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麗
(庫車市第七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新課標改革要求在教學中不僅應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應關注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只有擁有了創新的思維和能力,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創新思維是當代課堂不可或缺的教育思維,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創新思維、開啟創新大腦、發揮創新導向作用,做好創新策略。興趣教學不僅是最有效率將學生帶入課堂的方法,也是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培養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將興趣作為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培養的進門石,不失為一種簡單高效的方式。
“興趣”是小學教學的出發點,只要讓學生對你感興趣,對你說的話感興趣,對你做的事情和教授的課程有興趣,就可以從興趣開始進入學習環節。興趣的培養在學習期間的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特別重視這一點,但同時,教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在課堂上以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了興趣,才能在學習的基礎上會學習,在會學習的基礎上愛學習,在愛學習的基礎上堅持學習。因此,老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的時間,充分準備,做好學生的啟蒙工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開啟“興趣”的殿堂,帶學生感受頭腦風暴,而不是死氣沉沉地教授,開發創新思維,帶動課堂氛圍,讓學生開開心心地通過感興趣的事情學到知識,培養思維習慣,興趣激發創新。
多問“為什么”是所有思維的基礎,對于教學而言依然如此,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養成發現問題多問為什么的習慣是創新思維的重中之重。增設趣味問題,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思考和創新的目的。
為什么在生活中是重要的,在教學中就顯得更加重要,如果學生只是簡單接受教師的課程教授,而不是主動去思考,就不會發現問題,更不會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的懶惰思維,不愿思考,更不會有創新思維。所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在教師授課中主動提問,是提升學生創造力,激發創新思維的途徑。
深刻的見解大多源自游戲,帶領學生在游戲中暢游創新,是激發活力的重要策略。小學課文涵蓋很多類型,其中很多類型都是學生本身喜歡的,比如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可以利用這些本身有趣的內容,設計相關的游戲,將學生帶入其中,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用游戲讓無趣的課堂充滿活力,煥發生機。
如果將看似枯燥的語文教學植入游戲,在游戲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并且懂得學習的道理和主動學習,那游戲就是帶學生體會學習樂趣,培養學習習慣的好方法,教師應注重思考如何將教學和游戲有機結合,用自己的創新思維帶領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檢驗真知,簡單的策略只是一部分,教師還要在教學中真正地思考如何將語文教學轉化成為學生可以接受的部分,結合一些技巧和方法,設身處地地將興趣教學和小學語文教學合二為一,融會貫通,思考和提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讓學生在樂趣中快樂學習,創新思維的目的。
當學生有主人翁的姿態,就更愿意主動地去學習,或者說有意愿帶動其他的學生一起學習,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去完成任務,所以,即便是小學階段,也不要簡單地認為沒關系,小學生思維的定位和教授是特別重要的,也是以后學習生活的基礎,基礎扎實才能夠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踐行學生觀,教學觀,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注重對學生的啟發,要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就行教學,引導他們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勝利的果實”,他們才會更加努力地融入語文課堂,學習語文知識。
師生互動是教學活動的重點模式,通過課堂互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融入課堂當中,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讓原本疏遠的師生距離瞬間消失,同時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主動學習,相比教師陳舊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可以更完美地帶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趣味教學法,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創新模式,讓學生體會樂趣的同時學習知識、感受樂趣、增加興趣、創造創新。比如在教學中將文章的理解增設小組討論的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針對語文課堂中的問題進行探索思考,學生和學生之間探討問題,小組和小組之間比對問題。小組討論后,可以將類似的問題匯總,相對不一樣的問題拿出舉例,讓學生簡單分享當時思考出此問題的思想流程,并讓不同的小組相互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討論教學法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好提問、敢提問的能力,為語文課堂增加活力,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師生互動不僅可以拉近學生感情,還可以讓學生提升存在感,讓學生在班級中感受到溫暖,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拉近,不僅可以更快地熟悉,而且良好的同學關系推動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能力,增加學習動力,讓學習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趣味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學習興趣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興趣教學法一般不會維系特別長久的高能課堂狀態,尤其是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由于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弱,課堂紀律的維持就需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同時也會影響教學進度和質量。針對這種客觀存在的問題,建議教師在運用趣味教學法時,對學生進行紀律要求,并將紀律表現加入考核范疇,制定獎懲機制。同時,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洞察其中的問題,并對紀律有效控制,保證學生課堂的注意力,規范學生的言談舉止,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改善相對不好的課堂行為。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制定獎勵機制,監測學生動態。比如在課堂上推出活動的部分,以《我們愛祖國》為例,首先讓學生對祖國的感受和記憶最深的內容進行各自思考,然后各自記錄好。根據學生的相關類別進行分組,讓每一組成員都涵蓋不同的類別,然后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或者辯論。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走入小組中去,提問或者指導學生活動,對于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提醒和激勵,包括思考問題、記錄問題和書寫問題時的表現,并且隨時觀測學生的活動進度,盡量做到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參與活動中。活動后,小組選出代表進行成果展示,教師根據小組的表現給予相應的評價與獎勵,包括口頭獎勵和實際的小獎勵,一個點贊或者一顆紅心都是學生的驕傲,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方法,讓學生在積極的環境中有提升自己的意識。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途徑,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改善機械教學,推陳出新,讓陳舊的教學模式結合新型興趣教學法,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樂趣,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意義,這樣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教學和學生都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