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烏魯木齊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我國正處于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展大國制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轉型升級關鍵時期,1+X證書制度的試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探索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融合,對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提出了新要求。職業教育必然要通過改革創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教學模式等措施強化內涵建設和提高育人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課程建設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程標準在明確課程定位、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以及規范課程標準實施與課程考核、評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旅游政策與法規》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更應緊跟我國旅游發展的政策出臺和立法進程,培養學生具備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素養和法治思維,以適應我國旅游新業態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鑒于此,作為培育旅游行業人才重要基地的中職學校進行課程改革更是刻不容緩,并首先是一場以課程標準建設為導向的改革,基于1+X證書制度下探索制定課程標準為突破口來推動旅游政策與法規課程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方面進行規律研究。系統歸納國內研究成果,研讀相關教育方針、政策知識,參照中職公共課課程標準等途徑,通過理論層面的研究確定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框架組成:課程性質與任務、課程設計思路、崗位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水平、課程實施。
另一方面進行問題研究。基于1+X制度視角下,依據《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對職業崗位需求、教學實施者、課程學習者等多維度調查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對本區域代表性旅游企業(旅行社)就旅游從業人員崗位職業核心素養和能力需求進行調查研究、統計、歸納、整理,確定該課程培養目標和核心素養。參照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大綱要求,融合旅游相關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構建模塊化課程結構內容;參照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大綱考核要求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性,確定學業質量水平;根據調研結果和教學實際需求提出了教學實施相關建議。
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調查準備階段。了解研究領域現狀,收集國內相關文獻資料,研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相關政策,確定課程標準基本框架;第二階段為課程標準實踐性研究階段,主要圍繞研究內容展開調研,形成調研分析,為后期課程標準內容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形成課程標準設計思路,構建課程內容體系,完善課程考核評價和學習質量水平等內容。第三階段為課程標準總結提升階段。通過對受訪者進行關于課程標準效果評估的調研,進一步完善課程標準內容。在課程標準研究中可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提高課程標準實用性、適用性。
《旅游政策與法規》課程是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獲取導游職業認證的必修課程,也是旅游相關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了解和掌握我國旅游基本政策和旅游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及服務職業等級標準等內容,具備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依法服務的服務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為今后順利從事旅游服務崗位工作、職業發展和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行1+X證書制度的工作要求,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試行,2017年)》,參照《2021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大綱》具體考核要求,融合旅游大數據分析、定制旅行管家服務、旅行策劃和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實施等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具體內容,構建課程內容體系。以導游(講解員)、旅行社及相關旅游企業崗位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中心,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為主線,將調研的內容進行整理、論證,完成課程標準制定,以期實現培養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
以導游(講解員)、旅行社及相關旅游企業崗位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中心,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構建了基于能力本位、課證融通理念下的“三模塊六項目三融通”的模塊化課程內容體系。本課程設計了職業基本素養模塊、課證融通職業能力模塊、職業能力拓展模塊三個模塊,包含六個學習項目,在項目教學活動實施中,進一步分解成15個學習型工作任務。
第一模塊是職業基本素養模塊。它由旅游政策、旅游基本法知識內容組成。第二模塊是課證融通職業能力模塊。此模塊由旅游從業法律法規、旅游行業法律法規核心知識內容組成。通過學習,學生掌握旅游企業主體相關法律法規、旅游者合法權益、旅游市場行為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逐步建構旅游法律知識體系,積累崗位所需專業知識,為順利考取全國導游資格證奠定基礎。第三模塊是職業能力拓展模塊。是基于中職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此模塊主要包括了旅游者出入境、住宿、飲食、娛樂管理法律制度、旅游資源保護等領域的法律制度及解決旅游糾紛的相關法律制度。通過大量關于解決旅游糾紛的案例為主線,在情境模擬演練中實踐合理、合法、合情地處理工作中的旅游糾紛和旅游投訴案件,維護權益、規避風險,逐步培養學生法律視角下邏輯思維能力,為今后提升崗位適應能力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本課程考核應從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己朔绞讲捎庙椖考寄芸己伺c在線題庫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考核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考核職業能力與素養。
其中,《旅游政策與法規》課程學業質量水平分為兩級,每級水平主要表現為學生對旅游相關法律制度知識的理解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其中水平一:掌握各模塊旅游政策與法規基本知識和基本法律概念,對當前方針政策制定、旅游行業規章制度的應用有一定的了解,能運用相關知識對案例進行簡單分析。水平二:在水平一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課證融通和職業能力拓展模塊的知識與技能,較好地理解旅游行業法律制度,并能結合實例進行分析、運用。
本課程教學要緊扣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突出中等職業教育特色,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和利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提升法律素養。
教材編寫建議:教材應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多設計結合崗位任務、角色參與度強、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活動,寓教于樂,充分體現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
學業水平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業狀況。過程性評價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在考查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的基礎上,關注法律意識、“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與發展、法律社會責任核心素養的發展,評價要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況。總結性評價應基于學生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的法律法規專業能力和學習遷移能力的培養要求,創設基于旅游服務活動情境的項目案例,考查學生旅游法律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以及自我創新和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表現。
課程開發資源建議:課程資源內容與形式應多樣,既要開發適合中職學校教學需求的學習指導、教師參考書等資源,又要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有針對性地開發配套的圖片、音頻、視頻、課件等教學素材,以及微課、專題網站、APP、微信公眾號、在線開放課程等集成的數字化課程資源。要正確處理教材與課程資源、信息技術與《旅游政策與法律法規》教學的關系,利用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式,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結語:基于1+X制度下課程標準的制定是目前中職該課程研究空白區域,可借鑒的研究思路較少,加之1+X制度涉及領域較為廣泛,本課題所研究的內容還處在探索和嘗試階段。在課程內容體系構建方面,由于旅游行業相關的“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是動態化的標準,今后的研究仍需要持續關注行業發展,及時更新,發揮課程標準對教學活動的有效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