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北京 100195)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在科技創新的影響下,地質檔案管理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為適應社會發展步伐,地質檔案管理人員必須轉變傳統觀念,有效創新相關管理制度。隨著地勘產業體制改革的深入,地勘項目的融資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由現有單一的政府資金向多元化投資方式轉變。投資對象發生重大變化,包括民營企業、個人及外商增資等。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平臺建設。因此,有關人員應積極探索地質檔案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地質檔案的應用價值。
新形勢下,隨著地質企事業單位內部改革不斷加快,地勘單位相關業務也發生了變化,地質檔案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要求。一方面,地質企業業務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地質檔案數量的增加。同時,檔案管理員不得不加強對過去地質檔案的管理,增加了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因此,必須從規范管理的角度來管理地質檔案,有效應對地質檔案管理工作變化。地質企事業單位也面臨著改革的壓力,推進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規范化管理,為企業管理者的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過去,一些企事業單位對地質檔案的管理呈現出可擴展性、隨機性和盲目性的特點。從這個角度看,要推進地質檔案管理工作的精細化,減少資源浪費和資源分布不均。此外,企事業單位推進地質檔案規范化管理,快速發現和定位地質檔案管理中的不足,不斷提高地質檔案管理的效率。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在地質勘探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保障礦山開發和礦產研究的關鍵,地質檔案是寶貴的地質信息資源。在過去的地質檔案管理中,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利用率較低,對勘探作業影響較大。為此,應樹立正確認識,促進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合理開發,積極利用地質檔案,有效開發勘查信息,全面提高勘查工作效率,為提高我國勘查工作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地質檔案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單純的查詢、傳遞不能有效體現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價值。這使得檔案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收集、分類和分析,形成完整、結構化的檔案數據,從而為地質勘探人員提供更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對于地質檔案保存部門,檔案管理人員必須遵守管理制度,以便開發利用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及時將其加工成信息產品并投放市場。此外,檔案管理人員要積極接收相關勘查信息和礦產資源數據的來信,為勘查人員提供信息服務,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在產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做到與時俱進,更好地促進地質檔案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只有進一步加強現有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才能有效支持地質勘探和礦產的開發。現階段,根據地質行業工作要求,明確建設地質檔案信息資源和開發利用檔案的基本目標,有效搭建地質資料采集機構與資料管理樞紐,擴大地質檔案服務范圍,同時加強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充分發揮地質檔案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作用。
歸檔業務中地質記錄數據的開發利用是為地質勘查提供服務的主要方式。地質檔案管理機構包含海量的信息和數據,過去的地質檔案的應用并沒有發揮出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價值。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分散的信息進行匯總、處理和分類,加強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的建立。同時,相關部門要轉變傳統觀念,加強地質檔案信息的應用。
地質檔案的開發利用是彰顯其價值的主要方式,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有效地加快了信息采集和開發的速度。檔案管理部門在開發利用檔案信息時,必須將其作為信息產品及時推向市場。但是,在這個環節中,管理員首先要明確服務權限,遵守國家保密和知識產權政策,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在建設、開發和利用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過程中,從業人員必須根據地質勘探的實際情況,建立人性化的地質檔案信息管理平臺,確定信息管理系統的方向。同時,檔案管理人員要積極收集相關勘查信息和礦產資源數據,提供相關信息服務。隨著地勘行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地勘單位檔案資料管理工作要明確自身發展路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確保地質檔案信息管理工作與時俱進。
地質檔案信息包括許多重要的地質資料。近年來,在地質檔案與信息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檔案的存儲和利用往往處于分散狀態,不利于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從事地質檔案館信息資源管理的工作人員大多選擇自行使用,這種信息資源管理方式在地質檔案館的應用范圍有限。目前,地質檔案信息和信息網絡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不足,尚未形成真正網絡化的綜合服務效果。
現階段,一些企業的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地質檔案管理沒有合理有效的落實,導致無法最大化實現地質檔案的價值。在企業地質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地質檔案管理體制和管理體系存在信息傳遞滯后問題,地質檔案智能化、科學化、流程化管理尚未形成。相關業務部門仍然線下交付這些紙質文件,導致地質文件管理員需要重復輸入這些數據。二是企業地質檔案信息化滯后,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企業及外部相關機構必須人工傳輸檔案,降低了地質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時效性。
為了充分發揮地質檔案的實用價值,企業必須不斷提高地質檔案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在地質檔案管理過程中,一些企業的尚未建立地質檔案安全保護體系,在管理環境、環境監測和文件保存方面并沒有有效實施安全管理。地質檔案所對應的物理損壞、化學損壞和自然災害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其次,在電子檔案的情況下,由于企業不能全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安全地管理地質檔案,容易出現文件泄露、文件損壞、文件非法加密等問題。
為減輕檔案管理員的負擔,企業需要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地質檔案的規范化管理。首先,企業可以組織技術人員建設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并在管理系統之間開辟信息安全傳輸通道,確保安全管理系統中信息的共享和實時傳輸。地質檔案管理人員應統一驗證集中高效管理流程的形式,利用云存儲技術深化管理機構與相關單位之間的關系,創建信息共享模式,提高地質數據信息服務效率。
地質檔案的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與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檔案管理水平直接相關,管理部門應重視相關人員的資質。一方面,地質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和一定的專業資格;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時代要求,需要積極將現代技術引入地質檔案管理工作。因此,管理者必須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實現地質檔案的高效管理。
地質檔案的管理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相關管理人員只負責地質檔案的管理和借用工作,形成了分級管理的理念。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質勘查工作的逐步開展,國家資金逐年減少,對地質管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管理人員需要轉變傳統觀念觀念,提高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地質檔案管理人員必須擴大服務范圍,提高信息服務質量。
為促進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加快現代地質檔案管理模式的構建,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為地質單位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注重創新傳統地質檔案檢索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轉變地質檔案服務觀念,實現地質檔案服務信息化發展。由于地質檔案是地質工作的真實記載,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和潛在的經濟價值。地勘單位應加快從傳統的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更好地發揮地質檔案的重要作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
目前,我國對地質檔案的管理以實際記錄為主,很少對記錄中的信息進行開發和利用。為推動檔案管理改革順利進行,管理者必須改變以往單一的管理模式,對管理結構進行不斷優化。管理者應在保護原始檔案的前提下,拓展服務業務,分析地質信息的重要性,提供地質檔案的多種服務,逐步適應社會地質勘探發展的需要。
系統必須對分散、雜亂、形式多樣的地質檔案進行收集、分類、處理、整合,形成綜合數據信息服務系統,存儲在資源庫中,并在網站平臺上發布。提供此服務的功能要求如下。紙質文檔處理系統主要進行文檔的電子化處理,包括掃描儀、攝像頭驅動開發與相關系統集成、圖像處理、目錄樹智能識別、OCR 文本識別、電子標準格式分析、電子瀏覽器開發等。將數字化地質成果報告書、批文、圖紙、附表、附件、數據庫及軟件、多媒體等資源,通過數字化處理系統構建到科技信息數據庫中,最終實現科技信息的系統化管理。
整個系統搭建了一個以中央主管為中心的中央服務器,各分院通過客戶端上傳到總院內部的中央服務器。各分院使用掃描儀設備將生成的報告和所有紙質數據文件掃描為圖像文件輸入電腦,掃描后的圖像文件通過處理工具轉換為pdf 格式,并在該工具中實現生成圖片雙層pdf,目錄加工,實現的基本圖像處理、PDF 水印等任務。然后通過分類和索引工具對各種電子資源進行文本處理、索引、校對等,然后上傳到中央服務器。通過從中心服務器或客戶端發布數據,配置地質檔案管理平臺門戶系統,為用戶提供地質數據檔案查詢、借閱等服務。
該系統有兩個數據源:電子資源、紙質文檔和各種數據庫。所以數據流程是:1.電子資源:直接對經過驗證的電子文檔進行分類,編入索引,存入數據庫,供用戶查閱。2.紙質文件:經過驗證的紙質文件首先要經過掃描,轉換成電子文件,再由OCR 識別軟件識別提取文本信息,再從文本信息中提取目錄信息,最后進行分類、標注、引用,存儲在數據庫中。
地質企事業單位需要使用大量的信息資源開展相關地質工作,這些資源會對地質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要重視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促進地質檔案信息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和優化。總之,在新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檔案保管和管理的背景下,有關部門應加快建立相關機制,促進地質檔案資料的開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