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屏
(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江蘇 揚州 211400)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位員工,而讓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重要一點就是要使員工有獲得感和認同感。有了獲得感和認同感,員工就會產生一種正向激勵與引導,不但對現實持有愉悅和欣慰的心態,而且對前景懷有積極和樂觀的期待,并會按照貢獻與付出成正比的規則,努力工作,以求贏得更美好的“獲得感”、更滿意的“認同感”。
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改革的深入,員工面臨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不斷加劇,思想也日益多元化,員工對公司的獲得感與認同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弱。如何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讓員工有“獲得感”和“認同感”。文章分析員工對公司獲得感和歸屬感的提升途徑進行廣泛調研,思考如何通過人文關懷,建設“家”文化,讓廣大員工更有“獲得獎”和“認同感”。
一是員工的壓力指數提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變革,公司員工面臨來自家庭、社會和工作的壓力,有子女入學就業、父母就醫等困擾,有長期從事單一工作,活動范圍小,安全責任大等壓力,壓力與困擾可能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情緒,尤其是安全責任重大的生產崗位,員工情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安全生產。二是部分班組青年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仍不清晰。目前的青年員工受教育程度高、學習能力強,自我期望較高,當公司的認知度和重視度達不到他們的預期,他們的工作效能將降低,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三是員工身體亞健康狀態占比較高。從近年來公司組織的團體健康檢查綜合報告顯示,公司員工患有高脂血癥、脂肪肝等健康問題的人數占比較高,員工亞健康比例達到50%以上。
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蘊很深,既有溫馨與溫暖,又有不舍與牽掛,既是心靈的休憩與歸宿,又是勇往直前的動力之源。而企業工會作為員工的依靠和保障,是員工心中的另外一個家,因為它維護著職工的權益,關心關愛著員工的生產生活,幫扶著員工的困難,是員工的精神依仗,是凝心聚力的根本。為此,公司工會將積極推行“家”文化,著力構建起像家人一樣的企業文化氛圍,使員工能夠在“家”文化中感受到企業的文化價值,感受到歸屬感、認同感和成就感,為企業這個大家庭貢獻智力和能力,充分發揮員工潛能,為企業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公司在“家”文化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如修訂在職員工困難補助、離退休幫扶慰問等管理辦法,擴大幫扶范圍,提高幫扶標準,切實關心關愛員工,全年慰問勞模先進、離退休及困難職工近70人次,累計投入費用20余萬元;啟動新一輪互助金,及時足額兌現互助款項,實現主業、農電員工全覆蓋;每年2 次組織員工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個性化定制體檢套餐,關心員工身體狀況;開展供養對象申報核定工作,惠及每一名符合條件員工及親屬;工會全額出資,組織主業、農電員工參加新一輪揚州市“職工互助互濟保障計劃”;建立愛心母嬰室,整修單身員工宿舍,修繕老年活動中心,落實離退休老同志待遇;開展陶藝課堂、讀書、瑜伽培訓、健步走、書法培訓等親子、文化、健康類活動,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
公司工會將在“家文化”建設的途徑與措施方面積極探索,力爭將“家文化”建設為服務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優質平臺。
以建設平安、幸福、美麗、和諧的“家文化”為導向,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著力打造“服務之家”“創新之家”“活力之家”,使工會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職工,更加符合職工意愿,營造像家人一樣的文化氛圍,使職工能夠在“家文化”中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增強職工歸屬感與成就感,產生“文化生產力”,助推企業發展。
1.打造服務之家。一是完善關愛職工長效機制。建立壓力檔案。集中摸排公司職工在工作及生活方面面臨的壓力,重點收集職工心理及子女就學、升學、就業情況等信息,建立職工壓力檔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體現工會“微關懷”。拓展職工福利渠道,在規范的前提下,做到服務多樣化。常態開展“春送關愛、夏送清涼、秋送助學、冬送溫暖”關愛行動,進一步體現公司大家庭溫暖。二是做優“5980”服務品牌。繼續深化“5980”服務工程,制定職工服務“5980”工程活動月歷,增加親子、健康以及職工心理服務等活動,提升活動的頻度、職工的參與度以及效果的滿意度。開展“5980 主席服務日”活動,常態走進基層,掌握職工需求,積極落實員工訴求,真正做到問需于職工、問計于基層。三是培育感恩文化。開展感恩系列教育主題活動,通過教育講座、書畫攝影、事跡展覽、“四禮”等活動,教育引導員工用感恩的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推進企業和諧發展。
2.打造創新之家。一是深化職工創新工作,通過“引智”“匯智”“育智”,激發公司創新工作活力。依托公司創新工作室,整合創新資源,選拔創新人才,組建創新團隊,實現“引智”;建立創新團隊常態活動機制,發揮勞模、技師、專家帶頭作用,凝聚智慧,破解工作實際難題,在農電、集體企業員工中各選樹1-2 個創新工作領銜人,成立以公司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激發農電、集體員工創新智慧,實現“匯智”;繼續深化“勞模帶徒”,開展“部門負責人帶徒”“供電所長帶徒”活動,重點培養青年員工創新思維和能力,保證創新隊伍梯隊健全,實現“育智”。二是推進現代班組建設。落實市公司現代班組建設推進會精神,選樹1-2 個試點班組,在班組業務融合、現代班組建設、復合型員工培養等方面探索工作舉措,提升班組效率效益、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建立以項目為平臺的班組人才培養機制,按照青年員工“第一個十年”培養計劃,借助新建輸變電工程項目,實施“領頭雁”人才培養工程,對公司近三年新進班組青年員工,按照專業分類,建立理論和實踐“雙導師制”。結合班組青年員工自身情況,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科學安排培訓與實踐,助推班組青年員工成長成才。全面推廣班組“云平臺”,實現主業全覆蓋。堅持知識引領、文化育人,在公司主業、集體、農電班組建立班組讀書角,為班組員工成長成才提供支撐。
3.打造活力之家。一是開展健康陽光的文體活動。以公司工會為總牽頭,基層分工會為依托,大力開展“第三點建設”,除常規文體活動外,充分發揮文體俱樂部帶頭作用,鼓勵廣大職工在日常“兩點一線”外至少有1 個健身娛樂項目,引導廣大職工融入團體、鍛煉身體、陶冶情操。開展員工活動積分制,鼓勵員工工作之余積極主動參加公司集體活動。根據職工子女興趣、才藝與特長,利用節假日與寒暑假,開展職工子女專場才藝比賽,營造快樂、和諧的家氛圍。二是強化勞動保護監督。規范活動程序,創新活動載體,借助“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創新開展職工代表巡視檢查活動。根據職工崗位需求,個性化配置勞動保護用品,讓職工感受“娘家人”的溫暖。公司工會將重點以“家文化”為載體,以服務為根本、以創新為動力,持續地傳播、實踐、創新家文化,增強職工歸屬感,服務企業發展。
組織健康體檢、體能測試、健康風險評估等活動,關注職工身體健康。深化EAP行動,制定“員工關懷行動”年度計劃,建設關愛新天地、陽光能量屋等陣地,重視心理健康、壓力管理、積極情緒等方面的輔導與診斷,重點關注長期工作在一線的員工,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調適能力。構建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工會服務職工體系,深化送溫暖、金秋助學、大病救助等傳統幫扶活動,進一步體現公司大家庭溫暖。開展職工子女就學就業幫助、職工法律援助等工作,體現工會“微關懷”。
關注職工成長,由工會搭臺,專業部門牽頭,結合青年自身情況,深化政治素養和業務技能“雙導師制”,建立勞模帶徒“1+1+1”交流評價機制,助推青年成長成才。圍繞“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等主題,激發一線青年職工創新動力,確保每個班組、每位研究生至少1 項課題,定期召開討論會,強化過程推進與成果提優,助推青年職工立足崗位創新創效。倡導“感恩、包容、快樂”的文化理念,探索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多形式的道德素質教育,教育引導員工用感恩的心做事,推進企業和諧發展。
綜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企業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能在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自身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企業員工需要對自身有定位、對工作有規劃、對企業有貢獻,企業也需要不斷提升員工對企業獲得感和歸屬感問題,激發企業員工工作力,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