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翠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大學英語教學中,語法知識屬于基礎知識,是學生需要了解的英語交流準則,是學生語用能力提升的前提。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以語法知識為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加強語用能力的培養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能加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正確性。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是企業招聘時對學生的衡量標準之一。學生在工作時應用英語時主要是交流、談判、商業信函的寫作等,相對于考試的填空、選擇、作文寫作更有難度。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注重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將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利于學生畢業后靈活利用英語進行工作,進而提升工作效能。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依托前期線上教學資源的提供及學習者的學習,中期課堂的討論式溝通,后期教師反饋,顛覆了傳統的單純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和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角色。翻轉課堂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是一種個性化學習的工具,使學生的學習隨時隨地發生,能有效滿足學生學習的新需求。了解英語翻轉課堂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影響,進而進行有效對策的構建,能在促進英語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大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翻轉課堂最早是由美國的高中化學教師實施的教學創新性教學模式,主要是依托軟件進行教學內容演示文稿的捕捉,并配講解聲音,目的是提供離校較遠或生病在家的學生學習。在之后的課堂上,教師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解答幫助。隨著科技的發展,翻轉課堂延伸為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學生在家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及需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在學習后依托網絡完成練習和鞏固。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學習的難點;在課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成知識資源的提供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依托翻轉課堂進行個性化學習,利于培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我國最早研究翻轉課堂的是學者張金磊,他在對國外翻轉課堂實踐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總結出翻轉課堂的最初模型,為后續翻轉課堂的應用奠定了基礎。之后,范秀麗針對性研究了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再之后,對翻轉課堂的研究逐漸增多,特別是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拓展到讀寫、翻譯、視聽等綜合環節。對知網的若干研究文獻進行研究發現,翻轉課堂對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教學設計,總結出翻轉課堂對學習者語言能力的影響因素,并進行針對性對策的提出,以強化翻轉課堂的應用效果。
長春財經學院在科在校生130 人,其中女生56 人,男生74 人。其中65 人為實驗班,依托翻轉課堂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另外65 人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
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教學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并布置學習任務及討論任務。學生利用電腦或手機在家或圖書館或寢室下載學習資源,并通過視頻的觀看完成學習。通過對課前練習的完成情況及效果,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活動,并進行針對性語言輸出性訓練,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進行拓展,最后根據學生的拓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首先,線上學習階段
線上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階段,前提是教師將語用學習資料上傳到線上學習平臺,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源進行知識學習,之后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建立語用學習資料庫,依托微課、課件、歌曲、電影等將語用資料分為學習資料和補充資料,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性學習,并對學習進行反饋,目的是實現學習的專業性和個性化。
其次,線上任務執行階段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定語用應用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后依托任務的指導完成任務。學生對任務的完成進行反饋,并上傳到線上平臺,教師依托平臺的后臺數據庫進行數據整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調整課堂教學活動。
再次,線下任務階段
教師根據線上反饋設計線下課堂教學活動,并歸納出重點,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時能解決課前線上學習的疑惑,同時能加強學習的深刻性。
最后,教師評價與反饋
對學生的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教師要進行評價和反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現狀,進而針對短板進行補充學習。對學生的評價要以線上學習過程、線下討論過程、語用能力測試等為主,并為學生建立檔案袋,使評價更準確更客觀。科學的多元化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督促學生及時完成預習、提交作業、完成小組討論等,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依托課前教學資源的學習及練習,學生能在課堂討論中著重進行口語和寫作的技能訓練,并通過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的逐層深入的練習,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中解脫出來,圍繞語言應用進行學習活動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能更好地鞏固英語知識。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對照,依托實驗前成績測試、及實驗后成績測試的對比,我們會發現,130 人的平均成績由71.2上升到73.5,而實驗班的學生的平均成績則由69.1上升到76.6。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翻轉課堂對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作用是毋庸質疑的。
首先,促進因素
能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以實際學習時間量和需要學習時間量的對比界定的,只要教師提供的條件符合,94%的學生都能實現成績的優秀。在大學中,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其課時遠不及專業課多,甚至還出現被壓縮的現象。《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上提升綜合素養。英語學習是一種社會需要、生活需要和工作需要,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國家富強需求及個人發展需求。翻轉課堂在英語課時減少的前提下,依托技術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前和課后,使學生依托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即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延長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翻轉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內外結合的學習模式下有效提升了英語應用能力。通過問卷調查的歸納會發現,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投入到英語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并能根據學習能力進行視頻的反復觀看,進而達到鞏固。翻轉課堂實現了師生之間的良性溝通。課前是學生自學,課堂是師生共同討論的活動場所,是學生真實交際的場地。在課堂上,學生不同思想進行碰撞,并依托教師設置的拓展性話題進行延伸性學習,利于提升學習成就感。翻轉課堂也提高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內容的交流與展示,使語言的輸入性及輸出性得到了提升。
其次,阻礙因素
由于學生是不同的學習個體,自學能力不同,導致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兩極分化嚴重。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托學習資源完成學習任務,并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性的交流活動;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習慣了的傳統的被動學習模式,不愿意主動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不愿意參與課堂拓展性活動。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自律性對語言應用能力有較大影響。如果翻轉課堂只注重學生詞匯、篇章結構的掌握程度,忽視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養,那么將失去其應用的核心意義。
翻轉課堂實施的不同階段都有其固定的特征和作用,在設計翻轉課堂時,不能將課前、課中、課后割裂開來,要進行有效銜接,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真實的情境。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課中討論是關鍵,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內化階段。在課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情景性的目標性的學習視頻資源,目的是通過重難點的突出,通過豐富的資源使學生在情境中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師可以設計配音式、動畫式的視頻資源,使學生在配音過程中,在角度扮演中完成學習任務。在課中,是師生互動最為頻繁的階段,教師要根據課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設計演講式、討論式等參與度高的課堂活動,目的是通過分組討論等加深學生對課前學習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課堂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課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和總結是學生進步的依據。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知識的內化程度有層級和階段的區分。所以在課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總結學習差異的原因,避免知識學習的丟失。
翻轉課堂在應用過程中,因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呈現多樣性。學生因學習能力不同對學習資源呈現多樣性需求,另外,教師對學習的預期也不可控。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不僅是技能性的存在,更是連接情感的紐帶。教師要依托學生需求的滿足,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設置多重學習環境,目的是依托頭腦風暴、游戲項目等督促學生主動探究,進而使學生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在發現語言應用能力應用問題的基礎上總結出解決對策。
翻轉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為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有一定要求。教師要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翻轉課堂的逐漸翻轉。教師對部分內容進行翻轉,使學生慢慢適應,目的是使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避免產生抵觸情緒。翻轉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前提,也是目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其語言應用能力培養的關鍵。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安排形成一定規則后,能提升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學生在教師的評價和指導中能有效突破自我,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翻轉課堂是信息化時代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探索,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課前線上資源的推薦,有效釋放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空間,拓展了學習區域,使學生的學習更具自主性;課中教學活動的設計使學生的線上學習有了一個應用的場所,能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拓展性應用;課后的教師評價使學生了解學習效果,并進行針對性補充性學習,進而提高語言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