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照 羅來鳳 李懋輔
(1.廣西國有欽廉林場,廣西 欽州 535099;2.廣西南寧天鷹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速生桉是生長快、效益高、用途廣的樹種,近二十年來被大量種植,廣西國有欽廉林場在欽州以外縣市也在擴展種植規模。隨著桉樹種植時間的推移和分布范圍的擴大,危害桉樹苗木和林分的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加。為保護環境、防止大氣的污染,按照有關規定,營林單位必須停止煉山和改變焚燒林下枯枝落葉的方式,在防止污染產生作用的同時,卻給白蟻這一類昆蟲提供了適宜生存、大量繁育和種群擴張的便利。屬于欽廉國有林場管轄的桂平境內一片林區,出現了白蟻從增殖到猖獗危害的現象。為此,營林單位進行了相應防控措施。本文對該地區白蟻發生及防治過程進行匯總。
廣西國有欽廉林場管護的桂平市江口鎮長江村和社坡鎮復安村的桉樹林地,為主伐后三年生二代萌芽林,植株間行距為2×3m,平均胸徑13cm,樹高16m。砍伐跡地上有豐富枯枝落葉層,由于纖維物質豐富,白蟻繁殖的蟲口密度高,危害嚴重,發生面積大,嚴重影響林木生長與質量,需要對上述林區進行白蟻防治。為達到防治目的、減少經費開支、增強責任心和保證防治效果,經過公開招標形式,選定廣西南寧天鷹有害生物防治公司作為防治施工單位,欽廉林場派出科技人員進行全程監督與驗收。根據合同約定防控時間為2020 年6 月15 日起至2021 年 6 月14 日。在2020 年主要的現場防治時間定為6 月底~9 月底,三個月內完成對除治范圍林地的四次投藥防治白蟻施工。并在2021 年9 月2 日進行效果檢查驗收,各項工作過程需要同時文字記錄操作的相關情況,以分清人員的具體責任。
2020 年6 月18 日至7 月18 日,對社坡鎮、江口鎮共1850.65 畝林地內隨機布點18 個,每點30 株、共540 株,分別調查各點枯枝落葉層、地面、蟻路、蟻被與樹干蟲口情況,記述是否發現白蟻危害跡象和白蟻的活動線路、巢穴位置,種群數量等發生情況,同時采集大小兵蟻、工蟻、有翅蟻以至蟻王等,收集標本后投入裝有酒精、甘油混配浸漬液的玻璃指形管內、密封,帶回實驗室后鑒定白蟻種類名稱。經過樣點調查,查明全部林區不同樣的受害株率在16.67~90.0%之間,平均受害株率為48.52%,根據廣西森防枝干害蟲危害分級標準,受害株達30%以上為嚴重,所以此林區屬于嚴重受害區。林區內發現有個別衰弱的單株受白蟻危害后枯萎死亡。另在林緣設立1 個對照區共觀察90 株,查出45 株有白蟻活動,受害株率為50.0%。此小片林地暫不防治,供觀察對照。
根據采集標本鑒定有白蟻3 種。危害桉樹根部及干部的種類有土棲性的等翅目白蟻科Termitidae 黃翅大白蟻Macrotermes barneyi 和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和土木兩棲性的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 中國臺灣乳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此三種白蟻均可對桉樹等林木造成嚴重危害。
上述三種白蟻中,白蟻科的黃翅大白蟻與黑翅土白蟻的有翅成蟲前翅鱗小,只略大于后翅鱗,前翅鱗與后翅鱗分開,徑脈缺如或退化,工蟻和兵蟻多型現象時有出現。鼻白蟻科有囟,跗節4 節,尾須2 節,有翅成蟲一般有單眼,后翅鱗一般遠小于前翅鱗,徑脈小、徑分脈不分支或少分支,
黃翅大白蟻的小工蟻體長約4.3mm.體色比大工蟻淺。大工蟻的體長約6.3mm,頭圓呈棕黃色。觸角共17 節,胸腹部色澤淺棕黃,前胸背板前緣翹起,約為頭寬1/2,前胸比中胸背板較略大,腹部如橄欖形。大兵蟻體長約10.8mm,頭部深黃,上顎為黑色、鐮刀狀且粗壯,左上顎基半部有1 個較深的缺刻和數個不明顯的淺缺刻。右上顎無齒。觸角同為17 節。小兵蟻體長約6.8mm,體色淺,頭卵圓形,后側角呈圓形。
黑翅土白蟻工蟻體長約4.8mm,頭呈黃色,近圓形,胸腹部淡黃至灰白色。兵蟻體長約5.8mm,頭暗黃色、卵圓形,上顎呈鐮刀狀、發達,左右有齒1 個,左齒比右齒明顯大。
中國臺灣乳白蟻兵蟻體長約5.5mm。頭及觸角卵圓形、淺黃色,腹部呈乳白色。上顎為鐮刀形,其前部彎向中線。在左上顎基部的凹刻深陷,其前方還有小突起4 個,愈后者愈大。顎面其他部分無齒且光滑。上唇似舌形。有14~16 節的觸角。前胸背扳較頭狹窄且平坦,前緣與后緣中央各有缺刻。
林場與防治公司科技人員對防治地區內桉樹種類、白蟻危害程度、范圍,防治頻率等進行規劃,查清桉林內白蟻發生趨勢,結合發生情況,擬定拉網式全面的防治,調查后分四次進行,根據蟲害實際發生情況確定防治先后順序和具體用藥量,注意抓住2020 年及2021 年的白蟻紛飛季節的防治最佳時機和防治窗口期。林場對施放餌劑或藥物區域提前通知附近村民做好人畜的安全防護工作,對民宅、魚塘、桑蠶、養殖等敏感區域進行張貼廣告與上門一一通知,不許遺漏。同時告誡進入防治區人員,不要翻動已經埋設的餌劑。林場將相關防治區域林齡、地形、防治邊界圖等材料全部交給防治公司施工負責人員,核對范圍,防止操作失誤。
2020 年6 月20 日至7 月25 日防治公司技術人員進行具體防治施工,林場管理人員全程陪同。對1850.65 畝林地進行四次拉網式投藥——檢查——投藥——檢查,在白蟻活動位置選擇高效藥物(餌劑或水劑)進行治理。對土棲型白蟻用胃毒型餌劑,其他類型用傳染型藥劑或水劑。本林區最主要采用藥物為胃毒型餌劑ASP 誘殺片(深圳市虹舟清潔除蟲有限公司生產),誘餌投放量視白蟻危害程度、區域來確定,蟲口高密度地段每畝投放餌劑20片,將片劑單粒或多粒淺埋于蟻路上,或放置于危害(取食)場所,藥物面上進行遮光和覆蓋。投放藥物部位插上標簽,以防治人畜接觸或損壞,也方便效果的檢查。祼露無地被物、未發現白蟻跡象的位置不投放,防止藥物浪費。
2021年9月2日雙方人員進行聯合檢查驗收。方法是從原先18個蟲口調查樣地中、防治前蟲口高的地段作為調查重點部位,隨機抽查7 個樣地共計210 株林木范圍內白蟻活動數目。詳細檢查結果發現有14 株樹木范圍內共有14 頭孤立活動的游散白蟻,有蟲株率為6.6%,與防治前的48.52%相比,減少了41.92%,根據廣西區森防站制訂的枝干害蟲危害分級規定,受害30%以上為重度,10~20%為中度,10%以下為輕度的分級標準,上述林區防治后林木由重度受害降至輕度受害,而且蟲口處于最低水平,符合原定防治合同要求。2021 年5 月24 日,對原先設置的未防治對照區進行復查,調查原先的90 株中,查到65 株有白蟻活動,比原來增加20 株,受害株率由原來50.0%上升至66.7%,屬重度危害,受害株比前增加了16.7%。2021 年5 月28日在完成承包林區防治工作后,用上述相同方式、使用胃毒型餌劑ASP 誘殺片15 片進行分別投放,杜絕白蟻的擴散。同年7 月15 日,查得此點有少數蟲口的共8 株,受害株降至8.9%,處于輕度級別,藥效尚在產生著作用。
至今不少營林單位關注桉苗定植初期的白蟻防治工作,對成林、特別是主伐后的二、三代林防治比較疏忽,導致在桉林內白蟻蟲口不斷上升,對林木生長構成威脅和造成損失。本項目通過防治承包方式,使完成時間確定,防治效果指標確定,經費確定,責任確定,獲得林場與承包公司都滿意的結果。在大面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采用專業防治隊伍的方式是可行、有效且經濟的方法,值得不斷完善和推廣應用,使復雜、大型防治工程在專業隊伍操作下,規范完成預期目標,達到保護林木、維護森林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