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麗
(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第五中學,江西 鷹潭 335000)
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有效教學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主流,學好語文對于學生來說極其重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了現階段一線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作者認為,要想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需要將素質教育落實到位,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實際需求,靈活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通過因材施教來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目前,由于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缺少足夠的認知,未能認識到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仍舊采用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無法激發他們的興趣,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另外,語文教學內容需要背誦的較多,過于枯燥,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語文存在著一定困難。雖然部分教師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但未能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加以運用,當然也無法獲得較好的效果。所以,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因材施教為原則,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來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還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好的老師[1]。經調查學生普遍認為學習語文比較枯燥和乏味,大多數學生在上課時不認真學習,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是現在較為普遍的現象,這就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不斷進行反思與鉆研,想辦法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只有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從“要我學”轉變成“我樂學”,語文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活躍起來。例如,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首先在課前準備上,讓學生自主通過互聯網搜集石拱橋的相關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或是影像,還可以找一找中國石拱橋創造的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查找資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接著在導入環節上,提出問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以及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之處?”,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加深了對本文知識點的印象。通過設置疑問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提升素養的主陣地[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設適合語文學習的氛圍,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將教材中的語文知識和結論轉化成通俗易懂便于學生接受接收的信息。其次,是根據教學目標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初中語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讓學生獲得文學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語文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并通過自主思考初步形成對于語文問題的認識。接著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語文知識靈活加以運用,能夠達到分析文章邏輯關系的層次。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根據學生的學情對教學內容的再創造。再有,教師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中的內容,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讓學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學知識,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逐漸顯現出了個性化,對于語文教材中的人物事跡非常的感興趣,有著強烈的探究意愿[3]。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對文章人物的人性分析和初會評價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學生存在著差異性,在個性能力、興趣愛好和學習基礎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初中語文教材無法同時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也不可以符合所有學生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豐富教材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資源更加的豐富。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教學素材,以便獲得不同的、最新的教學信息和資源;也可以在平時收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和雜志;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間的差異,并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例如,在教學《黃河頌》一課時,首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并由此引入黃河頌創作歷史背景。通過課文的閱讀學生初步了解了作者創作時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感受到詩中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以此樹立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價值觀。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增強,有效鍛煉了學生的開放創新思維。另外,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要努力成為教育的創造者,而不只是知識的搬運工,這就需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有效互動是建立平等和諧師生關系基礎上的,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結論:總而言之,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既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又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均衡發展為目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