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一丹
(廣東省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現代中職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性發展,影視鑒賞課對于提高學生的鑒賞素養、培養鑒賞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中職階段學生的思想較為成熟,有了獨立的自主意識,因此教育工作者應針對學生的成長特點以及認知范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影視鑒賞習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影視鑒賞課不僅僅是簡單地對影視作品進行觀看,還要通過自身的知識、經驗以及情感認知對影視作品進行聯想、分辨、思考,以此獲得影視鑒賞感受。中職學生正處于思想活躍,認知能力強的階段,他們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同時也希望獲得更多的影視熏陶,因此對影視鑒賞課提出了明確的教學方向,既要幫助學生對影視作品進行鑒別,同時也要讓多元文化影視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鑒賞范圍,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1]。
人們在欣賞影視作品時,首先要將其處于動態狀態,然后通過視覺圖像進行動態思維轉換,也就是說影視是依托人類世界體驗的文化產品,處于動態的影視作品欣賞與個人的先天能力的重要關系,同時也需要從視覺外觀中了解作品中的內在含義,而這種內在含義則需要觀賞者從自身的情感世界、想象力以及鑒賞知覺中不斷地進行滲透,形成視覺與心理的交匯,從而達到對美感的充分認知。鑒賞體驗的形成也是影視鑒賞的關鍵所在,這一過程必須以影視作品為主要依托,通過作品感受其生命力,任何的影視作品都是經過創作者的深思熟慮,在一定的社會或歷史背景下融入了作者的相關感情,因此在欣賞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拍攝的技巧,同時也要認真觀察作者作品的律動[2]。
個人的影視鑒賞能力需要在漫長成長過程逐漸累積,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感悟,而在社會活動和實踐生活中會形成一種綜合性的鑒賞能力,例如對于不同的影視畫面符號有不同的聯想,對于不同的拍攝背景有不同的認同度,因此需要培養學生的影視作品鑒賞知覺,注重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的協同作用過程。影視鑒賞是一個心理和生理共同發揮作用的過程,其中的個人情感對于鑒賞之間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會貫穿于整個鑒賞教學活動課程當中。想象力是人們對于現實世界的有效延伸,對于影視作品的欣賞至關重要,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禁錮,從作品元素、作品點滴中進行自主創造,同時鑒賞想象也被稱為鑒賞體驗的催化劑,鑒賞想象力能夠讓觀眾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世界觀判斷對相應的影視作品,并形成獨特的鑒賞框架,而這種框架則根據人們的鑒賞想象深淺決定了其不同的體驗層次,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充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鑒賞想象力,讓影視作品能夠有更好的影視延伸。
隨著我國中職教育不斷深化,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未來社會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需要學生掌握更多技能,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教育培養。新教材背景下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影視鑒賞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欣賞豐富性、生動性、鮮明性的影視作品,暫時緩解沉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影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因此影視鑒賞活動不能給學生負擔,盡量將趣味性融合其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開闊學生的影視眼界,能在欣賞影視作品之余放松身心。當前中職學生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交織、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生們能夠通過網絡獲得更多知識,同時中職學生也容易產生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特征對當前的影視鑒賞課進行內容豐富,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影視作品更具直觀性和生動性,既要讓學生能夠在影視鑒賞中獲得情感啟發,同時也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想象力翅膀[3]。比如說,在開展影視鑒賞教學中,可以不局限于傳統的經典影片,也可以加入現代先鋒電影、科技電影的鑒賞,提升學生的鑒賞豐富度,也能讓學生對影視鑒賞提起更高的興趣。
傳統的中職影視欣賞課程,教師往往更加注重理論性的說教,但是這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教師應根據當前的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思想觀念,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教學課程,引導學生體驗影視,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傳統教學方式不適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影視作品進行鑒賞,同時還要讓學生感悟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以及文化內涵,分層次地進行學習遞進,不能單獨依靠教學語言,還要注重多元化的講解方式,例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組內進行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碰撞,逐漸培養學生傾聽意愿,激發學生的影視體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班級內進行小組劃分,教師要注重每個小組的平均水平和能力,要保證小組內的差異性不大,但是學生有著各自的特點及優勢,盡量讓學生產生交流與溝通,以此激發學生的觀點表達。小組劃分完成后教師可以將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讓組內成員討論找到不同類型影視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時在組內進行辯論,得出結論之后再由組內成員選出代表與其他小組進行商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凸顯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比如說,可以組織學生鑒賞奧斯卡經典電影,然后讓學生分組針對不同電影進行討論,并形成有深度的影視鑒賞報告,提升影視鑒賞教學的綜合效果。
從教育實踐來看,中職學生思想逐漸進入到成熟期,他們對外界事物有了獨立看法,雖然缺少相關的社會經驗,但是可以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對各類影視作品進行初步判斷,雖然這種判斷較為膚淺,但是通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可以有效地滋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中職時期的學生壓力較大、課程緊張,而學生也渴望能有休閑娛樂的課外活動,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類學習特點,幫助學生在影視鑒賞課程中欣賞更加多元化的影視作品,同時要注重各類作品的不同歷史時期與社會背景,結合作者的創作經歷進行講述,讓學生以聽故事的方式了解不同的影視流派以及表現技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另外,中職影視鑒賞教師也要注重影視欣賞課與其他課程的有效融合,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高自身對于影視作品的認知,例如采用情境創設法,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思維,沉浸改變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沉浸在影視的海洋中,譬如我國傳統拍攝更加注重意境,影視作品則與各類詩詞以及音樂有著相通之處,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配合各類詩詞或背景音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當中,加深對于作品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鑒賞情感[4]。
影視欣賞本身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優勢,為中職影視鑒賞課程教學進行輔助。情境創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影視體驗感,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根據情境內容準確抓住影視作品的靈魂,通過情境內容進行想象或分析,能夠讓學生在作品中找到更多的情感表達和含義表達。另外很多影視作品形式具有相通性,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范圍,注重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例如建筑與影視的相通性、石雕與影視的相通性,通過不同的情境轉換,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領悟。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幫助學生豐富欣賞課程的課外活動,例如有些展現人文社會現象的影視作品,如果單單從靜態視覺上欣賞影視,并不能讓學生提升欣賞能力,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通過對社會的主動觀察,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代入感,觀賞了解更多與影視中相通的理念,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影視作品的印象,同時也能為日后的影視作品欣賞奠定基礎,并通過聯想思維方式了解相同元素作品之間的深層含義,提升影視認識與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傳統的中職學校影視鑒賞課常常通過不同的作品,讓學生對影視作品有著更加全面的認知,但是現代背景下還要加強調學生的人格及品質培養。在影視鑒賞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不同作品的細心觀察了解作者的情感,并結合自身的感受獲得全新的鑒賞體驗,在欣賞、辨析、分析、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影視知識。只有深入了解影視鑒賞課的以及內涵才能提高學生的鑒賞體驗,并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影視熏陶,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