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晨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700)
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實現彼此協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樣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還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改善人們生活質量,進而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獲得更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基于此,應當把握好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機遇,在加強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充分考慮這一緯度,將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起來,探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協同發展的有效對策,進而對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一些科學指導,為城鎮化建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并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條件,構建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也為中國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某區分布在太行山山脈東部山麓,屬于山谷中部地帶拒馬河南岸沖積扇上,氣候特點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氣候比較溫和而且四季分明,是我國北京、保定、天津等地區的中心地帶,有著十分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十分發達,生態環境條件優越,具有強大的資源承載力,雖然當前發展水平不是很高,但是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具有高起點和高水平的優勢發展潛力,同時在規劃建設方面是基于特定區域發展起來的,初始達到100km2的面積大小,而且有超過200km2的中間發展,并有2000km2輻射控制區。
作為疏散北京地區首都功能的某區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我國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創建現代化的新型發展模式,基于創新驅動發展前沿,為現代城市發展創建樣板,打造北京雄安天津等世界一流城市群。而某區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要以創新為前提,將創新驅動戰略充分落到實處,加強科技創新進而帶動全面創新。在發展過程當中,可以對北京、天津還有國內外的先進創新資源進行吸納,保證生產和資源的充分融合,推進一體化發展,并在北京天津河北打造創新平臺,成為綜合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新視點,成為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經濟體系,更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示范性基地。在2035 年將全面建成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到那時城市功能將更加的完善,而且運輸效率也會大幅提高,各項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高科技產業將引領城市發展,并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生態環境城市治理與社會管理全面步入現代化,對北京首都功能轉移將發揮巨大作用,國際市場影響力也會逐步增強,并對國家高質量發展起到助力作用。但在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生態綠色化發展,打造生態生活平衡化發展,形成藍綠交織和諧推進的空間發展格局,對城市農村空間格局發展將起到良好的調整作用,而且功能將更加的完整。
某區的建設和發展最重要的是對北京非基本功能的集中,擔當起疏散和轉移北京非首都的中心職能,所以某區在城鎮化發展,應當在確立北京是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同時,承擔技術創新中心和國際關系中心向某區轉移,并成為帶動京津冀協同快速發展的新引擎,轉移梳理出的相關產業,并將真正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更好地承擔北京首都功能基礎。
為了更好地對某區進行功能定位,必須要有強大的產業作為支撐,面對這樣的發展現狀,中低端的傳統產業鏈公司將是夕陽產業單位,倘若將其抽空向某區進行轉移,在實踐過程當中,與認真堅持世界視野,遵循國際標準,體現中國特色,定位高遠的路線很不相符。因此在具體轉移時,對于這種產業必須要加強轉型升級,促進其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但是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改變面臨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倘若處理不當,就會對發展質量及其發展步伐帶來不利影響,對實現某區定位造成不利影響,更會對經濟和人口優化彼此之間的和諧關系帶來不利影響。某區確立為200~250 萬人的人口目標,但人口數量的集結多少,不同年齡段人口以及教育規模如何在某區科學分布,很難明確。退一步來講,能否達到這一人口目標,還有很多未知因素存在。在國際視野、高定位、中國特色以及新產品諸多要求下,必須要對頂端價值鏈的高新技術加強發展,還需要快速占領產業鏈的核心,獲得更高的價值增值以及行業競爭力,將更高質量的人口吸收過來,相反高質量的人口對于高端產業發展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實現經濟于人口的協同發展。
在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將打造適合生活、低碳、綠色、信息智能化、綜合競爭力強、影響力深遠的現代化城市,并實現人與自然協同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方面必須要做到生態宜居,前幾年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頻繁發生霧霾天氣,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某區水資源非常的豐富,而且環境容量較高,為生態美麗藍綠交織的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某區在城市化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要將生態宜居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有效處理好。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是將大城市病解決好,基于創新驅動前提下,對于人口經濟增長新模式,加強探索和研究,為城市化發展進程當中面臨的各種新問題,提供更好的借鑒與參考。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不但是一個創新的項目,同時也是一個系統項目,另外還是一個歷史的項目。在具體開展過程當中,必須要有著強大的耐心,對各個新領域的建設持續穩步推進,基于新發展理念下,高質量、高標準地進行組織,將各方智慧有效吸納過來,對空間布局做出科學規劃,將新區較好的空間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體現優秀的建設成果,以免在今后發展過程當中出現遺憾,確保新區建設經受起歷史檢驗。某區有著非常優越的區域資源,還有著很強的承載力,在城鎮化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應當確保環境安全,對城市生態系統科學組織,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生態系統持續穩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城鎮化建設必須要認真落實生態科學發展理念,加強創新,實現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并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推動一體化城鄉建設,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良好社會發展局面,把保護環境和改善居民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充分結合在一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并對執法體系不斷完善,運用綜合全面的措施,擴大沙地與大沙丘地帶植樹造林,并加強白洋淀生態功能修復,做出科學計劃,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打造創新發展的生態新城。
生態經濟建設對于生態環境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可通過多樣化的產業結構,更好地推動生態建設,在強化環境保護的同時,實現城市化良好建設與發展。并且發展生態產業的同時,要推動新區生態建設互惠共生,結合新區長遠發展規劃及其總體布局,積極引導經濟周期發展,保證資源的科學配置。通過公共安全區域工業發展層面進行分析,為了實現第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應當對工業模式有效豐富,更要對生態產業結構做出合理調整,保證資源與勞動力科學利用,引入更多創新生態型企業,并統計分析各行業部門生態開發需求,避免生態破壞與資源過度消耗。
推動環保產業發展過程當中,重視市場整合,確保產品供應鏈全程服務,與市場營銷和工業化管理手段有效結合,是市場份額在生態產業環境下得到優先分配,為行業生態發展提供助力。某區城鎮化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還應當充分重視生態旅游發展,有效整合生態資源,并對具有較強優勢的服務產業科學整合,有效結合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走生態環境保護以及集約化發展的道路,這對于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確保生態環境持續穩步發展的關鍵,基于這樣的城市發展模式下,能夠使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增強,避免過度資源消耗,控制與減少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實際運作過程當中,對某區不平衡的經濟發展現狀有一個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有效協調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在推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進程當中,制定有關政策措施,和具體實施過程當中必須要確保資源的科學利用,節約能源,控制消費,對于產業結構及其布局,科學調整,將先進的環保型技術擴大引進,強化自主創新,同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地區環境保護工作,保證完善的配套制度,實現區域發展的科學性與系統性。
綜上所述,為使某區城鎮化建設和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應當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經濟建設過程當中,凸顯生態保護重要內容,把人放在工作首位,同時也要把保護環境放在首位,有效協調城鄉發展,把某區打造成現代化國家級生態城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加強環境治理,確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彼此協同推進,經濟建設過程當中保護生態,不但是科學規劃空間與物質,而且還包括社會,工業,經濟,環境等多個方面,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今后還應當積極探尋更好的方法,來有效應對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當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通過綜合系統的措施進行調整,進而實現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