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東營市東營區文馨幼兒園,山東 東營 257000)
人們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尤其開始注重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幼兒園是學前教育中的關鍵一環,也是孩子開始離開家庭、融入社會的開端。但當前我國幼兒園在將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阻礙,本文就針對幼兒園教學效率改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家園配合主要是指幼兒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展開的溝通與交流,通過交流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達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但現在的家園配合過于形式主義,幼兒園與家長雙方都并沒有真正的重視起來,溝通過程中太過注重表面形式,缺少對孩子心理、思想、體育運動等方面的溝通與了解,家園配合不僅需要一定的平臺依托,讓家長與老師能夠互相交換意見,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夠蜻蜓點水,只有深入的交流才能真正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包括生理方面的問題并即使得到糾正與解決。
由于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其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這就使許多家長產生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在學前教育的過程中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施加壓力嚴格要求,但卻缺少對孩子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的關注。同時這種觀念也影響了現在的教育機構,使現在的教育機構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首要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從而忽略了孩子愛玩的天性,讓孩子本該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變得沉重,也給這個年齡的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壓力,而現在過于傳統和死板的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大多也只是打著“游戲”的名義強制給學生灌輸知識,并沒有真正地去引導孩子去探索、去創造,使孩子一直處于無形的壓力之下,不能夠真正的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澆滅了孩子對探索外界的興趣與好奇心。
在目前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將游戲運用到課程當中已經普遍化了,但其運用模式還是太過于傳統和死板。首先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教師為領導地位,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沒有太多的體驗感,自然也就無法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消磨了孩子的好奇心。其次使幼師無法很好地處理課程與游戲的關系,無法很好地將課程與游戲自然融合,使學生在課堂上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戲當中,無法有效的接收到老師教授的知識,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對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師對于幼兒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孩子還處于認知能力弱的低年齡段,其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作為與孩子接觸時間較多的教師,其帶頭引領作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想要擁有高品質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與專業的知識素養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
課堂游戲化的過程中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只有打造適合該年齡兒童的游戲,符合孩子的認知能力,才能夠真正發揮出課程游戲化的作用。由于孩子隨著年齡的不斷變化,其認知能力也在隨之發生變動,對事物理解能力的強弱也各有不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能夠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力創設適合孩子的互動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課堂游戲化并參與其中,通過合理的課程游戲化的開展,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與理解力,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幼兒園的硬件設施越來越齊全。滑滑梯、木馬、小火車、蹦蹦床等應有盡有。如果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劃分不合理,老師對幼兒自主玩游戲做相應安排時就比較費勁。當幼兒老師宣布自由地玩游戲后幼兒們一窩蜂地散開,老師無法兼顧照看到所有的小朋友。玩游戲的現場就可能狀況百出,可能會有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進行打鬧。還有小朋友對滑滑梯等設備不熟悉在滑滑梯上摔倒,在小朋友之間的推搡中也存在安全隱患。幼兒們為了玩而玩,并沒有組織到一起,在玩耍的過程中得不到實質性的成長。這種毫無意義的渙散的自主游戲應該終止在幼兒園的活動區域之中。在合理的活動區域劃分后,幼兒老師應該讓小朋友組成一個隊伍,帶領幼兒識認這些游戲設備。著重講清楚使用它們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原則,還有教導幼兒要愛護公物要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將同學之間要友善相處,合作才能共贏的思想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游戲中得到成長。
幼兒所處的這個年齡階段,對很多事物還沒有接觸,很對教師在教學當中無法開展相應的教學任務,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心理狀態,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閱讀習慣的培養有一點了解。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方法也剛好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例如通過講故事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存在問題的是根據學生現狀進行合理的故事方案設計并且取得好的教學成果。教師在講關于校園生活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講與生活相關的小事應當與現在所處的環境相結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能感同身受,這樣對單詞,句子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了。在幼兒到教學當中,學生的對很多知識的理解非常模糊,如果單純地死記硬背,這樣對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這樣學生對其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更容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多媒體技術是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可以將知識從抽象變為具體,以達到將知識活起來的效果。應用在教學當中的多媒體技術手段主要有利用PPT進行授課,利用網上教育資源等。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相應的教學創設情境,利用情境創設還能進一步提高幼兒
對中文、英語等不同語言的學習能力。
幼兒的教學要格外注重所教知識實用性,對提高幼兒獨立解決生活中的小事情的技能要有幫助。有一位幼兒教師設計了幾個情景化的游戲,來助力幼兒教學的日益成熟。“我是小小售貨員”、“清晨的小蜜蜂”、“找朋友”等等一系列情景化游戲,給小朋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小小售貨員”的情景是在文具店,讓小朋友分別扮演文具店售貨員和買文具的顧客,在課桌上擺一些鉛筆、橡皮擦等文具并明碼標價。再在紙片上寫出金額充當錢,一支鉛筆需要五毛,顧客要買一支鉛筆要給售貨員一張一塊紙片,售貨員會獨立思考該給顧客多少錢。這一游戲激發小朋友對數字的敏感度,為以后學習數學奠基。“清晨的小蜜蜂”這一游戲主要是讓小朋友模擬起床時間還有折疊自己的小被褥的等起床后的一系列操作,能引導小朋友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幫助家里分擔一些簡單的家務事。“找朋友”這一游戲主要是營造一個對話的氛圍,小朋友之間開展交流,進行自我介紹和才藝表演。通過游戲促進和別的小朋友融洽相處,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讓幼兒形成認知習慣比如,在早上上學時,鼓勵幼兒用文明禮儀方式與父母告別,并鼓勵幼兒與迎接老師積極打招呼,促進其講禮貌的習慣養成,其次,制定排隊規則,讓幼兒在校期間養成干什么事情都要排隊的習慣,最后教師在講課時也應多分享中華民族傳統的講文明的事例,并利用相關節日,開展相關活動。學校家庭應該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如“學雷鋒,爭做少先隊員”、“文明禮儀我最行”等優質專項活動。要求并吸引幼兒參與其中,讓幼兒在專項活動中,體驗踐行文明活動帶來的收獲,并在活動中獎勵那些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其獎勵,用榜樣示范法,讓幼兒學習先進同伴的行為,促進幼兒在相互學習中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另外學校也可開展“晨讀文明禮儀條例”等活動,強制要求的活動,讓兒童在達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文明禮儀活動根植心間。通過強制的或者自愿的活動,讓幼兒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不斷提高文明禮水平。
在幼兒時期,孩子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而高效化的課程教學則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得到基礎的鍛煉,通過簡單的四肢活動與跑跳等運動的結合,鍛煉孩子的協調能力,提高孩子的身體控制力,促進幼兒的新陳代謝與骨骼、肌肉的良好發育,從而使孩子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減少患病的幾率,為孩子的學習做好鋪墊,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高效的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同時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首先,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由于他們年齡尚小,對外界的認知能力不足,所以他們在對外界認知的過程中多采用融合認知的方式,這就體現了將游戲運用到課程當中的重要性,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游戲,可以豐富孩子的實踐經驗,讓孩子通過自己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來提升自己對外界的認知能力。其次,幼兒時期也是孩子發展自己語言能力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幼兒接觸的語言多以口頭語言為主,同時又要向書面語言轉化,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不斷理解同學與老師的意見與想法,同時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就在無形之中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此外,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自己動腦筋去解決,在孩子面對問題去思考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孩子的好奇心也會促使孩子不斷去探索與發現,最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創造力與判斷力,使其智力得到發展。
處在幼兒時期的小朋友擁有極其強烈的好奇心,其模仿能力也很強,同時幼兒也能通過對外界的模仿進行學習,所以在游戲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孩子模仿一些夸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積極參加活動,并讓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習到一定的知識與技巧。同時將游戲運用到課堂活動當中,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緩解孩子內心對外界的緊張防范心理,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到課堂當中去,同時也可以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促進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想要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就要處理好課程推進與教學有效性的關系,使課程推進能夠起到實質性作用,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與理解力,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使孩子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