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鴨綠河農場幼兒園,黑龍江 佳木斯 156334)
在幼兒教育事業中,教師既是啟蒙者、引導者,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隨著教師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對待教育教學工作也會更加專注,給幼兒樹立的榜樣也會更加積極、陽光。幼兒園教師的核心素養,應當是教師能夠以專業者的身份,自主、成功地應對幼兒教育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夠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
素養主要包含知識、能力及態度過程和結果,是知識、能力及態度的綜合體現。素養是可以通過后天修習的一種涵養,也就是一個人對實際生活中的某項活動成功應對的勝任力或者是競爭力。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體現在課程改革、課程實施、教師培訓和考試評價等多方面,而最重要的便是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念理解,需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基礎建立教師培訓機制。由于幼兒園教育對于學科課程的設置要求并不是特別嚴格,主要是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及水平來劃分不同的學習領域,然后通過游戲、生活活動等多種方式來促進兒童的發展以及提高兒童綜合能力。由此可見,物質條件并不是決定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關鍵是教師的素質[1]。
科教興國戰略作為我國推進幼兒教師培訓的重要方式。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然而,為了實施幼兒教師建設,相關部門應積極承擔并加強對幼兒教師建設路徑的研究和規劃。實施有效的研究和規劃可以在加強幼兒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在教學和教育兒童方面實施國家振興戰略,事半功倍。當前,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幼兒教育也是國家學習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只有加強幼兒教師的培養,才能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的全面振興和發展,才能確保我國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第一,教育教學能力。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他們需要具有教育教學能力,主要是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來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并且能夠將制訂好的教學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實施。在實施結束以后,還要有科學的教學結果評價的方法和能力。
第二,由于幼兒園的學生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而言也比較弱。所以,幼兒園教師應當具備一些基本的生活組織能力及一些日常的生活管理和意外事故的處理能力。
第三,對于幼兒而言,家園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手段。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當具備家園合作的能力,主要包括與幼兒園的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力。
第四,因為幼兒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幼兒本身,同時還面對著幼兒的家長。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如能夠傾聽寬容,賞識別人,同時還要能夠認識、悅納自己。
幼兒園教師通常都是一些年輕的教師,這類教師缺少足夠的教學經驗,在進行教學時還需要對幼兒進行學習以及生活兩方面的照顧,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耐心,同時還要有能夠處理好問題的能力。幼兒園的管理人員,應該重視與幼兒教師的思想溝通,了解幼兒教師的思想情況,這樣才能對幼兒教師進行正確的指導,實現幼兒教師思想認識的提升,激發幼兒教師對工作的熱愛之情,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專業的指導是極其必要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幼兒園教師在專業人士和先進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憑借多年的教育理念和經驗,可以幫助幼兒園教師實現更好的發展愿望,獲得最大的幫助,突破固有的壁壘。我國幼兒園的專家指導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交流研討、參與式培訓、案例研究、現場教學指導、學習指導報告等[2]。
當前,學前教育課程中主要問題為目標較廣泛、結構不合理、內容與實踐脫節、評價流于形式等問題,因此要想優化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還需要對學前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應當要保證課程設置在內涵和形式上都能夠體現出核心素養的要求。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對課程設置的要求,要對不同學科的邊界進行軟化,促使不同學科之間相互通融,然后將核心素養融入不同的培訓課程中,以此提高教師對幼兒核心素養的理解。其次,根據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教師設置不同的科學目標,將幼兒園教師必備的核心素養和工作要求相結合,確保幼兒園教師培訓的共同性和差異性。最后,建立職前和職后一體化課程體系,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并不斷提升教師研究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通用性知識。
語言作為教育的基礎條件,同樣也是幼兒學習的工具,更是學好其它知識的前提。幼兒時期,小朋友們并不認識漢字,即使認識也并不是很多,所以語言是與幼兒接觸最好的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使用語言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作為幼兒教師,語言技能是他們在自己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以模仿與實踐的方式使用語言行為指導幼兒教學。幼兒教師教學中語言的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因此要以教育為目的,使用正確的語言行為進行課堂教學,保障幼兒快樂健康的成長與發展[3]。
第一,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幼兒教育工作有深刻認識,從社會影響力的角度,找到工作責任感和工作自豪感,愿意通過不斷學習,做好這份工作。幼兒園可以積極聯系活動資源,舉行“幼兒園與小學教育學術論壇”“幼兒園與高等教育學術論壇”等活動,讓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大學教師多交流,突破學前教育的界限,拓展學前教育的深度,督促幼兒園教師不斷進步;第二,幼兒園除了要組織常規培訓,還要慎重制定培訓機制的細節。如幼兒園可以改變“領導給教師培訓”的單一模式,組織“教師與教師相互培訓”活動。在培訓之前,幼兒園可以通過“每周優秀教師評選”,選出一個優秀教師,發起培訓活動。
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主要是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的有力助手,也是激發他們參與學習與實踐的主要動力。幼兒園方面,要以教師信息化技術、教學意識、操作能力等專業能力程度進行評價,在教師之間形成競爭意識,自主參與到培訓教學中,以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另外,還要豐富評價主體。目前,評價教師的能力大多較片面性,是以自我評價或領導評價為主,這樣無法評價出教學水平的真實性。為實現公平性,讓教師信息教學能力評價更合理,就要豐富評價主體,如在幼兒教師之間進行相互評價,或利用微信邀請幼兒家長參與評價,利用多方位評價的方式,向教師提出建議,以促進幼兒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4]。
幼師的招聘不能僅僅注重幼師的五項技能,更要注重他們是否有一顆真摯地熱愛孩子的心,是否一心一意地為了孩子,因為學前教育階段主要是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而不是讓他們掌握多少知識。因而,要加強幼師的實習制度建設,幼兒園要從中挑選合適的人才。另外,幼師也是一個關系中的人、社會中的人。他們不僅僅是專業人、職業人,也需要生活、照顧家庭,其對物質生活的需求應得到合理的滿足。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幼師要想達到自我實現的程度,也要有一定的地位及物質保障。為此,我們需要統籌兼顧,精準施策,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提高幼師的社會地位及待遇,而不是一味地從外在規章制度的角度向幼師提要求。
提高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過程中,需要對其反思意識和科研意識進行培養。關于教師的發展,反復的學習、抄寫教案不如及時且積極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反思是教師能夠快速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方法,這是因為教師的反思需要以教案內容為基礎,并且分析自身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對專業知識以及教學活動進行深入思考,以實現“學以致用”。教師在工作中需要堅持反思,而反思的內容不僅僅是教學活動中的不足,還包括教學成功的原因以及不足之處的優化措施等;同時,幼兒園需要定期檢查教師的反思情況,提出優化意見,尤其是在公開課結束后,教師的反思一定要及時完成[5]。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幼兒園教師需要掌握很多知識,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幼兒教育以及育兒等,并且需要教師本身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素養,既要有責任心,又要有童心,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工作。在培養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過程中,要根據幼兒的教育內容,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觀念、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此外,要與幼兒園和社會密切合作,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完成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