
2.5.1 開展創客課程教學
編制創新創業課程教材,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必修課,成為普惠性課程,組織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通過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結合網絡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大力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技能。
2.5.2 融入專業課程
把創新創業精神和技能培育融入專業課程。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情況,在專業教材中提示創新創業知識點,引導學生立足學習的專業創新創業。
創客教育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式,雖然在國外已經實現了較為成熟的發展,但是在國內尚屬于未被開發之地,創客教育的全面展開與接受也一定是一個緩慢變遷的過程,因此要做好相關體制機制配套,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為創客教育的發展減小阻力、提供支持。
創客教育發展,無論是眾創空間還是創新活動,物質條件的支持都是基礎條件,但是卻經常容易被忽視,比如數字工具、辦學資源等基礎條件,因此應當重視對于物質條件的保證。以項目學習為例,教師應當要求設計一個項目,讓學生自主模擬、體會工程師和項目經理面對某項需求時的狀況,同時也要綜合已有知識,自學、請教交流、團隊協作,最后完成項目。
國外創客教育起步早、發展快、力量強,而我國恰好相反,創客教育剛剛興起不久,基礎薄弱、發展較慢,特別是相關人才資源的缺乏以及創客教育實施者、接受者的理念上的固化;因此要把目光放在國外,促進國內外交流,借鑒國外創客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特別是國外創客教育在初期遇到的發展困境以及出路[6]。
“卓越計劃”視角下創客教育支撐體系的發展,要在強化體制機制保障、建設師資隊伍、加強眾創空間建設、特色專業群建設、課程設置方面進行不懈努力,才能最終實現對于創客教育的良好支撐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