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愫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2)
隨著社會發展,青少年在成長成才、身心健康、社會融入、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社會快節奏的發展,引起的沉重的學習和生活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不堪重負。
青少年時期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家庭、學校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會加大它們所承受的來自于周圍環境的壓力,阻礙他們發展自身潛能、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面對沖突、挫折和壓力的時候,更傾向于退縮與適應,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對于社會、家庭和學校的規則和規范的順從性較差,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最終導致偏差行為的產生。
在學術界有關于青少年產生自殺想法和自殘行為的介入研究主要集中于優勢視角和社會支持理論,但是在這其中大多數研究只是通過利用單一的理論進行研究,在本篇論文中,研究者針對青少年產生自殺想法和自殘行為這一現象,將優勢視角和社會支持理論在這一現象中的應用進行對比,發現兩種介入方法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通過兩個理論的互相補充和完善,欲在社會工作領域中為有效解決青少年自殺行為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
優勢視角的概念框架是基于對缺陷模式的挑戰而建構起來的,它的核心概念是圍繞洞察到案主的優勢和資源而形成的。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都在關鍵階段,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有充分的自覺意識,他們的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也在慢慢地趨于成熟,在看待某件事情的時候也往往會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會因為叛逆往往會變得冷漠、孤僻、不愛說話,做一些大人不讓做的事情,這時他們周圍的人就會慢慢覺得他們是“壞孩子”,認為他們是“問題少年”,這樣反而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做出更加嚴重的偏差行為,在優勢視角看來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的這種叛逆表現,是一種非常規的抗逆力表達。除此之外,優勢視角還認為青少年之所以產生偏差行為是處于這些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之看到了自己身上以及為環境的問題與劣勢而沒有看到自己及周圍環境中存在的潛能及優勢資源,對自身及周圍環境的不完全與錯誤認知,很容易對自己產生一種負面評價。
社會支持理論認為青少年之所以產生偏差行為,是由于他們獲取社會資源的能力不足又或者是由于他們獲取社會資源的途徑收到了阻礙。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可以獲取的社會支持包括家庭的、學校的以及社區的支持。當他們遇到一些無法靠自己解決和克服的困難、挫折和壓力而又得不到或者沒有得到足夠的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支持時,就會導致他們偏差行為的產生。雖然家庭、學校和社區也都意識到了需要給予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以支持,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但是他們只是按照各自的主張去解決,沒有互相配合,共同解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給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貼上“貼上壞孩子”“不好好學習”“叛逆”“不聽話”“打架斗毆”等等不好的標簽。他們周圍的人包括他們的家長、學校的老師、同學以及朋友、周圍鄰居都會把這些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看作是問題少年,長此以往,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就是別人認為的那樣,就是一個壞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以此來坐實周圍人給他們的“壞孩子”的標簽。
在優勢視角下介入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時,帶領他們通過另一種思路看待自身的問題,關注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優勢而不是他們的劣勢,從而找到可以改變的機會。
社會工作者在社會支持理論下介入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時,會將關注點聚焦于青少年個人的人格,包括青少年的自尊程度和社會性。除此之外,社會支持理論的另一個關注點在于青少年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包括青少年的家庭、學校以及社區。具體有以下幾點:
1.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功能是否缺失
在當今的社會,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例如:用命令、要求的口吻教育青少年而不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這會讓他們產生壓迫感和逆反心理,感覺自己不被理解,另外如果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也容易使他們出現偏差行為。
2.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否太過單一
如今學校和家長更加關注青少年的學習成績,而不是讓他們全面的、健康的發展,這樣的教育目標太過單一,學習與競爭壓力變大,長此以往得不到緩解會導致他們的心理被長期的壓抑出現厭學的偏差行為。
3.社會文化的快速變遷
社會文化的變遷對青少年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國的社會文化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遷,青少年的思想還不夠成熟,難以適應和辨別各種社會文化的好壞,導致偏差行為的產生。
在優勢視角中,呈現優勢的核心動力在于能力、勇氣、可能以及美好未來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當社會工作者在優勢視角下介入青少年偏差行為時,其所作的每件事都要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幫助他們發現自身的優勢和資源,把重點從關注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的問題和缺陷轉向了在與服務對象的平等合作關系中所識別出的優勢,幫助他們發現他們自身那些被他們忽略的可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發現和利用優勢和資源,從而改變自己,糾正偏差。
社會支持理論認為社會工作者在運用社會支持理論介入青少年偏差行為時通常會從多個方面鏈接可以利用的資源和各方面的支持,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優化家庭的支持環境
社會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首先要引導青少年的父母為孩子建立一個和諧舒適的家庭氛圍,以此來促進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長。其次,要讓青少年的父母加強對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讓他們學會獨立生活,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意志力和抗逆力。最后,青少年的父母還要為他們營造一個民主性的家庭環境,父母與孩子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這樣有利于建立好的親子關系,完善青少年的人格,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以及父母對他們的愛,從而矯正他們的偏差行為。
2.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優化學校的支持環境
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心理教育課程來培養青少年的良好品質,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鼓勵其與朋輩群體多交流。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普及法律法規的方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法律意識,規范他們的行為。
3.加強社會制度文化的引導,優化社會支持環境
在社會支持這方面社會工作者通過倡導大眾媒體傳播正能量來引導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糾正偏差行為,大眾媒體通過對優秀文化的傳播,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社會文化。
優勢視角要求社會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需要讓其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主角,社會工作者要做的一方面是發現和挖掘他們的優勢和潛能,另一方面是幫助他們認識并發揮自身的有優勢和潛能,去解決問題,以及進一步擴展他們的優勢和潛能,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工作者要拉近與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之間的距離;提高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這些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對于自己的未來有一種樂觀的展望。
社會工作者在社會支持理論下介入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時社會工作者要利用這些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周圍的社會資源,為他們制定一個適合他們的介入計劃,來達到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完善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為他們建構一個能夠給予他們足夠支持的社會支持網絡來讓他們感受到尊重與關懷的目標。當青少年處于一個友好的社會環境時,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往往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及在其生活的社會環境中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最終達到矯正偏差行為的目標。
優勢視角要求要求我們,以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服務對象的問題,挖掘他們的優勢和潛能,讓服務對象重新認識自己,提高他們對于做出改變的自信心,這樣的方式往往會讓案主更加容易接受,更愿意溝通和交流,以服務對象自身的優勢和潛能為基礎為其提供服務,更加具有長遠的意義,對于青少年來說影響力也更持久,在之后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通過發現自身的潛能和優勢資源來幫助他們積極地面對問題和挑戰,健康的成長。
在運用社會支持理論介入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時,干預效力的持久性是有待考量的,社會支持理論是從他們周圍的環境入手,例如學校、家庭和社會,這對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來說是不可控的因素,如果有一天他們周圍的這些社會支持消失了或者改變了,無法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可能會導致他們再次產生偏差行為。
優勢是視角主要強調挖掘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自身優勢和潛能的,并讓他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矯正他們的偏差行為,而社會支持理論則主要通過為他們構建和擴展社會支持網絡來幫助他們獲得足夠的來自于身邊人及社區的支持,最終實現偏差行為的矯正。在解決青少年的偏差行為這一問題上,優勢視角和社會支持理論都各自有著理論的優點和缺點,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中有必要從多維視角出發,對優勢視角和社會支持理論進行相互的補充和完善,但是不論使用哪種治療方法,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