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西豐縣自然資源保護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鐵嶺 112400)
引言: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取得突出進步,在實際發展階段,工業化發展形式取得突出的進步,占地面積增加,也對耕地管理產生影響。在整個階段中,耕地面積減少,對整體發展產生影響,因此必須立足現狀,做好各項管理工作。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性任務,不能脫離開發利用談保護,也不能只重視數量、質量而忽視耕地生態。目前,我們對耕地生產能力的關心依然集中在單產的高低上,并沒有很好地顧及因耕地生態環境的改變而引發的農產品品質、風味變化等問題。隨著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深化,消費者將會更加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和風味,耕地保護也將必然更多地關注到生態保護這一環節,而耕地生態保護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制度建立還是比較欠缺的。在具體管理階段,采取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各級政府部門通過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基本農田實現特殊保護。
1.由于耕地污染問題比較嚴重
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相對比較大,并且是存在較為優良的自然條件,適合農業生產活動的實施工作。但是最近的幾年來,我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使其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耕地的整體質量。重金屬污染、“三廢”排放等因素不斷擴大土壤污染面積,加劇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的隱蔽性較強,存在著較大的治理難度,需投入較高的成本,花費較長的時間。同時,很多農戶的植保理念較為落后,對化肥、農藥等過量使用。大部分農戶在化肥、農藥購買過程中,將其肥力、殺蟲等效果作為關注的重點,化肥農藥的毒性和安全性受到想要的護士,有機肥使用量比較少,同時一部分農戶錯誤地認為施肥量和產量之間是正比例的關系,對于化肥存在過度的依賴,這樣會導致其土壤出現板結和酸化等不良現象發生。
2.由于耕地保護意識比較缺乏
對于大部分的農戶而言,僅僅只是利用耕地,并沒有做好耕地的養護工作,過度的追求農業生產的效益,導致其耕地質量持續的降低,還有一部分農戶普遍的認為,政府負責耕地保護和提升,并不需要過多的關注,所以將掠奪性耕作方式運用下去,對化肥農藥等過量使用,以此來達到農作物產量提升的目的。農戶往往年齡較大,不具備較高的受教育水平,不能夠充分認識到耕地保護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受思維觀念、收入水平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很多農戶并不愿意在耕地質量保護方面應用現代化農業技術,對于短期自身的利益相對比較重視,缺少較強的耕地質量保護意愿。此外一部分的農戶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效益,出現了不規范的短期土地流轉情況,這樣也會顯著降低耕地的長期種植力。
3.由于耕地質量提升結構并不合理
一是耕地質量受到忽視。管理質量和土壤質量以及環境質量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需要同步的保護和提升。但是我國一部分地區的耕地質量提升過程中,將管理質量和土壤質量等作為工作的重點,環境質量沒有能夠得到相應的優化。二是耕地質量內在提升效果不夠明顯。部分地區采取豐富的工程措施,如建設高標準基本田、改造中低產田等,沒有深入開展基礎性工作,如土壤改良、耕地監測等。三是新增耕地質量提升遭到忽略。結合近些年來廊坊市耕地質量提升工作實踐可以發現,很多地區將擁有便捷交通條件、集中連片的耕地區域作為提升的重點,新增加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視,只有經過持續的培肥和耕作模式優化,新增耕地才可以逐漸地形成土壤肥力,但是一部分新增耕地因為不具有便捷條件,種植的作物也不適合地區環境,甚至有拋荒等現象發生。
1.由于產業發展并不均衡
在現如今發展的過程中,人口流動相對比較頻繁,北方和西方向南方進行移動,農村人口也是向著城市進行遷移,在此背景下,城市建設用地相對較高,所以出于在高危運行的狀態下。縣級層面的城市擴張存在一定的問題,根據農民為主進行進程的拖動,為了下一代教育和老年的醫療保健,很多農民選擇在城市生活。我國大概有兩億人向城市轉移,占據二千二百萬到四千四百萬畝的優質耕地資源。在城市化發展中,建設用地的范圍比較大,加上東北、西北和華北區域的人口轉移現狀,建設用地規模持續擴張。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重點,在我國內循環發展的背景下,政府以及其他部門需要持續的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并且還要提高投入,通過耕地保護和合理化的管理工作,對現如今的管理情況進行改善。
2.由于耕地保護利益協調機制有待于完善
國家層面的利益是保障耕地資源的安全,在實際進行實施的過程中,要兼顧安全性和長期性和穩定性特點,通過地方層面的管理,能夠最大程度上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并且通過合理化的管理也是可以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實際進行耕地保護的過程中,本身有屆次性、短期性和被動性的特點,在保護中由于缺少合理的管理機制,增加了內部管理的隱患。個人利益是指農民個體在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中得到的利益,耕地保護本身具備比較性和短視性的特點,只有做好各項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障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現如今人口逐漸地增多,但是耕地面積確在逐漸地減少,人增地減的矛盾問題將會不斷的加劇,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充分地認識到土地問題是重點的問題,這也是直接的關系到區域發展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在后續會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切實增強耕地保護的憂患意識,友好處理經濟建設和用地需求等方面問題。在發展中必須將耕地保護放在首位,不斷強化地方政府的管理主體,完善土地執法監督管理機制,針對出現的土地違法現象,必須及時處理。實際工作階段,認真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共同責任,使其能夠將耕地保護的工作人員任期管理目標進行嚴格考核,在此基礎上更好的保證耕地得到相應的保護。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在進行耕地保護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如今在具體工作中,需要持續強化地方政府的保護意識,劃定永久的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在初期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各級干部進行思想方面的指導,耕地保護的責任能夠及時地落實到黨委和其他責任人身上,各級的工作人員要在思想上認識到當前管理的具體情況,不斷開展務實管理。在當前管控階段,解決重發展和輕保護的問題。積極落實耕地保護的責任,必須及時處理存在的耕地保護問題。針對重大的違法行為需要嚴格追究責任。整個過程中科學的規劃管理很重要,要注意的是全面貫徹和落實現有的政策方案,不斷對耕地保護面積給予穩定,只有持續推廣農田保護形勢,才能完善現有的農村網絡經濟管理模式。在實際進行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規定的要求進行實施,強調的是公眾參與到其中,并且樹立起一個責任制度和兩個網絡建設方式,在基本農田日常管護的過程中,還要逐步的實現管理網絡化以及監督社會化,在后續保護階段,切實地進行耕地保護和基本管控。
在實際實施中,需要實現對耕地范圍的管理,做到開源節流,在后續管理中需要根據集中保護作為基礎,針對于非法建設用地的情況,實施過程中需要實現關鍵部分的保護,有效的控制城鎮的用地規模,充分的外而出現有建設用地的潛力,從而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發展向內涵挖掘轉換,通過合理化的管理之后,減少建設用地無序擴張的態勢。在建設和耕地保護中,針對經濟發展用地,應盡量避免占用耕地,對必須占用耕地的項目,需要積極地進行抵制,避免存在濫用耕地的情況。
在區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執行耕地補償平衡,堅持耕地補償數量和質量的平衡,日后發展中,還需要實現耕地的合理保護,完整的耕地保護十分關鍵,實施中需要保證耕地的盒子里和總體生態條件,在耕地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耕地質量和總體生態條件惡化,會影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因此在具體的管理階段,為了避免占多補少的現象,依據現有的規定,同時還需要對補償耕地數量根據等級折算的方式進行落實。
在現如今耕地保護的過程中,通過網格化監管的方式,實施鎮、村、組三級網格責任制度,一級向一級進行負責,逐級的簽訂目標責任書,將永久基本耕地保護任務落實到責任人、責任地塊和責任網格。基于永久基本耕地劃區情況,在實施階段設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注明保護面積、范圍、示意圖、責任村組、網格員姓名和舉報電話等內容,然而對于有條件的村組而言,也是可以結合區域實際的情況,將網絡化制度細化到農戶,層層進行相互監督,協同保護耕地資源。
總結:綜上所述,耕地質量關系到農業生產效益與農業整體發展,需引起足夠的重視。受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耕地質量呈現出穩步下降的態勢。耕地保護在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管理階段的具體情況,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本文分別從切實強化耕地保護責任、開展耕地規范化管理、落實耕地保護方案、實現生態上的耕地保護等方面入手,及時處理現有的問題,從而減少當前耕地保護階段的各種問題,確保整體管理的有效性。針對這種情況,當地政府部門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多方面著手,深入落實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作,逐步改善地力條件,恢復土壤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