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賀仙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十八小學,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合作學習具有多種優勢效果,因而在現代社會被廣為推廣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針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亦是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對于學生基本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夠有效的促進,還能夠使得小學生得數學能力得以有效的訓練,同時在素質教育的理念倡導下,亦是能夠加強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團結合作能力、尊重他人意識、互幫互助意識等等。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大多活潑好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也是基于學生的這個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引導不得當,學生可能將小組合作學習認為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天馬行空進行討論,完全偏離教師教課主題。例如,在教授百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給出一副有蘋果樹、桔子樹、藍天白云、青草的畫,問學生可以給出什么樣的問題。有的學生中規中矩地問:蘋果樹比桔子樹多幾顆?但是有的同學會天馬行空地問:地上的青草有多少?顯然青草的數量不可數,也遠超過大家可以數出來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討論過程中加以引導,避免學生出現上述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主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究數學內容。但是在具體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未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價值,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不足,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小組合作學習克服了教學覆蓋率低,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不足和培訓不足的缺點。它逐漸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學習方法,小組學習為想要表達自己的孩子提供時間和空間。同桌合作,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更能有效的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首先讓他們在較小的區域進行合作和學習,這將極大地幫助他們培養意識和合作能力。兩個人坐在同一張桌子上,一個說話,一個聽,都在學習。一個問一個回答,都在思考;兩人一起玩數學游戲,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寓教寓樂其樂無窮。因此,合作學習真正地讓每個學生動起來,有效地促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另外,在課堂上,遇到重點和難點時,學生有意識地分成小組討論;課后,如果他們不理解,他們還將與小組成員討論。合作意識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是極為重要的。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劃分完小組成員之后,一定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學習特征以及學習能力,科學合理地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教師一定要充分地調動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積極性,可以設置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來不斷地激發小組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在課前,教師讓每個學生在家中帶來幾個木棍,在課堂開始時,教師讓學生將手中的木棍拼成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讓學生根據拼出來的圖形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和分析。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這樣的探究任務:“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說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看看哪一個小組說得最為準確,這個小組可以獲得一些獎勵哦?!边@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地和其他人進行合作學習,回答出教師所提的問題,并且學生在進行圖形拼接的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生動和有趣的。
夸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有發生厭惡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著他的自然傾向去發展。”這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謀而合。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學是學生初步接受系統知識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思維。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受到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限制,小學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時面對理論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往往覺得有困難,提不起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數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憑借多媒體教學平臺的優勢,為學生降低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學生更有效地開展數學學習。例如在進行“看圖找關系”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交流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知識抽象思維,在開展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我首先為學生劃分了數學學習小組,使學生在與伙伴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分析表示數量關系的相關圖表,并根據圖表中的有關信息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形成高效的解題思路。在為學生劃分完數學學習小組之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圖表與數量之間的關系,我結合多媒體教學平臺,通過PPT為學生呈現了一系列的數量關系圖表,比如“賽車的行駛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足球場內的聲音”等,通過為學生呈現更加直觀的數學理論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質量。
小組建設的有效性和評價機制有著直接關聯。要想讓小組建設更具有效性,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小組評價機制,主要有小組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的實施前提是建立在一定行為準則基礎上的。合作學習的行為準則雖然不具備強制性,但是,卻為規范學生的行為提出了要求。高段小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為此,教師應該用行為準則對其加以約束,從而保證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小組建設的有效性。比如,在組內討論時,不能大聲說話、要互相尊重有禮貌、不能離開小組、當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要求能夠提出三條以上的意見,并幫助組內其他同學理解,同時還能肯定他人的優點等。另外,有了評價準則之生,在小組內部就應該設置一個檢查員,專門用來檢查評價在每次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的表現,主要指對行為準則的內容。再有,教師也要重點關注小組的整體表現,著重評價他們的合作成員,只有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得以實現,合作學習才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小組建設即是團隊建設,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制定適合的小組合作任務,并以此為壓力幫助小組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團隊,進而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組內成員的積極性將得到充分調動,組員之間的關系將更加團結,從而合作學習目標得以達成,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突顯小組建設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小組建設對于合作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意義,其不僅影響著教學效果,同時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科的培養學習亦是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因而在進行小組建設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科學合理的進行組員的分配,并將評價機制建立在小組團隊之中,進而提高合作效能。此外,本文針對于小組建設的有效性亦作以了部分分析,由此可見其小組建設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應當注重細節建設,進而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