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勇
(吉林省洮南市萬寶鄉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洮南 137114)
通常情況下,在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開展中,由于一些原本符合相關條件的人群,伴隨著特困供養等救濟工作的開展使得他們已經超出了救濟的標準,這就會導致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的臨時性。而針對最低生活保障的檔案管理工作則能夠詳細的記錄這些信息,為深入基層的救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因此為了確保最低生活保障所開展的救濟工作公平合理、保障每一個被救濟人員都能夠改善現狀,就必須要有效規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的不足之處。
最低生活保障這一政策最開始出現主要的面向受眾為城市局面,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呈現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逐漸面向了城鄉居民。根據最新的最低生活保障數據調查顯示,截止2020年12月份,我國城市內的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總數約為900萬人,而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總數則為3500萬人左右,并且總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呈現出了逐年遞減的發展趨勢。根據最低生活保障的最終目標來看,我們要完成“應保盡保”的目標理念,所以應該還會有不同的人群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所以最低生活保障的檔案管理難度會越來越大。
在我國,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是逐級申報的形式,而具體的審批程序則是首先由城鄉居民們正式提出申請,而后由基層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后給出初審意見,在由該地區的街道或其他通過層次機構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之后才能夠上報到縣、市級民政局,進行最終的審批工作。所以在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當中,總共需要設計到幾個層次的部門,各部門之間還需互相負責監督,負責層次分明,因此在不同的層次當中也會有不同的檔案信息,這就要求檔案管理工作也需要結合這種工作實際[1]。
現如今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主要的工作分類為動態管理、分類施保等,主要可以表現為最低生活保障的面向對象隨時變化,保障力度的大小也隨時變化,甚至是否進行保障也并不確定。比如有些受眾群體由于個人因素或者家庭因素發生改變,最低生活保障就會根據其實際狀態對保障力度進行調整;而當受眾群體所處的地區經濟增長時,也會適當的降低該地區的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同時為了確保受眾群體的公平性,一般還要求有關部門隨時對受眾群體進行核查。由此可見,最低生活保障的檔案管理具有明顯的動態性特點,需要隨時記錄變化的數據。
通常情況下,最低生活保障的檔案管理工作往往會涉及到幾個不同的層面,而且每一個層面都管理著不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文件材料,因此總的管理工作難度就會越來越大,每一個從層面當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檔案管理不規范的現象。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是相關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一個明確的管理體制,這就會導致不同層面的管理職責不夠明確,他們對檔案歸檔的實際范圍也不夠清晰,檔案信息的整理方法變幻莫測,難以統一,對于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的科學性、完整性與規范性十分不利[2]。
我國的最低生活保障檔案數量越來越多,所以檔案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這對我國的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人員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不論是對管理人員的數量還是對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檔案管理人員隊伍當中,存在嚴重的“老齡化”趨勢,即檔案管理人員的年齡普遍偏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往往比較低下。另外,就是這些檔案管理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先進的技能培訓,導致他們目前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已經不在適用于檔案管理工作。最后,就是一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了檔案管理的信息化,但是有關信息化的先進型檔案管理人才嚴重缺乏[3]。
由于我國的交通條件越來越便利,導致最低生活保障受眾人群的活動地點會經常發生改變,有時本地區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甚至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王某的最低生活保障檔案本應當是歸結到其鄉鎮地區的社區進行的檔案保管,但是由于他進城務工,就導致所在地發生改變,很有可能出現縣級或者市級的民政部門進行再次保管的現象。而這種檔案信息保管地點的改變,會給檔案的修改、查詢以及管理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嚴重影響了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所謂的檔案管理規范化,其實就是指“一戶一檔”的檔案管理手段。一般來說,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檔案內容都是從受眾群體申請一直到低保資金發放以及后續動態管理的所有信息數據,檔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須要認真、妥善的進行保管[4]。對此,就要堅持“一戶一檔”的檔案管理理念,規范受眾群體信息管理的方式,對所有數據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編號。還可以實行雙重管理模式,即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并存,從而實現檔案信息的全面性。
首先,可以召開專項的培訓會,明確不同級別檔案管理部門的職責,并結合我國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要求,對下級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管,確保檔案管理人員工作的規范化;其次,可以由上級部門指導下級部門,挑選出一些具備榜樣形象的上級部門,針對它們的檔案管理經驗以及措施,對下級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優勢;最后,就是要積極制作和發放一些培訓教材,幫助那些基本的檔案管理人員快速了解先進檔案管理知識[5]。
對此,首先就是要統一管理最低生活保障的業務標準,讓檔案管理的內容更加規范。因此就需要民政部門加快完善業務標準的步伐,設計一個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審批材料樣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基層減負。另外,還要適當的投入資金,建設一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從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的效率,為每一個受保人員提供細致的服務。其次,還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檔案管理機制,確保各個部門之間能夠相互配合、統籌協作,從而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由于受眾群體的個人條件以及家庭條件變幻莫測,所以就需要新時期的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結合這種變化情況,進行檔案的動態化管理,及時補充有變動的信息。總而言之,就是要求針對每一個存在的受眾人員,對他們的檔案信息進行反復利用、反復補充,從而逐漸形成一個全新的檔案信息,確保檔案中信息的實效性,以此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的合理性[6]。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當中,需要我們針對每一個需要社會救助的人員進行更加規范的檔案管理工作,確保他們都能夠切切實實的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