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強
(河北 遷安 064400)
現代室內設計是建筑領域的一個新型學科,與建筑學、環境學、藝術學等學科交叉性強。在現代城市建筑中,對傳統民居文化的借鑒與運用已經成為室內設計創新的重要方向。傳統民居文化作為深藏于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有形財富,不僅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心理,也給我們的家居環境帶來深層的影響。研究傳統民居文化與現代城市家居空間設計的關系,對于傳承民族文化、提煉民族精神,從而為構建新的現代家居環境增強傳統特色奠定基礎。
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建筑行業的創新發展,現代建筑風格也在隨之發生改變,結合傳統建筑風格來看,其具備了一定的時代性特征,是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特色象征,在傳統建筑物中凝聚了寶貴的人文價值,是現代建筑物所無法替代的一種時代精髓。
傳統建筑歷經時代的更迭,本身具備了較高的實用性特點,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在不同地域之中,我國的傳統建筑風格也不盡相同,每個建筑物的功能性也存在著相應的差異。舉例來說,客家的傳統建筑中均以封閉性為主,“天井”是其一大特色,在建筑內部則設計得更為通透,外部結構的封閉性特征,更好的體現出了建筑物自身的獨立性特點,而通透敞亮的內部構造,卻又展現出客家人晾曬糧食這一生活習慣,同時也能展現出客家人熱情好客的一面。
在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縱觀我國幾千年的建筑發展形態,其中的儒家文化影響頗深,并能夠充分體現在傳統建筑體系之中。例如,《道德經》中指出:“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在經歷數千年之后,傳統建筑文化已經將哲學思想作為了自身的一種建筑風格和體系,將“天人合一”的思想傳承得更加深遠。
伴隨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目前人們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更為重視,并且對建筑物整體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現代建筑特點來看,大多數運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材料,該材料具備較高的抗壓性能,但是在遇到外界自然災害時,仍有可能會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襲之后,而出現坍塌的問題,這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對此,為了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風險性能,現如今很多現代建筑都會運用輕質建材,該材料具備優秀的防震防壓性能。在現代建筑群體中,電梯已經作為一項常見的基礎設施,而電梯在其運行期間也會由于質量問題或者在外界因素干擾下出現安全事故,這就需要設計人員結合實際的施工場地,給電梯設備規劃出合理的安裝位置,盡可能降低由電梯引發的安全事故。
伴隨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著相應變化,并且更加注重建筑物的美觀度和舒適度,而結合現代建筑特點來看,則體現在對高度的重視,設計人員會對垂直空間進行充分運用,由此可見我國現代建筑中凸顯出來的縱向設計風格,能夠大大緩解城市的用地緊張問題,同時給人們帶來更加深刻的視覺享受。
建筑物本身能夠將設計師的藝術思路更好的直觀地呈現出來,因此,不同國家都有著自身的建筑風格,例如古典型和地中海型等。在中國,我們的建筑風格則更加豐富多樣,是將各個國家優秀的建筑風格進行更好地融合,使整個建筑物在嚴肅莊重之間又不缺失其優雅的風采,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地區由于傳統文化的差異,所展現而出的建筑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
臺灣設計師王建柱在《室內設計學》中提出室內設計是基于人為環境下的空間創造方法,也是物質與精神并重的理性創造活動。張綺曼先生在《設計哲學與現代室內設計》中,將室內設計界定為建筑空間內部的,運用物質技術、藝術手法來優化室內空間的使用環境,創造出舒適、合理、滿足人居生活、學習、工作的理想空間環境。現代室內設計源自建筑,而建筑發展與傳統民居文化關系緊密。人作為現代室內設計的主體,在營造室內空間環境中,也應該從滿足人的生理、心理、環境等需求上來布置室內藝術環境。我國傳統民居文化歷史悠久,傳統民居形式復雜多樣,而不同民居形式又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傳遞著傳統建筑文化的深刻內涵。隨著現代城市建筑的發展,對建筑結構及室內設計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傳統民居文化作為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相互融合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北方庭院式民居形式,以其獨特的四合院結構成為中國北方民居的主要傳統。我們從陜西扶風縣鳳雛村四合院傳統遺址挖掘來看,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呈現出完整的四合院風格。當然,四合院作為北方重要的傳統民居形式,在現代城市建筑空間運用中還存在差異性,特別是對于現代高樓大廈,其建筑空間結構與形式,還需要給予重新融合。當然,傳統民居形式所蘊藏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城市建筑空間及現代室內設計中仍占據重要地位。如對于傳統四合院中的入口區域設計,與現代城市建筑空間入口空間的設計,往往能夠找到更多的設計關聯性。
針對現代城市建筑的空間設計而言,是會隨著人們的審美需求而變化的。在建筑文化之中,傳統民居文化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該文化對現代城市建筑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具備了多樣化和時代化特征,使傳統民居文化在創新的發展之路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對此,一個成功的現代建筑離不開設計師對傳統民居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將其巧妙的融入至現代城市建筑空間設計環節中,不僅能夠彰顯出我國傳統文化特色,還可以更好地滿足現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現代建筑整體的美感更加和諧生動。
結合遺傳學的角度來看,作為生命體的根基,生物基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旦基因出現變化,那么也就意味著生物體本身也會出現變化,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現代城市建筑空間設計,針對傳統民居文化的弘揚,是對人們記憶及習慣的一種延續,在具體構思時,切忌一味地拋棄傳統居民文化中的所有因素,而是要將其寶貴之處保留下來并進行更好的完善和傳承,打造一個帶有傳統居民特色的現代建筑群體。因此,設計師在展開實際工作時,就應該對傳統民居文化元素給予充分的重視,將其更好地融合在現代城市建筑設計之中,在兼顧人們心理因素變化的同時滿足人們日益更新的審美需求。
從馬克思主義人類起源說來看,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于對工具的使用。工具作為現代技術的綜合,在人類歷史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如在不同時代下,生產工具的運用與其技術文明具有一致性。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人對自然、對生活、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建筑設計中的傳統建筑技術,也是現代城市室內空間設計的重要內容,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技術內涵。因此,從傳統民居文化與現代室內設計的融合中來傳承技術內涵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人審美文化的心理需求,現代城市空間設計就應該繼承傳統文化審美特點,將時代感和現代審美心理進行更好地融合,在重構中改進與完善傳統文化中的不足之處,更好的展現出傳統民居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將現代民居的審美文化特色進行合理的規劃,以此來推動現代建筑空間設計的多元化發展。
對稱是一個點或者一條線所形成的中心,兩邊上的形狀和大小一致。對稱能給人形成一種安靜莊嚴的嚴肅感覺,對稱是穩定平衡之美,對稱的是天然之物,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這一點也體現出中國對自然的崇尚。從古至今,中國建筑的最大特點之一中軸線是千年不變的恪守。從前面我們所說的皇城宮到民間建筑的四合院無不體現,我們都能看到對稱美的影子。對稱美在中國建筑的應用,整體給人感覺是井然有序、莊嚴肅靜的視覺感受,反映了中國等級制度和兩千年的理性思想。也對現代建筑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建筑上來講對稱的形式是很容易形成嚴謹莊嚴大氣的感覺,這也是符合統治階級的使用沿用至今。不僅建筑,在許許多多的中國文化中都講究對稱,反映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的概念。我們在建造和設計木結構房屋的時候也會非常注意到,從而使我們的木屋更加和諧美觀。
我國的傳統歷史建筑中都是各具特色,是由于不同區域自身的傳統文化特色差異性的影響,我們可以理解為民族特色。建筑本身雖然只是一個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實體,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是我們必須要引起重視的,每一個時期的傳統建筑都有著自身的文化底蘊,代表著當時社會的一種文化背景展現,基于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而言,就應該對傳統建筑文化特色進行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使傳統與現代文化撞擊出更耀眼的火花。在實際設計中,除了要對外部結構進行創新發展,還應該對傳統建筑特色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將傳統建筑文化特色進行多層次的展現,豐富其結構,使建筑物本身能夠生動的反映出自身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中,傳統符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價值,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關鍵所在,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豐富現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作為構成符號的首要條件,建筑的外觀設計需要設計師花費很多的心思,而一些構思深刻、發人深省的建筑群體,則可以成為一個城市,乃至一個時代的標桿,將所在區域特有的文化氣息更好地展現出來。建筑物本身能夠給人以直觀的視覺沖擊,可以讓人們對一個城市的獨特文化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給人們思想和心靈產生沖擊,形成共鳴。因此,在實際設計中,就需要設計師對傳統符號給予高度的重視,運用現代建筑將傳統文化特色進行更好地展示,增加人們的親切感和認同感,讓初到本地的游客也能夠透過建筑來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賦予建筑物新的生命,使其更加的生動活潑。如有寓意的傳統紋樣符號(即是運用漢字的諧音來組成祥瑞詞語,來表達吉祥如意)如:蝠、磬表征“福慶”,瓶、鵪表示為“平安”,柿、如意表征“事事如意”等。
簡而言之,建筑風格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慢慢衍生出了不同的風格,有古代的傳統建筑設計風格和當今的現代化建筑設計風格,不同時代的不同風格帶給人們的是不一樣的體驗,給國家的建筑業帶來的也是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為了我國的建筑特色,將兩種建筑風格相結合是我國建筑行業的重中之重,對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繁榮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